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67、袭杀僧辩(2)

在是否接纳萧渊明这一问题上,陈霸先与王僧辩的意见并不一致,而萧渊明的到来,也让陈霸先感到浑身不自在,王僧辩与陈霸先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一丝裂痕。

陈霸先原本与王僧辩并不是同僚,只是在讨伐侯景的过程中走到了一起,在萧绎阵营中,王僧辩是嫡系,陈霸先则是草根。陈霸先以讨伐侯景为名,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而萧绎则利用陈霸先加入也增添了讨伐军的实力,二者各取所需。白茅湾之盟前,王僧辩对陈霸先非常忌惮,白茅湾盟誓后,讨伐军确立了以王僧辩为主帅、陈霸先为副手这一格局,从表面上王僧辩将陈霸先的部队纳入到了自己的管辖之下,但陈霸先拥有很大的自主性。

消灭侯景之后,南梁面临的局势并没有得到改观。先是陆纳的叛乱,王僧辩让陈霸先镇守建康,自己亲率大军西上,而后,江陵被围,北齐南下,王僧辩与陈霸先二人相互支持,苦苦支撑着危局。陈霸先镇守京口之后,王僧辩极力进行拉拢,想在两人之间构建像廉颇、蔺相如那样肝胆相照的同僚关系。王僧辩答应为第三子王頠娶陈霸先的女儿为妻,正要举行婚礼,却碰上王僧辩的母亲去世了,婚事遂耽搁了下来,然而,两家之间却很亲密。亲密归亲密,但王僧辩对陈霸先并非没有一点提防。消灭侯景后,王僧辩在把京口之地交给陈霸先的同时,又任命自己的心腹在京口附近任职,多多少少有监视和牵制陈霸先的意味,这些人包括:震州刺史(即原吴兴)杜龛(王僧辩女婿)、南豫州刺史任约、秦州刺史徐嗣徽、吴郡太守王僧智(王僧辩弟弟)、义兴太守韦载(韦叡之孙)、东扬州刺史张彪(张彪为萧渊明即位后任命)。

王僧辩迎立萧渊明是他审时度势的结果,但陈霸先却坚持认为不可,在此之前,他从京口派遣使者到建康反复表达了反对意见,使者往返四次,可是王僧辩却没有采纳,这让陈霸先非常恼火。他暗中对心腹们说:“武帝(指梁武帝萧衍)的孩子们虽然遍布四海,但替他报仇雪耻、消灭侯景的却只有元帝(指萧绎)一人而已,元帝建立的功业可谓闻所未闻。我与王大人一起受到重托,言犹在耳,没想到王大人却突然改变了想法。嗣君是武帝的孙子,元帝的儿子,海内归心,究竟犯了什么错,竟然被废黜,还从夷狄那里找来一个轮不上当的人做皇帝,我看他的意思是昭然若揭了!”陈霸先反对迎立萧渊明的真实理由已无从得知了,但绝对不是对晋安王萧方智情有独钟,也绝不像他说的这般冠冕堂皇,其真实目的大约是贪图幼主容易被控制吧。

萧渊明的到来让他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并且,由于此前的反对态度,陈霸先也担心等到萧渊明羽翼丰满之后,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另外,王僧辩之所以将自己的安置在位置相对重要的京口,就是为了让自己抵御来自江北的北齐的威胁,如今,北齐的威胁已经消除,下一步,王僧辩很有可能会把矛头对准自己!想到这里,陈霸先遂加紧了发动叛乱的步伐,他下令秘密赶制了数千件战袍,并准备了大量金银、绸缎,以备将来赏赐之用。

正当陈霸先暗中计划偷袭建康时,恰巧江淮之间有人向王僧辩报告说齐军在寿阳聚集了大量军队,王僧辩判断齐军将要南下,遂派遣记室参军江旰前去京口,通知陈霸先,让其早做准备。《南史》称:“时寿春竟无齐军,又非陈武之谲,殆天授也。”此时,南梁与北齐已经成为盟友,北齐没有必要进攻南梁,但是,为何王僧辩又坚称北齐会南下呢?实际上,寿春并无北齐军队,这一传言也并非陈霸先有意所为,那么,究竟是谁制造了这一谣言?在陈霸先与王僧辩的这场生死对决中,出现了不少匪夷所思的事情,这仅仅是其中之一。

见江旰前来,陈霸先决定将计就计,立即发动政变。种种迹象表明,在萧渊明登基后,建康与京口之间已经发生了十分微妙的变化,王僧辩是否也想清除陈霸先,这已经不得而知了,但至少他还没有完成部署,也对陈霸先会突然发动袭击缺乏预见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王僧辩为什么要派江旰前来京口呢?是探听虚实?还是别有所图?可能都不是,这是因为,据《梁书·王僧辩传附王頠传》称:“初,僧辩平建业,遣霸先守京口,都无备防。頠屡以为言,僧辩不听,竟及于祸。”这说明王僧辩对陈霸先毫无防备之心,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准亲家竟然会违背盟誓,干出偷袭自己的事情。陈霸先把江旰扣留了下来,九月二十五日,他召集部将侯安都、周文育、徐度和杜稜四人商议。侯安都是始兴(广东省始兴县)人,他是个全才,不仅擅长隶书,还懂音乐,会弹琴;他能文能武,既读过很多书,会写五言诗,又会骑马射箭,是当地的豪强。陈霸先举义后,侯安都招募了三千人加入了陈霸先的队伍,屡立战功,遂陈霸先镇守京口,晋升为兰陵太守。周文育,原为寿昌(浙江省建德市西南寿昌镇)人,本姓项,名猛奴,其父早死,家境贫寒,他十一岁时就能在水中游数里,在地上能跳五六尺高,后被寿昌浦口戍主义兴(浙江省宜兴市)人周荟收为养子,改名为周文育。司州刺史陈庆之与周荟同郡,私交甚好,向朝廷周荟担任前军军主,周文育随养父周荟来到陈庆之的麾下,周荟战死后,周文育又追随南江都护庐安兴的手下,后投到陈霸先的麾下。陈霸先举义后,周文育与杜僧明二人常为先锋,立下了赫赫战功。徐度,安陆(湖北省安陆市)人,经常居住在京师,他相貌魁伟,不拘小节,既好喝酒,又好赌博,后随始兴内史萧介来到始兴,再后来又成为陈霸先的部下,他有勇有谋,在陈霸先的军中既充当谋士的角色,又担任后勤部长,还能冲锋陷阵,是个多面手。杜稜,钱塘(浙江省杭州市)人,年少落魄,遂到广州远游,投奔到广州刺史萧映手下,后成为陈霸先的秘书长。

听了陈霸先的话,杜稜担心事情难以成功,陈霸先担心杜稜会泄露,掏出手巾猛勒杜稜的脖子,将他勒昏过去,关在房中。当晚,陈霸先即集合部队,赏赐将士们,命侄儿陈昙朗镇守京口,徐度、侯安都率领水军直指石头城,他自己亲率骑兵、步兵从江乘县的罗落桥(江苏省仪征市境)出发,约定在石头城下会师。部队出发后,陈霸先这才把杜稜喊到身边,一起出发。当时,军中只有薛安都他们四人知道这次行动的目的,全军将士都认为是听从江旰的召唤,前去建康抵御北齐军队,丝毫没有怀疑陈霸先会发动政变。

九月二十七日,侯安都率领水军将要朝石头城扑来,可是,陈霸先的步兵却毫无动静。侯安都见状大为恐惧,他赶上陈霸先骂道:“今天你我是当叛贼的,已无法回头了!是生是死,立马就能见出分晓,你拖着屁股躲在后面还想干什么!如果失败了,你我都是死路一条,难道你晚点行动就不被砍头了吗?”陈霸先听了,说道:“侯安都骂我了!”遂扬鞭前进。石头城的北面是丘陵地带,不太险峻,侯安都的军队来到石头城外,即弃舟登岸。来到城下,侯安都身披铠甲,手持长刀,让士兵们将他抬起,扔进城墙之内,将士们遂依次翻进城内,与此同时,陈霸先的军队也从南门杀入城内。王僧辩正在石头城内办公,听说城外有军队,还没等他弄明白,又有人慌慌张张跑来说外面的军队已经杀进城内了!错愕之余,王僧辩慌忙从办公室逃出,与儿子王頠率领数十名贴身侍卫在办公室门前苦战,但终因寡不敌众,只好返身登上南门城楼之上。在城楼上,王僧辩向陈霸先叩头请求饶命,但陈霸先不为所动,并纵火焚烧城楼,不得已,王僧辩等人这才从城楼上下来,束手就擒。陈霸先劈头盖脸问王僧辩:“我有什么罪过,你竟然将与北齐军队一起讨伐我?”又说了一句:“为啥你竟毫无戒备?”王僧辩回答:“将北方防守都完全交给了你,怎么说没有戒备?”陈霸先问的这两句话,之所以显得非常突兀,很有可能是因为他的第一句问话下面,史家省略了王僧辩的回话。陈霸先说第一句话大约是说给自己身边的将士们听的,以证明自己这次行动的正当性,而王僧辩的回答极有可能揭露了陈霸先背信弃义的嘴脸,史家不敢如实记载吧?当晚,陈霸先即下令勒死了王僧辩父子。前青州刺史程灵洗率军救援王僧辩,在石头城的西门与陈霸先的军队激战多时,战败,陈霸先派人劝降,程灵洗犹豫很久才投降。陈霸先觉得此人重节义,尽释前嫌,任命他为兰陵太守,让他率军东下协防京口。九月二十八日,陈霸先向各地发布文告,列举了王僧辩的种种罪行,并说:“只杀王僧辩父子兄弟,其余亲戚朋友,一概不究。”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142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142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