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荆益交争(1)
萧绎与萧纪之间原本并无多大矛盾。
萧绎一直对萧纪采取安抚政策,平定侯景前后,萧绎多次将前方的俘虏以及割下的代表战利品的左耳送给萧纪,可是,问题却出在了萧纪的世子萧圆照的身上。诸王的世子都被留在建康当人质,萧衍特别喜爱萧纪这个幼子,所以特意让萧圆照跟在萧纪身边,协助萧纪,可是,萧圆照却没起到好作用。萧圆照镇守在巴东(重庆市奉节县),将萧绎送来的战利品全部截留,并对萧纪撒谎说:“侯景并没有平定,应当迅速率军东下讨伐,我已经听说荆州萧绎已被侯景所灭,速速发兵!”萧圆照的本意是想让父亲率军东下争夺天下,在萧圆照的欺骗下,萧纪于登基后的第四个月,即本年八月亲自率军从外水(岷江)顺流而下,以永丰侯萧撝为益州刺史,镇守成都,令其儿子萧圆肃担任萧撝的副手——在萧纪看来,此行的目的并不是与萧绎争夺天下,而是要去讨伐侯景。
萧纪对萧绎方面的情况一概不知,萧绎同样对萧纪方面的动作毫不知情,在萧绎看来,侯景已经被平定了,目前迫在眉睫的是要整顿荆州军队的内部,消除军队将领的离心倾向,加强自己对军队的控制,进一步树立起自己的权威——他把目光盯住了王琳。
王琳的姐妹是萧绎最宠爱的小妾,王琳本人容貌娴雅,长发垂地,轻财爱士,博闻强记,又果敢过人,他手下有一万多人,大多都是江洋大盗。平定建康之战,论功王琳与杜龛并列第一。由于王琳与萧绎的特殊关系,他恃宠而骄,他的部队在建康胡作非为,主帅王僧辩的话,王琳根本不听。这让王僧辩非常恼火,而建康皇宫失火,王僧辩也担心自己会被追究责任,想以王琳塞责,遂秘密给萧绎写信,担心王琳会谋反,请求杀了他。王琳也风闻此事,不禁忧心忡忡。侯景被平定后,王琳被萧绎任命为湘州刺史,他在上任途中,命长史陆纳率领军队先去长沙,他自己则轻装简从前去江陵向萧绎谢罪。临行时,他对陆纳等人说:“我要是回不来了,你们将怎么办?”大家都说:“去死!”而后,洒泪而别。十月十四日,等到王琳来到江陵后,萧绎二话不说,即将其打入大牢,并诛杀了他的副将殷晏。
十月二十七日,萧绎任命儿子萧方略为湘州刺史,另派廷尉卿黄罗汉为长史,与太舟卿张载一起先到巴陵,控制了王琳的军队。黄罗汉等人来到王琳军中,陆纳以及全体将士们都失声痛哭,拒绝接受接受命令,遂逮捕了黄罗汉和张载二人。张载是萧绎身边的红人,对下属非常刻薄、严厉,荆州官吏对他无不切齿痛恨。萧绎派来宦官陈旻前来抚慰大家,陆纳借着众怒,当着陈旻的面,活生生地刨开张载的肚子,抽出肠子缠在马蹄上,让马绕着张载转圈跑,肠子从肚子里抽完,张载才气绝身亡。陆纳又把张载一寸一寸切成碎块,挖出心脏,对着欢呼狂舞,焚烧了残余的尸体。因黄罗汉清廉谨慎,特意免其一死。而后,陆纳与诸将率军南下,袭占了湘州。
萧绎原本已经决定登基称帝,陆纳叛乱虽然来得突然,但并没有阻挡住萧绎的既定计划。十一月十二日,萧绎在江陵正式即皇帝位,改元承圣,大赦,因此,公元552年这一年又被称为承圣元年,其实承圣元年仅有一个多月,之前,因萧绎不承认简文帝的大宝年号,所以,该年应为太清六年。萧绎就是历史上的梁元帝。
十一月十三日,萧绎又任命萧循为湘州刺史。十五日,他册立王太子萧方矩为皇太子,改名为萧元良。晋封皇子萧方智为晋安王,萧方略为始安王,萧方等的儿子萧庄为永嘉王。追尊亡母阮修容为文宣皇后。萧绎的儿子们在史书留下名字的共有五个:徐氏生萧方等(长子);王氏生萧方诸(次子)、萧方略(第十子);袁氏生萧方矩(四子);夏氏生萧方智(第九子)。萧方等、萧方诸已死,分别被追谥为武烈世子、贞惠世子。此时,萧绎的实际控制区域十分有限,史称:“自侯景之难,州郡太半入魏(主要是指北齐),自巴陵(湖南省岳阳市)以下至建康,缘以长江为限。荆州界北尽武宁(湖北省荆门市),西拒峡口(巫峡峡口);自岭(大庾岭)以南,复为萧勃所据。文轨所同,千里而近,人户着籍,不盈三万。中兴之盛,尽于是矣。”
不仅如此,湘州的陆纳还在作乱。
陆纳占领长沙后,即发兵南下袭击衡州刺史丁道贵,在渌口(湖南省醴陵市)将其击败。丁道贵逃奔零陵(湖南省永州市),部众全部投降陆纳。梁元帝得知后,派人征召在扬州的司徒王僧辩、右卫将军杜崱、平北将军裴之横与宜丰侯萧循一起前去讨伐,萧循率军驻扎在巴陵等待各路军队到来。侯景之乱中,零陵人李洪雅盘踞州城,萧绎即任命其为营州(湖南省道县)刺史。李洪雅请求讨伐陆纳,梁元帝同意了。丁道贵遂收拾残部与李洪雅一起北上。陆纳派遣部将吴藏袭击,将李洪雅和丁道贵击败,李洪雅等人退守空云城(湖南省湘潭市北),吴藏将城池团团包围。不久,陆纳请求投降,请求送去人质,梁元帝派遣陈旻来到陆纳军中,陆纳的部众都哭着说:“王大人被关押,因此,我们这些人才因避难逃到湘州,并无非分之想。”并将妻子儿子交给陈旻。陈旻来到巴陵后,萧循说:“这肯定有诈,是想趁机偷袭我军。”遂暗中做好戒备。果然,陆纳当夜即派遣轻装部队紧随陆纳之后,约定来到巴陵城下后,擂鼓呐喊。十二月十九日凌晨,陆纳军来到巴陵城外十里的地方,误认为已经到了巴陵城下了,即一起擂鼓呐喊,萧循军队大惊。萧循坐在小凳子上,从堡垒往外望去,只见陆纳所部的舰队开始发起攻击,一时间箭如雨下。萧循正吃甘蔗,他面无惧色,从容部署军队迎战,缴获了敌人一艘战舰。陆纳退回长沙。
承圣二年(公元553年)一月,司徒王僧辩代行皇帝职权,命令陈霸先代替自己镇守扬州。二月七日,李洪雅无力继续坚守,只好以空云城投降了陆纳。陆纳把李洪雅打入大牢,诛杀了丁道贵。过去,宝誌和尚曾留下谶语诗:“太岁龙,将无理。萧经霜,草应死。余人散,十八子。”诗中有十八子之语,陆纳认为李氏当王,遂拥立李洪雅为主,号称大将军,让他乘坐平肩舆(轿子),乐队跟随演奏,陆纳率领数千部众,跟在身边保护。
陆纳尚未平定,萧纪大军东下的消息就传到了江陵,这让萧绎大吃一惊,江陵军民也都惶恐不安。萧绎让术士们在木板上画出萧纪像,亲手拿着钉子钉在画像上诅咒。历史无数次地证明一个颠簸不破的道理,那就是内乱必将招致外侮。萧绎与萧察之间的争斗,让萧察招来了西魏军队,汉水以东落入西魏手中;上次侯景进攻江陵,萧绎也想到了西魏,还把汉中拱手让人,这次,他又一次想到了西魏,他上书西魏朝廷请求西魏发兵,趁虚进攻萧纪的老巢,他说:“姜纠是至亲,请您前去讨伐。”姜纠是姜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兄弟,齐国内乱,二人分道归国继位,最终姜小白占先,登基后的姜小白派鲍叔牙率军打败了护送姜纠的鲁国军队,并要求鲁国诛杀姜纠。萧绎用了这个典故,请求西魏杀了萧纪。南梁的再次内乱让西魏宇文泰看到了夺取益州的希望,他说:“夺取蜀地,制服南梁,在此一举。”众将都感到很为难,唯独宇文泰的外甥、大将军尉迟迥认为肯定能够成功。宇文泰问他对策,尉迟迥回答:“蜀地与中原隔绝了一百余年,仗恃着道路艰险,从来不曾想到我军会突然发起进攻,如果派遣精锐骑兵昼夜兼行,长途奔袭,平路则倍道兼行,险要则慢慢前进,出其不意,攻其腹心,蜀人必定惊骇,一定会望风而降。”宇文泰遂命令尉迟迥都督仪同三司原珍、乙弗亚、(万)俟吕陵始、叱奴兴、綦连〔雄〕、宇文升等六军,甲士一万两千人,一万多骑兵,从大散关出发,由固道出白马,朝晋寿杀来。
陆纳派遣部将吴藏、潘乌黑、李贤明等人驻守在车轮(湖南省湘阴县北)。王僧辩率军来到巴陵后,宜丰侯萧循将都督一职让给王僧辩,王僧辩不接受。萧绎遂以王僧辩为东都督、萧循为西都督。四月四日,王僧辩率部进抵车轮。陆纳夹着湘江两岸构筑工事,抵御王僧辩。陆纳所部都是身经百战的亡命之徒,王僧辩不敢掉以轻心,贸然发起进攻,只是用一连串的营垒逐渐朝陆纳军逼近。陆纳认为王僧辩害怕自己,遂不再戒备。五月三日,王僧辩突然下令各军从水陆两路齐头并进,朝陆纳叛军杀来。王僧辩亲自挥动战旗,擂响战鼓;萧循身先士卒,冲杀到最前头,遂攻克了陆纳两座城堡,陆纳叛军大败,从陆路步行逃回了长沙。五月四日,王僧辩乘胜包围了长沙。王僧辩坐在田垄上察看部队兴修围城攻势,城内的吴藏、李贤明二人率领一千余名精锐士兵,突然打开城门从城内杀出,个个手持盾牌,径直朝王僧辩杀来。当时,杜崱、杜龛叔侄正在王僧辩身边侍卫,附近只有一百余名甲士,卫士们殊死搏斗,双方展开一场激战。王僧辩坐在小板凳上一动不动,裴之横率部从旁边杀出,吴藏等人败退下来,李贤明战死,吴藏逃回城内。五月十九日,巴州刺史余孝顷率领一万余人来到长沙,与王僧辩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