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18、一伐齐国

在周武帝统一意识形态的同时,他还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当初,他将弟弟卫王宇文直的府邸选作了太子宫,让宇文直令选宅第。宇文直遍观各处,没有一个中意的,最后选定了已经废弃了的陟屺佛寺,打算作为府邸住下。齐王宇文宪对他说:“弟弟你的儿女们都已长大成人,应当挑选面积大点的宅院,这座佛寺太狭小了,不合适吧?”宇文直对哥哥强夺自己的宅邸很是不满,他愤愤说道:“我自己尚且不被包容,还说什么子女!”一次,宇文直跟随宇文邕打猎,却走乱队列,宇文邕当众将其鞭打了一顿,从此以后,宇文直对哥哥更加恼火。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陈宣帝太建六年,公元574年)七月二日,北周武帝前往云阳(今陕西省泾川县西北)视察,宇文直认为时机已到,遂发动叛乱。二十七日,他率领党羽袭击肃章门,负责留守长安的长孙览吓得逃奔云阳,尉迟运恰巧在肃章门内,他当即与卫兵们一起关闭大门,宇文直的叛军涌到门外,砍断了尉迟运的手指,尉迟运勉强将肃章门关上。叛军无法攻进门去,遂纵火焚烧大门,尉迟运担心大火熄灭后,叛军会闯进宫来,遂下令将宫中的木材、床板等投入火中,并浇灌上原油,让火烧得越来越大。过了很久,大火仍未熄灭,宇文直只好退去。尉迟运见状,趁机率领留守部队追击,大破叛军,宇文直率领一百多名骑兵逃出长安,逃亡荆州。

七月三十日,宇文邕回到长安,八月三日,他派人抓获了宇文直,将其废为平民,囚禁起来,不久,又把他杀掉了。

处理宇文直之变后,宇文邕马不停蹄,前往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视察边境防务,他还下令边境各城要加强战备,增加粮食储备,扩充兵力。北齐人听说后,也相应地增加了防御。柱国于翼建议说:“在边境上小打小闹,双方互有胜负,无关大局。不如解除戒严,与之恢复友好关系,等到对方放松警惕后,我们再趁着他们没有防备,出其不意,才能一举将他们消灭。”宇文邕听从了。

勋州刺史韦孝宽上书提出了灭齐的三个方案,他在奏疏上说:“臣在边境多年,自信能够看出敌人的弱点,如果不利用天赐良机,我们的进攻将难以成功。我们往年进攻,徒徒浪费资财,寸功未立,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把握住时机。为什么我要这么说?淮南地区,曾是肥沃的土地,南陈小朝廷那么弱小,竟然能够一举收复了那里,北齐连年发兵救援,却是大败而还。由此说明,现在,北齐内部已经离心离德,外部则叛乱不断,到了黔驴技穷的境地了。《左传》说过:‘敌人内乱,机不可失。’如今,我们大军如果取道轵关(河南省济源市西,为太行山第一陉)东下,道路平坦,部队可以从容东进,并与陈军互为犄角,同时,命令广州(今河南省鲁山县)方向的军队从三鸦(今河南省鲁山县西南)关出击;招募山南(伏牛山以南)的精锐,沿着黄河顺流而下;另外派遣北山(指陕北)的匈奴族部众切断北齐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晋州(今山西省临汾市)之间的交通要道。除了这几支部队外,还要命令他们招募北齐境内的勇士,以高官厚禄为诱饵,让他们充当我们的先锋。如此一来,我军从多路向敌人境内发起进攻,风驰电掣,直扑邺城。敌人必定会望风奔溃,我大军肯定会摧枯拉朽,势如破竹,一举灭掉齐国,这实在是天赐良机啊!其二是中策。如果我们将继续等待时机的话,应当与南陈一起进一步分散敌人。从三鸦关以北一直到万春(今山西省河津县)以南沿着两国边境线,要大规模进行屯田,储备军粮,招募将士。陈军一旦在东南发起进攻,双方陷于僵持,我们就趁虚袭击,打破敌人的防御阵线。他们如果前来救援,我们就坚壁清野,等到他们撤离后,我们再卷土重来。我们用我们的边防军去对付他们的中央军,我们不费吹灰之力,他们却不停地奔波劳顿,不出一两年,他们内部肯定会发生变乱。另外,北齐君主昏庸残暴,政令不一,卖官鬻爵,唯利是图,沉溺酒色,残害忠良,举国上下已沸反盈天,无法忍受了。由此可见,他们的灭亡可指日而待,然后,我们再趁机进攻,一定能一举将其灭亡。下策是:昔日勾践灭亡吴国,尚且等待了十年;周武王伐纣,也出兵两次。如果陛下想让北齐君主继续他的罪恶,并等待更佳的时机,臣则认为应该采取与之和好的政策,与他们保持通商关系,养兵蓄锐,相机行事,这是制敌的长远之策,届时将水到渠成,自然能兼并了他们。”

周武帝宇文邕看了韦孝宽的奏表,将开府仪同三司尹娄谦召进内殿,说:“我将要用兵,你看该先进攻哪个国家?”尹娄谦回答:“北齐君主受家奴弄臣的摆布,昏庸无能,他们的大将斛律光已经因谗言而被杀,如今,北齐上下离心离德,百姓道路以目,齐国容易被击败。”尹娄谦的话说到了宇文邕的心坎里,他听了,禁不住笑了起来。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149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149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