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高洋死前已经预料到自己死后,两个弟弟常山王高演和长广王高湛可能会威胁到儿子的皇位,但他并没有处死二王,这是因为,高演、高湛二人与被处死的高涣、高浚不同,他们与高洋是同父同母兄弟,高洋虽然无法无天,但对母亲娄昭君还是非常孝顺的,过去,高洋曾趁着酒劲狠狠教训了高演一顿,高演绝食,娄昭君也跟着绝食,弄得高洋不得不妥协,多次驾临高演府上赔礼道歉,如今,即使清楚地看出高演、高湛会对自己的儿子不利,但顾及到母亲的感受,高洋仍然不愿痛下杀手。在临死前,他几乎已经料定儿子的皇位不保,并坦然接受了这一事实,他对弟弟高演唯一的要求就是一旦高演夺位,只求留下高殷一命。在他看来,我没有杀你,并接受你夺位的现实,对你已经是莫大的恩惠了,对我的儿子你总该放一马吧?尽管如此,高洋还是希望夺位之事不要发生,他在遗诏中明确的四位辅政大臣中并没有二王,这就说明,他希望辅政大臣能齐心协力阻止二王的篡位行动。

高洋的眼光并不错,四位辅政大臣正是李太后一党的核心人物,他们分别是:尚书令杨愔(高洋姐夫)、领军大将军高归彦(高洋族叔)、侍中燕子献(高洋妹夫)、黄门侍郎郑颐。除了四位辅政大臣外,李太后一党还有新任领军大将军可朱浑天和(高洋妹夫)、侍中宋钦道等人。郑颐原为太原公东阁祭酒,是高洋的旧人,宋钦道是北魏吏部尚书宋弁的孙子,原为东宫教习,二人都是文学之士,又是高洋父子身边的人。

娄昭君与李氏之间的斗争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胡汉之争。高欢集团从建立之初就一直存在着鲜卑与汉人的矛盾,高欢时期,高敖曹与刘贵之间的争斗就是一例,其间,高欢曾努力消除这种矛盾,但收效甚微。到高澄辅政后,逐渐重用汉人,排挤鲜卑勋贵,引起了鲜卑勋贵的普遍不满,高澄扑朔迷离的死可能就是这种矛盾累积的结果。高洋继位后,杜弼就说过:“鲜卑人是马上讨生活的,治国当用汉人。”而高隆之和高德政也曾说过:“汉妇不可为天下母,宜更择美配。”娄昭君还曾要求将外甥女段昭仪立为皇后,但却被高洋拒绝了,这也都说明了胡汉之间的隔阂根深蒂固,高洋虽然也曾多次在口头上表示鄙薄汉人的态度,并诛杀了杜弼,但他重用的杨愔、高德政、崔暹等人大多都是汉人。高洋死后,胡汉之争再次凸显出来。杨愔担心高演、高湛二王会对高殷不利,对二人非常猜忌,高演在晋阳宫东厢房主持了二十天的朝政后,杨愔就以高殷的名义下令让他回到了家中,从此以后,杨愔等辅政大臣们就控制了北齐朝政,朝廷很多诏命都不再通知二王了。开始的时候,高演似乎并没有非常强烈的夺权野心。高演回到王府后,有人劝他:“凶猛的大鸟离开自己的巢穴,就有被人拿去鸟卵的危险,大王岂能屡屡离开皇宫呢?”中山太守阳休之拜见高演,高演不见,阳休之对常山王友(王府官职之一)王晞说:“过去周公早上读一百篇书,晚上要接见七十名士人,即使这样还恐怕不够,大王竟然拒绝接见客人,有什么嫌疑可避的?”高洋在世时,群臣人人自危,高殷继位后,高演曾对王晞说:“如今皇上啥事也不管,我们也乐得清闲。”并说:“皇上宽厚仁爱,真是一位守业之主啊!”王晞却说:“先帝在时,经常让一个匈奴人康虎儿保护着,如今,皇上年纪尚轻,猛然之间要处理繁重的军国事务,殿下应该经常陪伴在皇上身边,亲自接受皇上的旨意,现在您却让外姓之人负责传达皇上的诏命,时间长了,大权必将落入一个人的手中,届时殿下想退居王府,享受清福,又怎么能办到呢?就是您能全身而退,但您自己想想您家的荣华富贵又能保持多久呢?”高演沉默了很久,说:“那我该怎么办呢?”王晞回答:“周公怀抱成王摄政七年,然后再把权力交还,请大王深思。”高演说:“我岂敢与周公相比!”王晞回答:“以殿下如今的地位,就是不想当周公,能行吗!”高演没再说话。

高殷继位后,先将高洋的灵柩送回邺城安葬,而后也准备从晋阳返回邺城。当时北齐群臣都认为应当留下常山王高演镇守晋阳,但杨愔等人担心高演在晋阳会兴风作浪,打算把长广王高湛留在晋阳,让高演随高殷一起回到邺城。乾明元年(公元560年)二月十七日,北齐任命常山王高演为太傅、录尚书事,任命长广王高湛为大司马、并州录尚书事,任命尚书左仆射高归彦为司空,任命赵郡王高叡为尚书左仆射。高叡是高欢的弟弟高琛的儿子,高琛因与高欢小妾小尔朱氏淫乱而被高欢打死;高琛死时,高叡年仅三岁,由高欢的另一位小妾、高湜之母游氏抚养,与高欢的其他亲生儿子无异。命令下来以后,杨愔又不放心把长广王留在晋阳,他暗中将五千禁卫军留在晋阳,以备不测。尽管如此,思来想去,杨愔还不担心会出现问题,最终还是决定命令高演、高湛两兄弟都随从皇上一起回京;又命令王晞为并州长史,等于是把高演的一个臂膀砍掉了。消息传出,北齐群臣无不惊愕。高演临行前,王晞一直送到晋阳郊外,高演担心有人会说闲话,让王晞回城,他紧紧握住王晞的双手,说道:“努力!珍重!”说完,飞身上马,绝尘而去。

按理说,四位辅政大臣都是李太后一党,但四位并非铁板一块,问题出在了首辅杨愔与次辅高归彦的身上。从杨愔中伤高德政一事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杨愔此人猜忌心很强,见不得别人与自己争宠,更看不得别人与自己平起平坐。从高洋遗诏确定的这四位辅政大臣上看,首辅杨愔当然是核心中的核心,但偏重于文,次辅高归彦既是宗室,又掌管着禁卫军,是四位辅政大臣中唯一的武将,其他二人都是东宫旧人,是未来的宰相人选。虽然高归彦处于次辅的地位,但是在权力交接这一特殊时期,却有着别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点似乎已经引起了杨愔的警觉,他更愿意让一个死心塌地跟着自己的人来掌握禁卫军,因此,在对付二王的同时,他已经开始逐步削弱高归彦的权力了。高阳王高湜被娄太后打死后,高归彦被提拔为尚书左仆射,但不久,高归彦就又被晋升为司空,仍然“总知禁卫”,表面上看,高归彦已位居三公,并仍然是禁卫军的最高长官,但是,杨愔却在他的下面又安排了一个领军大将军可朱浑天和,实际上是屋下架屋,目的是架空高归彦。杨愔决定在晋阳留下五千禁卫军一事,并没有告诉高归彦,等到了邺城以后,高归彦才知道此事,顿时心生不快,开始与杨愔离心离德了。

可朱浑天和是鲜卑勋贵可朱浑道元的弟弟,(《资治通鉴》记作儿子,错误)娶了高欢的女儿东平公主。与高归彦相比,可朱浑道元是李太后的死党,他经常说:“如果不诛杀二王,幼主就没有平安的道理。”燕子献也建议先将太皇太后迁往北宫,这样一来,朝廷大权才能掌握在李太后之手。侍中宋钦道也建议高殷说:“两位叔叔位高权重,还请从速将他们打发得越远越好。”高殷没有同意,说道:“还是与杨愔认真研究研究再说吧。”与可朱浑天和相比,杨愔等人的打算要温柔许多,不过是想把二王调离京师,安排到地方上担任刺史,但即便如此,他们也知道高殷性格宽和仁慈,担心会不同意,遂找到李太后,详细说明原委,希望能得到李太后的支持。宫中女官李昌仪是高仲密的妻子,十七年前,高澄**了李昌仪,逼反了高仲密,东西魏之间引发了邙山之战,此后,李昌仪就落入宫中。李太后因李昌仪与自己是同姓,对她非常亲昵,竟将杨愔等人的报告交给李昌仪看,谁知,李昌仪秘密透露给了太皇太后娄昭君。

娄昭君已经完全掌握了杨愔等人的计划,她暗中与高演等人联络,决定发动政变,而杨愔等人却还蒙在鼓里,他们又商定不可让高演、高湛一齐到地方上任职,遂上奏请求任命长广王高湛镇守晋阳,以常山王高演为太师、司州牧、录尚书事。与此同时,在娄昭君的指挥下,高演等人也加紧了策划,高演与高湛二人谎称出外打猎,商定下发动政变的具体步骤,高演还承诺自己当上皇帝后,将立高湛为皇太弟。从天保八年以来,北齐的赏赐、封爵太滥,杨愔为了整顿吏治,从自身做起,上书请求辞去自己的开府仪同三司和开封王,其余受到滥赏的人员也一并免职。虽然杨愔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时机却掌握得不好,很多被降职的人都是牢骚满腹,也都被二王拉拢了过去,更严重的是,在禁卫军中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平秦王高归彦也转投到了二王的门下,杨愔、燕子献与高归彦商量,高归彦假装很高兴,还请求将高元海(高欢堂孙)叫来一起商议,高元海也是假装赞同,回头就将杨愔等人的密谋都告诉给了二王。娄昭君在鲜卑勋贵那里有着巨大的威望,高欢时期的鲜卑大将及其子嗣都对她忠心耿耿,这些人投靠到二王的怀抱,除了杨愔等人措置失当之外,娄昭君应当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144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144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