31、静帝即位
在宇文赟未死时,刘昉等人就矫诏任命杨坚为总知中外兵马事。
刘昉等人将诏书起草好,交给颜之仪,颜之仪知道这不是宇文赟的意思,拒不签字,他厉声说道:“主上驾崩,嗣子年幼,宰相应由宗室亲王担任,如今,赵王宇文招年龄最大,论德行都非他莫属。你们诸位大人深受主上厚恩,应当多想想该如何尽忠保国,为何突然将国家大权交给外人?颜之仪宁可一死也决不做欺骗先帝之事!”刘昉等人知道颜之仪不会屈服,就代替他签名。
京师内外警卫军将领们见到诏书,都接受了杨坚的指挥,杨坚也由控制内廷,继而控制了京师军队。杨坚又担心诸王在外地会作乱,就谎称千金公主将要出嫁突厥,征召五王入朝祝贺,他又向颜之仪索要玉玺,颜之仪严肃地说道:“这是天子之物,自有主人,宰相为何索要!”杨坚大怒,命人把颜之仪拖出去,将要杀掉,但他转念一想,颜之仪名望很高,就把他贬为西部边境一个郡的郡守。
刘昉、郑译二人之所以推出杨坚,本指望由杨坚担任大冢宰,郑译自任大司马,刘昉当个小冢宰。但是,杨坚却技高一筹,他派邗国公杨惠去拉拢御正下大夫李德林,传去话说:“朝廷命我担任总知文武事,责任重大,如今,我想引大人一起共事,请千万不要推辞。”李德林满口答应,并表态说:“愿以死拥护大人。”杨坚大喜。他私下询问李德林:“你看我该当个什么官?”李德林回答:“应该当大丞相、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不然的话,就无法压服众人之心。”假黄钺,可以代行皇帝之权,比刘昉等人让杨坚当的总知兵马事要高了很多。
于是,五月二十三日,北周朝廷正式发丧,周静帝进入天台宫,大赦,停下洛阳宫的建设。二十六日,尊阿史那太后为太皇太后,李太后为太帝太后,杨丽华为皇太后,朱满月为帝太后,陈后、元后、尉迟后出家为尼。以宇文赟次弟、汉王宇文赞为上柱国、右大丞相,以杨坚为假黄钺、左大丞相,宇文赟三弟秦王宇文贽为上柱国。百官全部听从左丞相杨坚,以周静帝原来的正阳宫为丞相府。
杨坚曾任大司武(即大司马),卢贲为司武上士,见杨坚不是常人,遂倾心投靠了杨坚。此时,周宣帝刚刚驾崩,杨坚虽被任命为左大丞相,但群臣意见不一,人心浮动,杨坚遂把卢贲带在身边。杨坚将去正阳宫,百官不知该不该随之前往,杨坚暗中命令卢贲前去集合禁卫军,然后,他召集群臣们说道:“想升官发财的,就跟我来!”群臣正三三两两,交头接耳,犹豫不定,正在这时,卢贲率领禁卫军来到现场,群臣在威逼之下不敢再有异议了。大家只好随着杨坚出了皇宫东门崇阳门,一起来到正阳宫宫门外,卫士闭门将大家挡在门外。卢贲上前解释,但东宫卫士却拒绝听命,卢贲素来主管禁卫军,他当即大怒,高声呵斥,卫兵们才退了下去。杨坚遂命卢贲负责丞相府的保卫工作。杨坚入居丞相府后,任命郑译为丞相府长史,刘昉为丞相府司马,二人原本想与杨坚同朝为官,如今杨坚听从了李德林的建议,竟将二人当作了自己的下属,二人对李德林非常怨恨。
卢贲对杨坚说:“北周的历数已尽,上天人事都归于大人,请早早应天顺民。上天给予的不接受,将会受到惩罚”杨坚深夜召见太史中大夫庾季才问道:“我受到先帝顾命,如今,天时人事,你看我该怎么办?”庾季才回答:“天道精妙,人难以洞察。以人事考量,预兆已非常明显。我庾季才即使不说什么,大人又怎能像许由那样去当一个抛弃江山的隐士呢?”杨坚沉默很久,说:“确实如此。”杨坚的妻子独孤伽罗(即独孤氏)也劝杨坚道:“大事如此,现在已经是骑虎难下,努力吧!”内史下大夫高颎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杨坚想把他拉进丞相府,派杨惠传话。高颎听了,兴奋地说:“愿意接受大人的指挥。即使大人失败,我全家被灭门也在所不辞。”杨坚遂任命其为相府司录。
当时,汉王宇文赞入住皇宫,与周静帝朝夕相处。刘昉特意挑选了几个美貌的**送给宇文赞,宇文赞非常高兴。刘昉趁机劝他说:“大王是先帝的弟弟,为众望所归。嗣君年幼,岂能担当大事!如今,先帝刚刚驾崩,人心不稳,大王暂时回到自己家中,等到局势安定以后,再入宫当天子,这是万全之策啊!”宇文赞年纪很轻,又素来没有见识,听了刘昉的话,竟然信以为真,愉快地离开了皇宫。宇文赞离开皇宫后,周静帝就被完全控制在杨坚的心腹手中了。
为了争取民心,杨坚下令废除了周宣帝时期的严酷政策,删减过去的法律,重新颁布了新的《刑书要制》,在全国颁布实施,他还崇尚节俭,身体力行,受到朝廷内外的一致称赞。不久,他又下令取消了佛教、道教禁令,在禁止传教时期,仍然信教的和尚、道士可以重新回到寺庙、道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