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14、河桥之战(2)

河桥之战西魏军战败的消息传来,镇守河东(山西省永济市)的王罴大开城门,他对大家说:“现在听说大军失利,赵青雀又在京师作乱,弄得人心惶惶。我王罴奉命镇守此城,将以死报答君王之恩。有愿意与我同心协力的,就留下固守此城;假如担心城池终将陷落的,就请早早离开。”大家被王罴的坦诚所感动,全都愿意留下。

听说关中大乱,西魏文帝元宝炬、丞相宇文泰停留在了阌(音:文)乡(河南省灵宝市境内)。宇文泰认为,西魏军队刚刚经过大战,都十分疲惫,不宜迅速入关,他又认为赵青雀等人不过是乌合之众,难以有所作为,他说:“等我到了长安,以轻装骑兵给其施加压力,他必然会自绑双手投降的。”通直散骑常侍陆通劝谏道:“赵青雀蓄谋已久,肯定不会轻易投降的,马蜂、蝎子虽然个头很小,但毒性却很大,岂能轻视!况且,赵青雀等人谎称东魏军即将到来,如果我们仅仅率领轻装骑兵前去,百姓们必定会相信他们的谎言,将更加惊慌。如今,我们的军队确实非常疲惫,但是仍然不乏精锐,凭借着大人的威名,率领大军前去,何必担心不会取胜!”宇文泰听从了他的建议,遂率领大军火速入关。

关中百姓见到宇文泰亲自回来了,无不悲喜交加,相互庆贺。华州刺史宇文导(宇文泰长兄宇文颢次子、宇文护次兄)率军偷袭咸阳,斩杀了慕容思庆,生擒于伏德,而后,他又驻扎在渭桥,与宇文泰的大军会师,一起进攻赵青雀。宇文泰回到长安后,很快就平定了赵青雀的叛乱。西魏太傅梁景睿因病留在长安,与赵青雀通谋,宇文泰也将其斩杀,关中遂平定下来。

东魏太师高欢从晋阳亲率七千骑兵南下,行至孟津,还未渡河,河桥之战已经结束,西魏军也已经西撤。高欢遂命令部队渡河,派遣部将率军一直追到崤山,没有追上。高欢率军进攻金墉城,西魏守将长孙子彦弃城而逃,高欢又将洛阳城内侯景尚未焚毁的宫室、民宅全部焚毁,又把金墉城彻底铲平,这才匆匆回到了晋阳。正如前引的《北齐书·斛律金传》记载的那样,高欢原本派遣斛律金前往泰州(即西魏的王罴驻扎的蒲坂),以牵制西魏军,但当斛律金进抵晋州时就听说了东魏军队败退的消息,遂停留在那里,与行台薛修义一起讨伐乔山的变民,不久,高欢也率军前来,一起讨平了叛乱,并顺势攻下了被西魏占领的南绛(山西省绛县东南)、邵郡(山西省垣曲县)等数城。沙苑之战后,西魏不仅巩固了潼关天险,又夺占了黄河以东的蒲坂等地,显然,在高欢看来,西魏军队占据河东一带是东魏帝国的心腹之疾,将直接威胁到晋阳腹地的安危,这让高欢寝食难安,假如以后西魏军队从蒲坂和洛阳夹击东魏,南北呼应,东魏将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但此时高欢已无力兼顾洛阳,他的首要任务是再夺回河东,扭转不利的战略态势,这当属他破坏洛阳的原因。高欢因裴让之的弟弟裴诹之投降西魏,遂将他们兄弟五人都囚禁起来,裴让之说:“过去,诸葛亮兄弟各为其主,况且,我的老母亲还在这里,我绝不会做出不忠不孝之事。大人以诚待人,大家也会真心归附;大人如果心存猜忌,恐怕要建立其霸业就难了啊!”高欢听了遂将他们都释放了。

九月,西魏皇帝元宝炬重回长安,宇文泰则回到华州,这次河桥之战终于落下了帷幕。

虽然如此,由于史料相互矛盾,对于这次河桥之战,我们尚存诸多疑问,具体如下:

一是这次战役的准确称谓。对于发生在东魏元象元年的这次战役,史书的称谓各不相同,由于东西魏包括后来的北周北齐两国在洛阳周边地区发生了很多次大的战役,史书上的称谓非常混乱,也造成了后人理解上的混乱,有必要一一澄清。《周书》对这次战役基本上冠以“河桥之役”,比如,《周书·贺拔胜传》称:“河桥之役,胜大破东魏军。太祖命胜收其降卒而还。”《周书·念贤传》称:“河桥之役,贤不力战,乃先还,自是名誉颇减。”《周书·寇洛传》称:“与独孤信复洛阳,移镇弘农。四年,从太祖与东魏战于河桥。军还,洛率所部镇东雍。”《周书·于谨传》称:“又从战河桥。”《周书·赵贵传》称:“从战河桥,贵与怡峰为左军,战不利,先还。”《周书·侯莫陈崇传》称:“四年,从战河桥,崇功居多。”等等,但也有例外,《周书·周惠达传》则称:“及邙山失律,人情骇动。赵青雀率东人据长安子城反,惠达奉太子出渭桥北以御之。”似乎又想将此战表述为邙山之战的意思。但总体而言,《周书》对于东西魏之间几次较大规模的冲突的表述是清晰的,这在同书《王杰传》中表现的很明显:“复潼关,破沙苑,争河桥,战邙山”云云,将这次战役与五年后的邙山之战区分得非常清楚。《北齐书》对此次战役的表述就相对混乱一些:《北齐书》大多将此战表述为“河阴之役”,如:《北齐书·神武下》称:“八月辛卯,战于河阴,大破西魏军,俘获数万。司徒高昂、大都督李猛、宋显死之。”《北齐书·阳州公永乐传》称:“河阴之战,司徒高昂失利退。”《北齐书·库狄干传》称:“河阴之役,诸将大捷,唯干兵退。”《北齐书·宋显传》称:“及河阴之战,深入赴敌,遂没于行阵。”《北齐书·万俟受洛干传》称:“与诸将围独孤如愿于金墉,及河阴之战,并有功。”等等。但也有地方将此战称之为河阳之战的,比如,《北齐书·厍狄回洛传》称:“破周文于河阳,转授夏州刺史。”《北齐书·綦连猛传》称:“元象元年,从高祖向河阳,与周文帝战于邙山。”还有将此战称为邙山之战的,如,《北齐书·高市贵传》称:“元象中,从高祖破周文帝于邙山。”《北齐书·暴显传》称:“元象元年……二年……从高祖与西师战于邙山,高祖令显守河桥镇,据中潬城。”由于表述的不一致,导致将此战与以后的邙山之战混淆,因此,为了与其他战役区别开来,以河桥之战界定本次战役较为妥当。

二是这次战役究竟谁胜谁负?我们在前面叙述的战役过程,基本上沿用了《资治通鉴》和《周书》的记载,根据上述记载,我们似乎可以判断东魏军是失败了,理由是,东魏军丧失了高敖曹、宋显、李猛等大将,并死伤数万之众,但是,事情的真实情况可能要复杂得多。仅就《资治通鉴》和《周书》的说法本身就有不少疑点:该书明确记载,不论是西魏军赵贵、怡峰的左翼,还是李远、独孤信的右翼均遭到了失败,甚至是宇文泰的中军也在战役之初因宇文泰马惊而陷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参战的西魏军将领不少深陷绝境,李弼被俘,王思政重伤,蔡祐、窦炽差一点丧命,其他如赵贵、李虎等人都是单人匹马弃军西逃,显然,战役之初,西魏军是大败的。其次,《北齐书》则记载,这次战役东魏军队大胜,《北齐书·神武下》称:“八月辛卯,战于河阴,大破西魏军,俘获数万。司徒高昂、大都督李猛、宋显死之。西师之败,独孤信先入关,周文留其都督长孙子彦守金墉,遂烧营以遁。神武遣兵追奔,至崤,不及而还。”《北齐书·库狄干传》称:“河阴之役,诸将大捷,唯干兵退。”《北齐书·刘丰传》称:“又从高祖破周文于河阴,丰功居多,高祖执手嗟赏。”另据《魏书·孝静帝纪》称:“八月辛卯,战于河阴,大破之。斩其大都督、仪同三司寇洛生等二十余人,俘获数万。”按照《北齐书》和《魏书》的说法,东魏军队不仅没有失败,相反还取得了大胜。根据各方史料的记载,这场战役大致是这样展开的:侯景等人包围独孤信的金墉城,其目的就是为了引诱宇文泰上钩,得知宇文泰亲自率军前来之后,侯景等人经过了精心布置,在邙山、河桥一线布下阵势,企图全歼西魏军队。战役之初,高敖曹以一军吸引西魏军主力朝自己发起进攻,当西魏军全线朝东魏中军压来后,其左右两翼则暴露出来,东魏左右两翼遂向西魏军侧翼发起猛攻,将西魏两翼击败。西魏中军追上东魏中军,前突至河桥南端,高敖曹被杀,东魏中路部队纷纷败退到黄河北岸,但不久,败退的东魏军队就发现了西魏中军没有后援,而西魏宇文泰也得知了自己的左右两翼已经败退,遂撤退下来。东魏军队又想追击,但见西魏猛将杨忠与另外五个人如凶神恶煞一般守卫在河桥之上,东魏军队遂不敢近前,宇文泰才得以从战场上脱身。不论是西魏皇帝元宝炬还是丞相宇文泰,在这场战役中都显得非常狼狈,《周书·申徽传》称:“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皇帝身边的侍从仅剩下申徽一人;而宇文泰也是惊恐万状,如前所述,他在来到弘农之后,头枕蔡祐的大腿才能睡熟,也说明了他是吓破了胆的,假如西魏军真的如《资治通鉴》所说那样俘虏了东魏一万五千人,取得了大胜的话,元宝炬和宇文泰这两位西魏最高统帅岂能是这副模样?因此,这次战役应当是东魏军取得了胜利,不过,即使东魏军胜利了,因其丧失了猛将高敖曹等人,也是一场惨胜。正如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注》中说的那样:侯景军“参用马步,其置阵坚固,宇文泰以轻骑来,见其阵势如此,敛兵不进可也,遽前合战,亦屡胜而骄耳。”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135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135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