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河阴之变(3)
当尔朱荣来到河内(河南省沁阳市)之时,又派遣王相秘密来到了洛阳。
这次王相抵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顺利地将元子攸接出洛阳。四月九日,长乐王元子攸与哥哥彭城王元劭、弟弟霸城公元子正一起偷偷从高渚(在河南省孟津县境内)渡过了黄河。按《明史·地理志》称:“孟津府东北……又西有硖石津,又西有委粟津,又有高渚、马渚、陶渚,皆大河津济处。”《洛阳伽蓝记》称元子攸渡河处在雷陂。
四月十日,元子攸一行来到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与尔朱荣相会,军中将士齐声高呼万岁。四月十一日,尔朱荣奉元子攸为皇帝,元子攸任命其兄元劭为无上王,元子正为始平王,以尔朱荣为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开府、兼尚书令、领军将军、领左右、太原王,食邑两万户。元子攸就是北魏历史上的第9位皇帝孝庄帝。
在黄河河桥以北,北魏朝廷修筑了两座城池,在孝文帝时期,在这里设置了北中郎府,护卫着黄河河桥,被称为北中。郑先护和郑季明兄弟就是守卫的这两座城池,二人听说元子攸即位的消息后,当即开城投降,尔朱荣的部队遂兵不血刃顺利渡过了黄河。李神轨听说尔朱荣的部队已经渡河,即率众逃回城内。费穆也弃军向尔朱荣投降。胡太后派出的这三支部队瞬间瓦解。此时,洛阳城内已乱成一团,胡太后将孝明帝的后宫嫔妃全部召来,剃去头发,出家为尼,胡太后自己也剃去了头发,她深知大祸已经降临,想借此能够保住性命。徐纥假传圣旨,趁夜打开了皇宫大门,从宫中牵出十匹御马,仓皇逃出洛阳,朝兖州而去。徐纥的两个弟弟一个徐献伯为北海太守,一个徐季彦为青州长史,徐纥派人向二人通报,让他们携带家眷南逃。当时羊侃为泰山太守,徐纥老家也是山东人,与羊氏有一定的渊源,遂投奔了羊侃。真个是树倒猢狲散。郑偐也逃出洛阳,回到家乡荥阳。郑偐的堂兄郑仲明(即郑季明的哥哥)为荥阳太守,郑偐与之打算占领荥阳起兵,但不久就被部下所杀,传首洛阳。
在此期间,费穆暗中对尔朱荣说:“大人兵马不足一万,如今长驱直入,来到京师,之所以有征无战,是因为推奉了皇上,顺应民心的缘故。大人之兵既然没有战胜之威,众人内心并不畏惧。以京师人口之众,文武百官人才之盛,一旦得知大人的虚实,必定会产生轻视之心。如果不进行一场大规模的处罚和杀戮,在朝廷里树立您自己的势力,大人北返晋阳之时,恐怕还没有越过太行山这里就会出现变故了。”费穆深知洛阳的实情:孝文帝太和改制之后,官分清浊,文武分途,武将的地位逐渐下降。假如尔朱荣不在朝中清除掉过去的官员,待其离去之后,姑且不说争权夺利的因素,即便仅仅从心里上来说,原有的官僚体系也不会对一个契胡酋长有尊崇之意的。费穆的建议也透露出京师武官对高高在上的文官们的不满。听了费穆的话,尔朱荣深以为然,他询问自己的表兄弟慕容绍宗说:“洛阳人士繁盛,骄傲奢侈,习以为常,如果不加以剪除,恐怕难以驾驭。我想趁着百官前来迎驾之机,将他们全部诛杀,你说可行不?”慕容绍宗是后燕太原王慕容恪的后代,尔朱荣的父亲尔朱新兴就是慕容绍宗的堂舅。慕容绍宗回答:“胡太后临朝称制,荒淫无道,天下怨声载道,对她无不唾骂。大人掌握精兵,心存忠义,却突然杀戮众多朝臣,恐怕不是上策,请您深思。”但尔朱荣不听。
于是,尔朱荣命令百官前来河阴迎接孝庄帝。不过,在圈定被杀的百官上,尔朱荣也是经过了缜密的考虑的。元顺素以忠直著称,尔朱荣对自己的亲信、大行台郎中朱瑞给元顺传话说:“你去对元仆射说,只用留在衙门,不用来了。”元叉之父元继过去对尔朱荣很好,尔朱荣也特意安排元继不用前来,另外,一些曾经给武官们鸣过不平的官员如山伟、孙绍、辛雄等人也都一一被安排在洛阳值班。与此同时,尔朱荣在部署这次大屠杀时也提前与禁卫军方面达成了默契。领军将军元鸷也是宗室疏属,此人体格壮硕,武艺高强,长期充当禁卫军将领,一步一步升任为领军将军、畿部都督。元天穆与元鸷均出自高凉王拓跋孤,二人是堂兄弟关系,尔朱荣之所以能够与元鸷拉上关系,大约与元天穆有着直接关系。尔朱荣要想实施如此大规模的屠杀行动,如果没有征得禁卫军的同意,后果是难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