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
第一部隋唐英雄(公元589年——公元649年,共计60年)
第二部盛唐传奇(公元649年——公元762年,共计113年)
第三部中唐风波(公元762年——公元846年,共计84年)
第四部残唐余晖(公元846年——公元907年,共计61年)
第五部五代狼烟(公元907年——公元960年,共计53年)
打算从公元589年隋朝统一中国结束南北朝开始写,写到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共计370余年的历史。后面的留给宋元。
第一部隋唐英雄
一、大力长者
《朝野佥载》卷二记载了一则故事,说的是:北齐时期,邺城有个叫稠禅师的,自幼落发为僧,僧人们无事时,总是打打闹闹,聊以打发时间,稠禅师因身体虚弱总被人欺负。他深以为耻,进入大殿内抱住金刚的双脚发誓说:“我因弱小而总被欺负,不如一死了之!你以力大无穷闻名天下,
99、华皎之变(2)
南陈临海王光大元年(公元567年)五月二十三日,南陈司徒陈顼任命丹阳尹吴明彻接替华皎担任湘州刺史,令其率领三万水军西上郢州,准备进攻华皎;同月二十六日,他又派遣征南大将军淳于量率领五万水军随后出发,派遣冠武将军杨文通率领陆军从安成(今江西省安福县)向茶陵(今湖南省茶陵县)进发,派遣巴山太守黄法慧从宜阳(今江西省宜春市)向醴陵(今湖南省醴陵市)进发,众将与江州刺史章昭达、郢州刺史程灵洗一起围剿华皎。六月三日,南陈朝廷又任命司空徐度为车骑将军担任征讨军主帅,都督建康后继部队从陆路朝湘州杀来。
华皎的使者来到长安请求北周出兵,后梁主萧岿的使者也来到了长安请北周发兵南下,北周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司会(财政司长)崔猷说:“前年,我们发兵东征,死伤过半,虽经抚慰,但尚未恢复元气。如今,南陈保境安民,与我和平相处,岂能贪图人家的土地、接受人家的叛臣、违背双方的盟誓、出动无名之师呢!”但宇文护却不从。闰六月九日,北周宇文护派遣襄州总管卫公宇文直都督柱国陆通、大将军田弘、权景宣、元定等将率军救援华皎。
北周又与南陈重启战端,一场南陈国内的权力争斗因北周的介入而变得复杂了起来。
华皎向江州刺史章昭达派去使者劝降,章昭达将其使者送到了建康;华皎派往郢州劝降程灵洗的使者也被程灵洗所杀。当时,后梁主萧岿晋封华皎为司空,已派柱国王操率领两万水军声援;北周卫国公宇文直也率领周军驻扎鲁山(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东北),柱国长胡公拓跋定(即元定)率领三万人马包围了郢州(今湖北省武汉市)(《资治通鉴》称,陈军淳于量驻扎在夏口,宇文直驻扎在鲁山,元定率领数千步骑包围了郢州)。南陈巴州(今湖南省岳阳市)刺史戴僧朔、衡阳(今广东省英德市)内史任蛮奴(即任忠)、巴陵(与巴州治所一样)内史潘智虔、岳阳(与巴州治所一样)太守章昭裕、桂阳(今湖南省郴州市)太守曹宣、湘东(今湖南省衡阳市东)太守钱明、长沙太守曹庆都听命于华皎。华皎认为武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处于自己势力范围的核心地带,他派人前去劝说都督陆子隆,但却遭到拒绝,华皎遂派兵进攻武州,但没有攻克。
司徒陈顼担心长江上游的地方官都响应华皎,遂以皇帝陈伯宗的名义下诏曲赦湘州、巴州,凡是身陷逆党的,全部不予追究;即便是华皎的将领,也允许自首,全部既往不咎。九月七日,陈顼下令将华皎留在建康的家属全部斩杀。
华皎率军与周军一起东下,驻扎在白螺(今湖北省监利县东南),与陈军吴明彻所部相持。就在华皎主力与吴明彻等人相持之际,徐度率领杨文通等将出其不意,从陆路越过岭路(今湖南省与江西省之间的云霄山山路)直插华皎后方的茶陵等地,而后挥师北上,一举攻克了长沙,俘获了华皎留守在老巢的将士及其家属。
前方还未分出胜负,后方就已被陈军占领,情急之下,华皎不得不决定孤注一掷,他不再理会眼前的吴明彻等人,率领本部人马与后梁、北周军队一起顺流直下,打算一举夺占郢州,再直扑建康。华皎与后梁、北周联军声势浩大,陈军淳于量、吴明彻等部也尾随而至,双方在沌口(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西南沌水注入长江处)展开了一场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