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81,高洋之死(2)

高洋的暴虐也直接导致了司马消难叛逃北周这一事件。

司马消难是原尚书令司马子如的儿子,娶了高欢的女儿,被拜为驸马都尉,天保九年时任北豫州(治所虎牢,今河南省巩义市境)刺史。司马消难看到高洋越来越昏庸暴虐,暗中盘算自保之计,他倾尽全力讨好下属。司马消难与公主感情不和,公主经常在兄弟高洋那里打小报告。上党王高涣逃亡时,邺城一片大乱,当时朝廷大臣们都怀疑高涣逃到了成皋司马消难这里,还说:“如果高涣与司马消难搅合在一起,麻烦可就大了!”这话也传入高洋的耳中,高洋对司马消难也心存疑虑。司马消难的堂侄司马瑞担任尚书左丞,与御史中丞毕义云有矛盾,毕义云遂派御史张子阶前往北豫州巡查,毕义云来到北豫州后,先把司马消难的典签官、门客们都软禁了起来。司马消难大为恐慌,暗中命令自己的心腹、中兵参军裴藻谎称请假外出,从小路逃往北周,带去了司马消难将要归降的消息。

天保九年三月一日,北周朝廷派遣柱国达奚武、大将军杨忠率领五千铁骑前往迎接司马消难。北周大军从小路一路奔驰,深入北齐国境五百多里,途中,前后派出三位使者给司马消难报信,但却都是音信全无。北周军队来到距离虎牢关三十里处,达奚武担心有变,打算撤离,但杨忠却说:“宁可前进去死,也决不后退求生!”他独自率领一千骑兵趁夜来到虎牢关关城之下。当他们来到虎牢关下时,只见虎牢关地势严峻,四面都是悬崖峭壁,只有巡夜士兵敲打的木梆声一声声传来。达奚武不放心,从后面亲自赶来,命令部队迅速撤离,有数百骑兵随他西去,而杨忠严令剩余的骑兵不得妄动,他们就这样一直等在虎牢关下,直到司马消难在城内打开了城门,杨忠率众入城后,又派人飞马报告达奚武。此时,北齐镇城(城防司令)伏敬远也已经得到了消息,他率领两千北齐士兵占据了虎牢关的东城,点燃狼烟向国内报警。达奚武担心北齐大军前来,遂放弃了固守虎牢关的计划,大肆劫掠一番后,带上司马消难一家匆匆西归,命杨忠率领三千骑兵殿后。杨忠撤退到洛水南岸时,他下令士兵们都解下马鞍,躺在草地上休息,不一会儿,北齐的追兵就来到了洛水北岸,杨忠对将士们说:“你们只管把肚子填饱,我们如今身处必死之地,敌人肯定不敢渡河与我们厮杀的!”果然,不久北齐军队就撤离了。达奚武叹息道:“我达奚武一向自以为是天下豪杰,今日我算是服气了!”司马消难来到北周后,被任命为小司徒(内政部副部长,《周书》称:“大将军、荥阳公”)。司马消难非常贪色,没有坚定的立场,当时人们提到反复小人,总拿他说事。由于杨忠对司马消难有救命之恩,二人结为异性兄弟,杨忠之子、后来的隋文帝杨坚一直像对待叔父那样尊敬司马消难。

一次,不知何故大司农穆子容(北魏书法家、藏书家)惹恼了高洋,高洋命其脱去衣服趴在地上,亲自弯弓搭箭朝穆子容射去,可是却没射中,这下让他更为恼火,拿出一根小木棍捅进穆子容的**,刺穿了他的肠子。崔暹死后,高洋前去凭吊,对崔暹的妻子李氏说:“思念崔暹吗?”李氏回答:“我是他结发妻子,情深意重,确实非常思念。”高洋说:“如果真的思念他,就自己去看望看望。”当即手起刀落,将李氏的人头砍下,扔到墙外。天保九年三台建成后,高洋到三台游玩,拿起一把长矛玩耍,一矛下去,都督尉子辉当场毙命。高洋的同母弟、排行老六的常山王高演时任大司马、录尚书事,他擅长政务,很为帝国的未来担心,看到哥哥沉湎酒色,他是忧心忡忡。高洋也觉察出来了,他说:“只要有你在,我什么都不用操心了,为何不纵情作乐呢!”高演只是趴在地上,不停地哭泣,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看到弟弟这样,高洋也不禁悲从中来,一把把酒杯扔到地上,说道:“你好像嫌弃我这样,从今往后,有谁胆敢给我酒喝的,一律斩首!”遂将御用酒杯全部毁坏、扔掉。但是,不久,高洋就又故态复萌,喝得比过去还厉害。有时候,高洋到一些高官贵族家里,与人比赛摔跤,对手不分贵贱,可是高演一到,大家都肃静下来。高演又趁机劝谏高洋,高洋大怒,让高演站在面前,用刀柄对着他的肋骨,召来曾被高演处罚过的下属,让人揭发高演有什么短处,最终,无人开口,高洋这才把他放了。一次,高洋酒醉中把东魏时的宫女赏赐给了高演,酒醒后忘了,指责高演擅自取去,用刀柄把高演打成重伤,闭口绝食。娄太后知道后,日夜哭泣,高洋无计可施,说道:“假如这小家伙死了,我怎么向老母亲交代!”遂屡屡前去探望高演的病情,还把过去囚禁的常山王友(王府的官职之一)王晞放了。高演抱着王晞说:“我已气息奄奄,恐怕以后我们不能再相见了!”王晞流着眼泪劝道:“皇天后土怎能让殿下您就此死去!皇上是殿下的亲哥哥,又是君主,怎能与他计较!殿下不吃饭,太后也不吃饭,就算殿下不爱惜自己,难道就不顾念太后吗!”高演这才吃饭,一个多月后身体才康复了。还有一次,高演又劝谏高洋,高洋命令武士把高演反绑起来,拔出佩刀对着高演骂道:“你小子懂什么!是谁教你这么说的?”高演回答:“天下之人都闭口不言,除了臣下我谁还敢再说话!”高洋让人打了高演几十棍,不一会儿,他就昏醉过去了,高演这才侥幸脱身。后来,高演又想劝谏高洋,王晞劝阻道:“如今朝廷之上大家能依靠的只有殿下一人了,岂能像凡夫俗子那样耿介,却不爱惜自己的性命?发疯的人不认为自己是在发疯,刀箭也不管亲近、疏远,一旦大祸临头,殿下全家怎么办?太后又怎么办?”高演想想觉得有理,从此再也不敢劝谏了。

高洋有五个儿子:李皇后生下长子皇太子高殷、次子太原王高绍德;冯世妇生第三子范阳王高绍义;裴嫔生第四子西河王高绍仁;颜嫔生第五子陇西王高绍廉。高殷在天保元年被封为皇太子,时年六岁。他从小聪慧,曾在北宫设宴,特意交代不请河间王高孝琬(高澄第三子),侍从不明就里,高殷说:“这里是其父遇害之处,河间王怎好来这里?”天保七年冬天,高洋下令召集朝中有文学才能的大臣到宫中饮宴,让高殷与群臣讨论经义,高殷娓娓道来,众人无不赞不绝口。但高洋却一直对高殷不满意,总说:“太子气质遗传了汉人基因,不像我。”总想另立太原王高绍德。一次,高洋登上金凤台,把高殷召来,命他亲手杀死死囚,高殷面露难色,砍了三下也没能把死囚的人头砍下。高洋大怒,亲自拿起马鞭朝高殷身上戳了几下,极度紧张、恐惧之余,高殷从此得上了口吃、心悸的毛病,精神恍惚。高洋酒醉后常常说:“太子性格懦弱,社稷责任重大,终归要传位给常山王高演。”太子少傅魏收对杨愔说:“太子是国家的根本,不能动摇。皇上三杯酒下肚,总说要传位给常山王,令臣下们心存疑虑。如果真的如此,应当立即付诸实施。这可不是儿戏,只能让国家不安。”杨愔把魏收的话传给高洋,高洋听了这才不提了。

高洋把临漳县令稽晔、舍人李文师罚给别人当奴隶。中书侍郎郑颐想陷害祠部尚书王昕(王晞的哥哥),对王昕说:“自古以来,从未见过大臣被罚作奴隶的。”王昕不知是计,随口说道:“箕子(商纣王的叔父)就被罚作了奴隶。”郑颐对高洋说:“王昕把陛下您比作商纣王。”高洋怀恨在心。不久,高洋与群臣喝酒,王昕称病不去。高洋派人去王昕家中,只见王昕正悠然自得地在家里吟咏诗赋,高洋大怒,当即下令在大殿前将其斩首,把尸体扔到漳河里。胶州刺史杜弼在东魏时曾任高洋的长史,高洋打算篡位前,杜弼也曾与众人一样劝阻过他。后来,高洋曾问:“治理国家应当用什么样的人才?”杜弼回答:“鲜卑人只会在马背上生活,应当使用汉人。”高洋认为杜弼是在嘲讽自己。高德政当权后,与杜弼不和,两人曾当众争吵,高德政屡屡在高洋面前说杜弼的坏话,可是杜弼却自恃是高洋的旧臣,从未料到自己会遭到杀身之祸。天保十年夏天,高洋酒醉后,想起杜弼的种种过失,派人前去胶州斩杀杜弼;使者离去后,高洋又后悔了,又命使者乘坐驿马车收回成命,但杜弼已身首异处。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144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144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