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江陵之变(2)
十一月十八日,南梁信州刺史徐世谱、晋安王司马任约等人在马头(江陵南)修筑堡垒,声援江陵。
当晚,萧绎巡视城防,仍然口中吟诗,从行群臣也有人和诗的。萧绎撕裂绸缎,在上面写信,催促王僧辩说:“我强忍着死,来等待你,你该到了!”十一月二十日,萧绎回宫。二十一日,他再次出宫,住在长沙寺内。二十六日,王褒、胡僧祐、朱买臣、谢答仁等人再次开门出战,全部大败而回。二十七日,萧绎移驻天居寺。朱买臣手持宝剑进入,说道:“只有斩杀宗檩、黄罗汉,才能向天下人做一个交代。”萧绎回答:“原来的决定其实是我的主意,宗檩、黄罗汉又有什么罪!”二人退缩到众人中间。
王琳的军队行至长沙,镇南府长史裴政(裴之礼之子)请求从小路先回到江陵,当他来到百里洲(湖北省枝江市东长江小岛)的时候,被西魏军人抓获。梁王萧察对他说:“我是武皇帝的孙子,难道不能成为你的君主吗?如果听从我的话,我保证你的子孙都享受富贵;如果不然,现在就身首异处!”裴政谎称道:“从命。”萧察将他捆绑着拉到城下,让他对城内人说:“王僧辩听说江陵被围后,已经自立为帝;王琳势单力薄,不敢前进。”裴政来到城下后,却对城上高喊:“援军已经大举前来,你们要努力坚守!我从小路前来报信,被他们抓住了,理当以身殉国!”押送他的人用拳头猛击他的嘴巴,萧察大怒,命人立即杀了他。西中郎参军蔡大业(蔡大宝之弟)劝谏说:“裴政是百姓们敬重的人,杀了他,荆州就不容易攻克了。”
当时,各地的援军都没有抵达。十二月二日,西魏军队从各个方向对江陵城发起了总攻,城内军民取下门板,背在身上当盾牌。胡僧祐身先士卒,昼夜督战,奖励战士,赏罚严明,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命,胡僧祐所到之处,西魏军总被击退。不久,胡僧祐就被流箭射中而死,城内守军听到这个消息,无不大为惊骇。西魏军趁机强攻营栅,叛徒偷偷打开了西门接进了西魏军队,萧绎与太子、王褒、谢答仁、朱买臣等人退守金城,命令汝南王萧大封、晋熙王萧大圆到于瑾军中当人质,向西魏求和。西魏军队刚到江陵时,有人向萧绎建议任命王僧辩的儿子、侍中王顗为都督,萧绎不仅不听,反而剥夺了他的兵权,让他与自己的十位亲信到宫中值班,等到胡僧祐死后,萧绎才任命王顗为都督城中诸军事。裴幾、裴机以及历阳侯萧峻(萧衍长兄萧懿之孙、萧渊猷之子)均出城投降。于瑾因裴机亲手杀死了胡文伐,遂将裴幾、裴机二人全部杀死。萧绎性格残忍,江陵被围后,城内尚有数千名死囚,有人曾请求将死囚释放,充当战士,萧绎不同意,反而下令全部用木棍打死,尚未执行,城池就陷落了。
萧绎来到东阁竹殿,命令舍人高善宝焚毁古今图书十四万卷,他本人也打算跳进火种,与自己最心爱的书籍一起被烧死,宫女、侍从一起将他抱住。他手持宝剑,一个劲地猛砍柱子,直到把宝剑砍断,而后,叹息道:“文武两条路子,到今夜算是都走到尽头了!”遂命令御史中丞王孝祀撰写降表。谢答仁、朱买臣劝谏说:“台城中兵马尚强,借着夜色突围,敌人肯定会惊恐不安,趁机冲破包围,还能逃到任约那里。”萧绎本来就不怎么会骑马,说道:“肯定不会成功,这样做只会平添耻辱罢了!”谢答仁甘愿亲自扶持着萧绎。萧绎又问王褒,王褒回答:“谢答仁原本是侯景一党,岂能相信!让他立下功劳,倒不如早早投降的好。”
谢答仁又请求防守子城(即中城),并称自己可以集结到五千人,萧绎表示同意,当即授予其城中大都督,将公主许配给他为妻。不一会儿,萧绎又征询王褒的意见,王褒认为不妥,得知这个消息后,谢答仁请求再次进宫说明情况,可却被拒之门外,万般无奈之下,他气得口吐鲜血,怀恨离去。在王褒的强烈建议下,萧绎遂决定投降。于瑾要求萧绎将太子萧方矩送去当人质,萧绎命王褒护送萧方矩进入西魏军中。于瑾的儿子听说王褒书法很好,就给他纸笔让他写几个字做纪念,王褒遂写道:“柱国常山公家奴王褒。”不一会儿,黄门郎裴政夺门而出。当时,城南虽然陷落,但城北诸将仍然在苦战,黄昏时分,听说宫城陷落后,才各自散去。
萧绎遂丢掉皇家仪仗,骑着白马,穿着白色衣服,从东门出城。临出宫门时,他抽出宝剑,猛砍城门,感慨地说:“萧世诚我竟然到了今天这步田地!”魏军士兵跨过壕沟,牵着他的马缰绳,将他拉到白马寺以北。在那里,西魏士兵把他赶下马来,抢走了他的大白马,给他换了一匹劣马,让他骑着,另外还派了一名非常高大壮硕的鲜卑人用手抓住他的脊背,拖着他前行。途中,遇到了于瑾,鲜卑人牵着萧绎,逼着他给于瑾下跪。梁王萧察派遣铁甲骑兵把萧绎带到大营,将他关押在乌黑帐篷之内,对萧绎是破口大骂,百般侮辱。
十二月三日,于瑾命令长孙俭入驻金城(即内城)。萧绎欺骗长孙俭说:“我在城内埋藏了一千斤金子,想赠送给大人您。”长孙俭遂把萧绎带入城内。等到长孙俭追问金子的下落时,萧绎这才把自己遭受萧察侮辱的事给长孙俭说了一遍,并说:“刚才是欺骗你的,只是想对你说这件事罢了,哪有天子自己埋藏金子的?”长孙俭听后大怒,将他关押在主衣库内。
十二月四日,徐世谱、任约从江陵外围撤离,退到巴陵(湖南省岳阳市)。于瑾强迫萧绎给王僧辩写信,召王僧辩前来,萧绎予以拒绝。使者说:“大王今日岂能还有自由?”萧绎回答:“我既然已经失去了自由,王僧辩也不会听我的。”萧绎又请求长孙俭交还他的姬妾王氏、苟氏以及幼子萧犀首,长孙俭听从了。有人问萧绎为何要把书籍焚毁,萧绎回答:“我读书万卷,尚且还有今日,因此,烧了它!”十二月十九日,于瑾下令将萧绎杀害,萧绎死时47岁。梁王萧察派尚书傅准执行,以装满泥土的布袋将萧绎压死,萧绎死后,萧察命人用布帛将尸体缠绕,外面用蒲席包裹,用茅草捆扎,埋葬在江陵津阳门外,又将萧绎的儿子愍怀太子萧元良(即萧方矩)、始安王萧方略以及萧纲的儿子桂阳王萧大成等人杀害。
西魏人册立梁王萧察为南梁皇帝,将荆州方圆三百里地交给萧察,却把萧察原来的雍州夺了。萧察居住在江陵东城,西魏又在西城驻扎了军队,名义上是协防,实际上是监视。以前仪同三司王悦留镇江陵。《周书?长孙俭传》称:“(江陵)平,以俭元谋,赏奴婢三百口。太祖与俭书曰 :‘本图江陵,由公画计,今果如所言。智者见未萌,何其妙也。但吴民离散,事藉招怀,南服重镇,非公莫可 。’遂令俭镇江陵。进爵昌宁公,迁大将军,移镇荆州,总管五十二州。”应当是以后的事。于瑾将南梁府库中的金银财宝以及宋浑天仪、梁日晷铜表、魏相风乌、铜蟠螭趺、直径四尺周长七尺的大玉等全部搜罗起来,送到长安;又俘获南梁群臣以下百姓共计数十万人(《资治通鉴》称数万人)全部当作奴婢,赏赐给军士们,赶回长安,年幼、孱弱的全部杀死,一路上被人马践踏以及冻死饿死的又有十分之二三,只有三百余家留在江陵。于瑾从到达江陵到攻克,只用了十六天的时间,因平定江陵之功,宇文泰赏赐于瑾一千名奴婢,另封为新野郡公,食邑两千户。
西魏军队尚在江陵时,梁王萧察部将尹德毅对萧察建议说:“西魏贪得无厌,残忍暴虐,杀死掳掠的百姓数不胜数,江东百姓遭受到这等滔天大祸,大家都说这是殿下你招致的。殿下既然杀了人家的父兄,让人家的子弟成为孤儿,江南之人个个都是你的敌人,你还与谁治理帝国呢!如今西魏的精锐部队都在这里,如果殿下设下宴会,请于瑾等人前来赴宴,提前埋伏下壮士,即可将其诛杀,然后,分别派遣部将掩袭西魏军的各个营垒,可以将其全部歼灭,一个不留。安抚江陵的百姓,当地的文武百官,根据才能的大小授予不同的官职,这样一来,西魏人自当吓得屁滚尿流,不敢再来送死,像王僧辩等人用一封书信就可以将他们招来,然后,您身穿朝服,顺流而下,在建康登基称帝,顷刻之间,就能建立大功。古人说过:‘上天给予的却不接受,将受到灾祸。’请殿下制定长远的谋略,不要像平头百姓那样总记着西魏的小恩小惠。”萧察回答:“爱卿的计策不能说不好,但是,西魏人对我非常太好了,不可忘记了人家的恩德。如果按照你的计划行事,人人将对我唾弃。”不久,江陵城的男女老幼全都被西魏人掳掠而去,给萧察只留下一座空城,自己的根据地襄阳又被西魏人占去,到了这时,萧察才如梦方醒,叹息道:“后悔没有听从尹德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