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江陵之变(1)
北齐文宣帝高洋的一连串举动让西魏侧目而视,再也不敢与北齐交手。
西魏文帝元宝炬病死后,废帝元钦继位。元钦继位后,西魏攻取了汉中地区,继而又占领了益州。元钦不甘心像他父亲那样一直当一个傀儡皇帝,就在南梁元帝承圣二年十一月间,西魏尚书元烈密谋刺杀宇文泰,事情败露后,元烈被宇文泰所杀。元烈被杀后,废帝元钦一直耿耿于怀,口出怨言,淮安王元育、广平王元赞等人一齐垂泪劝谏,但元钦不听,密谋诛杀宇文泰。宇文泰的儿子们都非常年幼,两个侄儿章武公宇文导(镇陇右)、中山公宇文护(镇守河东)又都镇守地方,长安城内只能依靠几个女婿:大都督清河公李基(李远之子、妻义归公主)、义城公李晖(李弼之子、妻义安公主)、常山公于翼(于瑾之子、妻平原公主),宇文泰将三位女婿都任命为武卫将军,掌握禁军。南梁元帝承圣三年(公元554年)一月,宇文泰废黜在位两年零十个月(按年头算为四年)的元钦,五月又将其毒死。宇文泰拥立元钦的弟弟、齐王元廓为帝,废除年号制度,仅仅称元年,恢复元氏皇族拓跋氏旧姓,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九十九家改为单姓的复姓也全部恢复旧姓。北魏初年拥有三十六个部落,九十九个大姓,其后,这些部落和大姓也都灭绝了。宇文泰遴选三十六位劳苦功高的将领为三十六国,此等的成为鲜卑九十九姓,士卒也多改姓所属将领们的姓氏。比如,李弼改姓徒阿氏、杨忠改姓普六茹氏、李虎改姓大野氏等等。
安定了内部后,宇文泰不敢与北齐为敌,却一直盘算着兼弱攻昧,灭掉南梁。雍州的梁王萧察得知这一消息后,对西魏表现得更加顺从,贡献的贡品也更多了,相反,身在江陵的梁元帝萧绎却没有这么敏感。北齐一方面与自己结好,另一方面却又背信弃义,接连夺占长江以北之地,还试图护送萧退到江南与自己争夺帝位,相反,虽然西魏也相继占领了汉中、益州等地,但都是在自己的请求下出兵的,因此,在萧绎看来,西魏可能要比北齐更仁义一些,但实际上,国与国之间有的只是利益,无所谓道义。如今的西魏已经占领了荆州上游益州,又控制着荆州北面的雍州,南梁内部矛盾重重,军队分散在各地,西魏随时都可以给予其以沉重的打击,宇文泰需要的只是一个借口而已,而这个借口很快就来了。
承圣三年三月二十三日,西魏侍中宇文仁恕出使南梁,恰巧北齐的使者也在江陵,梁元帝萧绎接待宇文仁恕的规格不如对北齐使者的,宇文仁恕回到长安后,就将这一情况向宇文泰做了汇报。另外,梁元帝萧绎还请求按照过去的版图重新划定两国之间疆界,言辞显得傲慢,宇文泰说道:“古人说过:‘上天抛弃的,谁又能让他复兴呢!’说的就是萧绎这类人!”西魏荆州刺史长孙俭多次向宇文泰提出攻取江陵的计划,宇文泰将他征召回朝,当面询问他具体的作战方案,长孙俭回答:“湘东王继位已经三年了,观察他的作为,是不愿意东下建康的。如今,我国已经占领了益州,如果再吞并荆州,予以安抚,征收贡赋,则平定天下将十分容易。”听后,宇文泰又让其回到本镇,暗中进行战前准备。马伯符秘密派人向萧绎报告,但萧绎却不相信。如果萧绎真的曾经得罪了西魏人,以他猜忌的性格应当对此会有所察觉的,而马伯符向他告知西魏将要对江陵发起进攻这一绝密情报后,他竟然不以为意,这又是为什么呢?也许萧绎压根就没有得罪西魏人,史书中所称的怠慢宇文仁恕、请求恢复原来的疆域等可能也是子虚乌有之事,不过是宇文泰不义出兵的借口罢了。《周书?于瑾传》所称:“初,梁元帝平侯景之后,于江陵嗣位,密与齐氏通使,将谋侵轶”。《周书?长孙俭传》称:“及梁元帝嗣位于江陵,外敦邻睦,内怀异计。”都是不属实的。
五月,散骑郎庾季才对萧绎说:“去年八月六日,月亮侵犯了心中星,这个月的一日,红气又冲击了北斗星。心代表着帝王,八月六日、五月一日分别是丙申日和丙戌日,丙代表楚国,我担心在子月(即十一月)将有大兵降临江陵。陛下应当留下重臣镇守江陵,您自己则回到建康旧都躲避一下。假设西魏侵犯,最多失去荆州、湘州,对于整个帝国而言,尚能继续存续下去。”萧绎自己也通晓天文,也知道楚地将要灾祸,听了庾季才的话,他叹息道:“祸福在天,躲避又有何用!”
九月,西魏宇文泰下令侍中崔猷将关中通往汉中的道路修成双向两车道。同月十二日,他派遣柱国常山公于瑾、中山公宇文护、大将军杨忠率领五万大军南下,正式打响了灭梁之战。十月九日,西魏大军从长安出发。长孙俭问于瑾:“替萧绎着想,他该如何应对?”于瑾回答:“在江汉一带炫耀武力,裹挟居民辎重渡过长江,直接回到建康,这是上策;将外城的居民转移到中城,固守中城,等待援军,这是中策;固守外城,这是下策。”长孙俭又问:“你估计他会出哪一策?”于瑾回答:“下策。”长孙俭问:“理由呢?”于瑾回答:“萧氏拥有江南之地,已经数纪(12年为一纪),正遇上中原大乱,无暇南侵,再加上我国有北齐这个外患,他会认为我们无法分出兵力。况且,萧绎胆小如鼠,又没有谋略,猜疑心重,优柔寡断,愚蠢的百姓们只会看到眼前的困难,都眷恋现有的居住环境,所以,我知道他会采纳下策的。”
萧绎喜欢清谈,一讲就是很多天,当西魏军队南下时,他正在龙光殿上开讲《老子》。十月十日,武宁(湖北省荆门市)太守宗均报告西魏军队即将到来了,萧绎召集群臣商议对策。领军将军胡僧祐、太府卿黄罗汉说:“两国和好,从未有什么矛盾,这肯定是不可能的。”侍中王琛刚出使过西魏回来,他说:“我观察宇文泰的言谈举止,绝对没有这个道理。”萧绎又派王琛再次出使西魏,以探究竟。十月十三日,于瑾大军推进到樊(湖北省襄阳市)、邓(河南省邓州市),梁王萧察率领军队与西魏军会师。十四日,萧绎停止讲解,下令内外实施戒严。王琛行至石梵(湖北省钟祥市境),没有发现西魏军,飞马向黄罗汉报告:“我行至石梵,边境一片静谧,以前的传言全是儿戏。”萧绎听后疑惑不定。十七日,他又恢复了讲解,百官身穿军服听讲。
不过,以防万一,萧绎还是在十月十八日派遣主书李膺前往建康,征召王僧辩为大都督、荆州刺史,命陈霸先移镇建康。王僧辩派豫州刺史侯瑱率领程灵洗等先头部队,以兖州刺史杜僧明率领吴明彻等人为后援,相继西上。二十一日,萧绎深夜登上凤凰阁,凭栏叹息道:“客星进入翼、轸二星,这下要失败了!”他身边的嫔妃们听了个个哭了起来。陆法和听说西魏大军将至,从郢州来到汉口,将要增援江陵。萧绎派人阻止道:“这里自可击败敌人,你只用镇守郢州,不用移动。”陆法和回到驻地,用白土涂到城门上,身穿丧服,坐在苇席之上,就这样坐了一整天,才脱去丧服。
十一月,萧绎在江陵南面的津阳门外简约军队,可是,当天北风呼啸,大雨倾盆,萧绎乘坐轻便辇车,狼狈回到了宫中。十一月一日,西魏军队渡过汉水,于瑾命令宇文护、杨忠率领精锐骑兵抢先占领了江津,切断了萧绎东逃之路。二日,宇文护攻克武宁,活捉了宗均。当天,萧绎乘马出城巡视江陵城外的木栅工事,在江陵城外方圆六十里范围内都设置了木栅。他又任命领军将军胡僧祐为都督城东诸军事,尚书右仆射张绾为胡僧祐的副手;尚书左仆射王褒为都督城西诸军事,四厢领直元景亮为他的副手;其余官员都分配了各自的任务。四日,萧绎命令太子萧方矩巡视城墙,下令百姓帮助军队搬运滚木礌石。当天夜里,西魏军队推进至黄华,距离江陵城只有四十里地。五日,西魏军进抵江陵城外木栅。六日,南梁巂(音:西)州(四川省西昌市)刺史裴幾(裴之高之子)、裴幾的弟弟新兴太守裴机、武昌太守朱买臣、衡阳太守谢答仁打开枇杷门,出城迎战,裴机斩杀了西魏仪同三司胡文伐。
萧绎改任广州刺史王琳为湘州刺史,征召他率部救援江陵。十一月十五日,江陵城防工事栅栏失火,烧毁了数千人家的房屋以及二十五座城楼,萧绎登上被焚毁的城楼,又看看远处渡江而来的西魏军队,环顾四周,不禁唉声叹气。当夜,萧绎遂留在宫外,住在百姓家里,十七日,他又移驻祗洹寺。西魏统帅于瑾下令在江陵城外构筑长墙,切断了江陵内外的联络。得知江陵被围后,北齐文宣帝高洋下诏命令清河王高岳、河东王潘相乐、平原王段韶等人率领北齐军队前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