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29、灵后政事(2)

胡太后重用的最后一类人就是宦官们。《洛阳伽蓝记·城内·昭仪尼寺》称:“太后临朝,阍寺专宠,宦者之家,积金满堂。是以萧忻云:‘高轩斗升者,尽是阉官之嫠(音:里)妇;胡马鸣珂者,莫不黄门之养息也。’”意思是说:灵太后临朝听政,宦官独得宠信,他们家里无不堆满金子。因此萧忻说:“坐在高大车帐里的人,尽是宦官们的寡妇;骑着良马招摇过市的,也都是为阉人的养子。”

这些宦官主要有刘腾、贾粲、杨范、成轨、王温、孟鸾等人。

如前所述,刘腾是因为告发冯皇后与人私通丑事而受到孝文帝的重用,被晋升为冗从仆射、中黄门,后逐渐晋升为大长秋卿、金紫光禄大夫、太府卿。胡太后听政后,感激他的保护之功,又任命其为崇训太仆,加中侍中,改封长乐县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并拜其妻为巨鹿郡君,刘腾的两个养子也都被任命为郡守、尚书郎。刘腾虽然目不识丁,但却善于揣摩主人的心思,因此,深得胡太后的赏识。

贾粲,在胡太后听政时期为崇训丞,又历任长兼中给事中、中尝药典御、长兼中常侍,后晋升为光禄少卿、光禄大夫。

杨范,在胡太后听政时期为常侍、崇训太仆卿,领中尝药典御,赐爵华阴子,后又被任命为平西将军、华州刺史。

成轨原专门负责孝文帝的食物,宣武帝时被安排到东宫服务,与胡太后、孝明帝母子有着很深的渊源,胡太后听政时期,被任命为崇训宫太仆少卿。

王温与成轨一样,原来都是东宫宦官,孝明帝继位当晚,是他与保姆一起将年幼的孝明帝从睡梦中抱起,入宫登基。高阳王元雍当政时,担心宦官们会形成一股势力,就将王温外派到巨鹿当太守。胡太后听政后,将王温调回京师,担任了中常侍、光禄大夫,赐爵栾城伯,安东将军,领崇训太仆少卿。

孟鸾,在胡太后听政时为左中郎将、中给事中。

胡太后任用的这些人虽然良莠不齐,但大多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显示出末世人物的特点。胡太后深为后世诟病的有三:一是宽政,二是个人作风,三是佞佛。宽政带来的危害就象慢性毒药,时间长了会积重难返,国家也随之土崩瓦解。不过,把北魏的灭亡完全归咎于胡太后一人身上显然是错误的,一是,宽政、吏治腐败、社会风气变坏,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宣武帝在位的十几年里,就一改孝文帝的做法,对臣下施行宽缓的政策,致使当时曾一度得到治理的官场很快腐败下来。被人称为“饿虎将军”的元晖担任吏部尚书后,公然卖官鬻爵,明码标价,大郡二千匹,次郡一千匹,下郡五百匹,社会上把吏部成为集市。后元晖被任命为冀州刺史,“下州之日,连车载物,发信都,至汤阴间,首尾相继,道路不断……聚敛无极,百姓患之。”胡太后听政后,这位已经搜刮得盆满钵满的元晖竟然上书要求整顿吏治,他在上书中请求设置暗访组,深入全国各地进行暗访,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北魏吏治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了。

吏治腐败的根源在于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唯贤,还在于对违法官员不愿严加惩处,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身为最高统治者的胡太后不具备绝对的专制权力,她需要来自各方面势力的支持。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她首先考虑的是任人唯亲和平衡各方,惟其如此,才能确保个人地位的稳固。在任人唯亲方面,她不问此人的贤能与否,只以远近亲疏为最重要的标准,她所任命的人大多贪婪,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刘腾,史称其“灵太后临朝,特蒙进宠,多所干托,内外碎密,栖栖不倦。”元叉、元雍、李崇等人也都以贪婪著称。又如,皇甫瑒为胡国珍推荐被任命为吏部郎,此人却非常贪婪,公开卖官鬻爵,每个官职都标有一定的价钱。再如,为了拉拢亲近的宦官集团,胡太后还对宦官们承诺,对于高级宦官将让当他们刺史、太守之类的地方官。显然,胡太后做出这一承诺,完全是基于个人利益,而丝毫没有从治理国家方面考虑。这些宦官大多不学无术,少数虽然粗通文墨,但却毫无执政经验,他们治理一个地方,只能给当地百姓带来灾难,不过,胡太后的这一承诺对于宦官们却有着极大的诱惑力,一是一旦到地方上任职,他们可以让光耀门楣。在宫中即使担任高级宦官,但在普通人的眼里还是伺候人的角色,而到地方任职就大不一样了。二是可以大肆搜刮百姓。胡太后的这一承诺并不是随口一说,而真的施行了。刘腾的一个儿子被任命为郡守,杨范被任命为平西将军、华州刺史,王温被任命为使持节、散骑常侍、抚军将军、瀛州刺史。但这些人的政绩可想而知,杨范就因为“父子纳货,劳役兵民,为御史所纠。”对于亲信重臣,胡太后也不愿严厉惩处,比如崔亮,他擅自离开大军回朝,被应处死,但胡太后却未予严惩。又如,尚书令任城王元澄与御史中尉元匡因政见不合素有矛盾,元匡所提建议,元澄总是一一驳斥,弄得元匡非常窝火。胡太后担心元匡不满,特意给其加了镇东将军军号,不久,又进爵为东平王。胡太后对元匡的安抚并没有缓解他与元澄之间的矛盾,后来,二人在上朝途中相遇互不相让,最终双方的护卫亲兵竟然当街大打出手,弄得乌烟瘴气。元澄上书列了元匡三十条罪状,廷尉判处元匡死刑,胡太后下诏命令八座廷议,最终决定将其免官削爵。胡太后的宽政和平衡政策固然是不得已为之,但其负面影响也让法律成了摆设。

胡太后的另一个毛病就是佞佛。胡太后笃信佛教是有社会因素、家庭背景和个人原因的。社会因素方面,北魏皇帝大多信奉佛教,尤其是到了宣武帝更是对佛教非常信奉。《魏书·释老志》称:“上既崇之,下弥企尚。至延昌中,天下州郡僧尼寺,积有一万三千七百二十七所,徒侣逾众。”在当时的北魏社会中,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高官显贵,大多都信奉佛教,比如,《魏书·崔光传》记载:他“崇信佛法,礼拜读诵,老而逾甚,终日怡怡,未曾恚忿。”身为汉族士大夫的崔光也笃信佛教,也说明了当时北魏佛教之盛。家庭背景。胡太后一家是信佛之家,《魏书·外戚传下》记载,胡太后的父亲胡国珍“年虽笃老,而雅敬佛法,时事斋洁,自强礼拜。”胡太后的堂姑出家为尼,胡太后之所以能够入宫,就是因为她的堂姑在宣武帝面前的引荐。有这样一种家庭氛围,胡太后信佛也就不难理解了。个人原因,胡太后的一生中,很多时候是非常传奇的,先是因缘入宫,继而很多嫔妃只愿生女不愿生男,只有她暗自祝愿生下男孩,果然,天随人愿,她竟然真的生下了男孩。而令人称奇的是,宣武帝竟然废黜了绵延百年的传统(《魏书·后妃传》史臣曰:“子贵母死,矫枉之义不亦过哉!高祖终革其失,良有以也。”据此,该制度当为孝文帝所废除),让她这个并无显赫背景的女人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接着,由于朝廷的争斗,又把她这个似乎朝不保夕的可怜女人推上了权力顶峰。听政之初,面临内忧外患:剑拔弩张的朝局、骇人听闻的浮山堰,也都一一冰雪溶解,这都不能不让原本已经笃信佛教的她对冥冥之中的神更加深信不疑。

于是,在听政之初的熙平元年,她就下诏在皇宫南门御道西侧修筑一座气势宏伟的大寺庙——永宁寺。在永宁寺的正中建造了一座九层佛塔,高九十丈,在最高处又有十丈高的塔顶,距离地面一千尺。开挖塔基时,一直挖到地下水,得到了三十座金像,胡太后认为这正是自己信佛的回报,因此,要求要把寺庙建得美轮美奂。佛塔共有四面,每个角上都挂有金铃铛,共有一百二十个,每个金铃铛如同水瓶那么大,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十里之外都能听到铃声。佛塔的后面是佛殿,里面有一座高一丈八尺的金佛,十座与普通人那么高的金佛,三座绣珠佛像,五座金线织成的佛像,还有两座玉佛。寺庙之内有一千多间僧房,间间雕梁画栋,珠玉锦绣,骇人心目。寺庙之内花木扶疏,绿竹香草,随处可见。整个永宁寺的建筑设计类似皇宫,南门与皇宫的端门相似,大殿如同皇宫的太极殿。中书舍人常景给永宁寺写的碑铭称:“须弥宝殿,兜率净宫,莫尚于斯也。”熙平二年二月,永宁寺佛塔建成,胡太后与孝明帝一起登上了永宁寺佛塔,在佛塔之上俯视皇宫和洛阳城内如在掌中,由于这里能够看到宫中的情况,胡太后下令一般人等不得登上佛塔。当时来到中国的西域僧人菩提达摩,自称已150岁,历经各国,从未见过如此壮丽的寺庙,他口唱南无,合掌连日。菩提达摩,自称是佛传禅宗第28祖,为中国禅宗始祖,他从海路来到南梁,与梁武帝见面后,两人话不投机,菩提达摩遂“一苇渡江”(用一棵或者一束芦苇渡过了长江),来到北魏。后菩提达摩来到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僧人神光“立雪断臂”(在雪地里恳请达摩传法、以刀切断胳膊明志),被达摩改名慧可,收为徒弟,成为中国禅宗第二祖,后经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一花五叶,形成了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法眼宗、云门宗五大门派。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122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122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