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不过,长孙彦与杨侃所领之兵全部是骑兵,熟悉野战而不能攻城,于是,就在石锥壁(今山西省永济市虞乡镇西)安营扎寨。杨侃命人对外宣称:“我们现在就暂时驻扎在此地,以等待步兵的到来,另外观察人心的向背,然后决定下一步的行动。送上归降名单的,各自安心回家,等到官军夜间点燃烽火时,都要点火呼应,以表示你们是真心归顺的,那些不点火呼应的,就是拒不投降的村落,理应加以荡平,犒赏军士们。”听到杨侃这话,当地百姓互相转告,等到夜里官军点火之后,各村全部点燃烽火,即使那些诈降的村子也点起了大火,一时之间,数百里内火光冲天。包围蒲坂的薛修义叛军见状,大惊失色,不知是什么缘故,遂各自散去,薛修义也逃回家乡,与薛风贤请求向魏军投降。

武泰元年一月十八日,长孙稚击败了郭子恢,攻克潼关,然后率部进入河东。当时,正巧北魏朝廷下诏废除了盐池税,长孙稚表示反对,他上书说:“盐池是上天赐予的宝物,距离京师很近,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好好看护,合理予以分配。现在,帝国境内狼烟四起,国库空虚,冀州定州一片大乱,政府在当地的赋税已无法按时收缴,帝国的军需全靠国库的旧存,只有支出没有收入。拿盐池税来说吧,换算成绢的话,一年之内不少于三十万匹,这等于是把冀州和定州移到京畿之内,如今如果再度废除盐池税,等于是犯了第二次错误(二十二年前北魏政府就曾废除过)。前不久,臣违抗陛下严厉的诏书没有先进攻关中的叛军,而是先行解除蒲坂之围,并非认为长安不重要而蒲坂重要,而是因为,一旦失去了盐池,三军就缺乏粮食。上天帮助我大魏,我得以顺利完成了任务。昔日在孝文帝时期,国家安定,国库充裕,那时国家尚且设置盐官专司盐业,这不是与百姓争利,而是担心百姓们争夺利益,造成社会混乱。况且,如今国库空虚,已向百姓们预收了以后六年的田赋,绢也征到了明年,这都是在掠夺百姓的私人财产,没什么好处。臣擅自命令盐官和驻扎在盐池的军队将领回到原来的岗位,按照过去的惯例继续收税,并等待朝廷下一步的指示。”

在卢祖迁被杀后,萧宝寅又派遣部将侯终德北上进攻毛遐,一直没有取得进展。此时,郭子恢在潼关战败,长孙稚又派遣儿子长孙彦在华州击破了张始荣,解除了华州之围。侯终德感到大势已去,遂回军长安,打算偷袭萧宝寅,将功补过。侯终德的部队行至白门(长安城门之一)时,萧宝寅才发现侯终德的部队已经倒戈,一月十九日,他率部与侯终德作战,战败,遂携带妻子北魏南阳公主及其小儿子,率领一百余名亲信骑兵从后门仓皇逃出,渡过渭河,投奔万俟丑奴。万俟丑奴任命其为太傅。

萧宝寅之乱不足三个月就被平定。二月,北魏朝廷任命长孙稚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州刺史、尚书仆射、西道行台。北魏政府也暂时恢复了对关中地区的控制。

60、攻克信都

孝昌三年发生的第二件大事就是河北的葛荣攻克了冀州治所信都。

葛荣在年初攻破殷州后就包围了信都,北魏朝廷即任命光禄大夫源子雍为北讨大都督北上解信都之围。源子雍就是三年前抵御了朔方胡人叛乱的那位夏州刺史。在这一年年初萧宝寅在泾川大败后,叛军宿勤明达派遣儿子宿勤阿非率众切断夏州与朝廷之间的联系。当时,华州(今陕西省大荔县)、白水(今陕西省白水县)均被叛军包围,关中一片混乱,各地音讯不通。源子雍刚刚平定了黑城(今地不详),遂率领夏州军民携带家眷离开了放弃夏州南下。叛军部将康维摩率领叛乱的羌族和匈奴族部众把守锯谷(今地不详),切断了棠桥(今地不详)。源子雍率部交战,大破叛军,生擒康维摩。又进攻驻扎在杨氏堡(今地不详)的叛党契官斤所部,再次将敌人击破。源子雍从夏州一路南下,转战一千多里,至此,北魏朝廷才得到了他的确切消息,晋升其为散骑常侍、使持节、假抚军将军、都督、兼行台尚书。源子雍又在曲沃堡(今地不详)击破叛胡纥单步胡提,在白水郡击破宿勤阿非之军,斩杀了很多敌人。北魏朝廷命令侍中、尚书令、城阳王元徽亲自到潼关犒劳源子雍所部。从时间上来看,也许正是由于源子雍所部的到来,才使得在年初占领潼关不久的叛军撤离了潼关。源子雍回到洛阳后,被北魏朝廷任命为中军将军、金紫光禄大夫、给事黄门侍郎,封乐平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

显然,北魏朝廷在葛荣包围信都两个月一直没有作为,而以刚刚回到洛阳的源子雍为北讨大都督完全是因为此时的北魏朝廷已经无兵可派。除了任命源子雍所部北讨之外,北魏朝廷还不得不征调地方部队加入到北讨大军中,在这些地方部队中就有相州(治所今河北省临漳县)刺史乐安王元鉴和驻扎在相州武城(今地不详)附近的原北讨都督裴衍的部队。裴衍在去年随大都督元渊讨伐鲜于修礼,时任右都督,去年九月元融被杀、元渊叛变后,裴衍率部也退至邺城西武城。元鉴是献文帝次弟拓跋长乐之孙,元诠之子,是孝明帝的堂叔。

安乐王元鉴昏庸无能,几个弟弟又很粗暴,他看到北魏国内大乱,就产生了叛乱的想法。裴衍觉察出元鉴行动异常,暗中向朝廷报告,北魏朝廷刚刚接到裴衍的密报,不久,元鉴部将嵇宗即飞马来到洛阳,报告了元鉴叛乱的消息,于是,北魏朝廷遂下诏命令源子雍、裴衍与胡太后的亲信李神轨等人率部讨伐元鉴。

八月,源子雍所部行至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时,元鉴命令弟弟元斌之率军趁夜偷袭,反被源子雍击败。源子雍乘胜包围了邺城,八月十七日,魏军攻克邺城,斩杀了元鉴,传首洛阳,北魏朝廷将元鉴家族改姓拓跋氏。平定元鉴之后,北魏朝廷又命令源子雍与裴衍一起北上讨伐葛荣。

显然,元鉴之乱虽然很快被扑灭,但是毕竟迟滞了魏军北上的步伐,分散了北魏朝廷的注意力,给信都城下的葛荣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葛荣从这一年的春天一直到冬天包围了信都大半年,冀州刺史元孚率领城内军民,昼夜抵御,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如前所述,元孚是元彧的叔父,同出于太武帝拓跋焘之子临淮王拓跋谭,元孚持节安抚柔然阿那瓌反被阿那瓌扣押,因此而被免官,后被任命为冀州刺史,担任刺史以后,他劝课农桑,保境安民,被冀州百姓称为“神君”。河北大乱后,冀州境内原本有张孟都、张洪建、马潘、崔独怜、张叔绪、崔丑、张天宜、崔思哲等八家,啸聚山林,被当地人称为八王。元孚任职后,采取了安抚的政策,将这八股叛党全部召入城内,众人对元孚十分感激,愿意竭尽全力抵御葛荣。这也是葛荣一直难以攻下信都的一个重要原因。

即便如此,经历了大半年的艰苦战斗,城内粮食吃尽,信都军民却一直盼不到援军,终于,到了这一年的十一月三十日,信都城被叛军攻陷。

城破之后,葛荣将城内居民全部赶出房屋,让自己的军队住到屋内,被驱赶出城的信都百姓送死了十分之六七。元孚的哥哥元祐是防城都督,侄儿元子礼为录事参军。信都防御战让叛军吃尽了苦头,葛荣召集众将讨论如何处置二人,他打算先杀死元子礼。元孚跪在葛荣面前,叩头流血,请求葛荣杀死自己,饶恕元子礼一命,葛荣见状就放了元子礼。又讨论该如何处置元孚,元孚兄弟都争着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坚持让自己去死,另有信都部将孟都、潘绍等数百人都跪下叩头,请求以死换取元孚一命。葛荣说:“这些人都是大魏的忠臣义士啊!”遂将元孚和被扣押的这五百人全部赦免。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127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127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