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回过头来,再说说北魏。

宣武帝继位之初,北魏刚刚迁都洛阳不久,据《魏书·李平传》的记载,这些从代北迁移过来的百姓经过长途跋涉,“资产罄于迁移,牛畜毙于辇运”,“富者犹损太半,贫者可以意知”,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他们来到洛阳之后,紧接着,又投入到了洛阳的建设当中,“事农者未积二年之储,筑室者裁有数间之屋”。宣武帝继位后,又展开了对南梁的作战,连年不断的战争,加重了农民的负担,造成百姓土地荒芜,饥寒交迫。针对这一情况,宣武帝继位后,即颁布诏书要求对于“正调”之外的杂税一律停止;并连续下诏鼓励农业生产,减免百姓赋税。正始元年(公元504年)六月,他下诏要求各部门要做好六件事:“囹圄冤滞,平处决之;庶尹废职,量加修举;鳏寡困穷,在所存恤;役赋殷烦,咸加蠲省;贤良谠直,以礼进之;贪残佞谀,时加屏黜;男女怨旷,务令媾会。”九月,为了因应即将与南梁的战争,他又下诏命令淮北各个镇戍施行屯田,并禁止对各州暂停征发临时性的徭役。正始三年三月,又因为南方的战争,暂停各种供应宫廷及贵族的手工业制作。在这一时期,宣武帝还多次下诏赈济灾民,宣武帝一朝16年间,是北魏历史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时期,水旱、蝗虫、地震、风雹频发,宣武帝多次下罪己诏,减免罪犯刑罚,赈济受灾民众。

在礼教方面,宣武帝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据《魏书·乐志》记载,永平三年,在刘芳的建议下,宣武帝下令让刘芳、崔光、郭祚、游肇、孙惠蔚五人确定皇家舞曲,还令刘芳与常景制订朝仪。正始元年十一月,他下诏称:“古之哲王,创业垂统,安民立化,莫不崇建胶序,开训国胄,昭宣《三礼》,崇明四术,使道暢群邦,风流万宇。自皇基徙构,光宅中区,军国务殷,未遑经建。靖言思之,有惭古烈。可敕有司依汉魏旧章,营缮国学。”另据《魏书·儒林传序》称:“世宗时,复诏营国学,树小学于四门,大选儒生,以为小学博士,员四十人。虽黉宇未立,而经术弥显。时天下承平,学业大盛。故燕齐赵魏之间,横经著录,不可胜数。大者千余人,小者犹数百。州举茂异,郡贡孝廉,对扬王庭,每年逾众”。同年十二月,宣武帝又下诏命令“议定律令”,这是北魏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地修订法律,修订后的法律被称之为《正始律》,也成为隋唐法律的渊源之一。《洛阳伽蓝记·城内·永宁寺》记载:“正始初,诏刊律令,永作通式,敕景共治书侍御史高僧裕、羽林监王元龟、尚书郎祖莹、员外散骑侍郎李琰之等,撰集其事。又诏太师彭城王勰、青州刺史刘芳,入预其议。景讨正科条,商榷古今,甚有伦序,见行於世,今律二十篇是也”。宣武帝喜欢文史,他在位期间,崔光的侄儿崔鸿完成了《十六国春秋》一书,这部书是第一部全面记载十六国历史的著作,但可惜的是,这部书大部分篇幅都亡佚了。与南朝的梁武帝一样,北魏宣武帝也笃信佛法,对佛教教义非常精通,“每至讲论,连夜忘疲”。如永平三年(公元509年)十一月,他还在式乾殿给僧众、朝臣讲解《维摩诘经》等等。《洛阳伽蓝记》也称,洛阳城内的瑶光寺和城西的永明寺都是宣武帝下诏修建的,宣武帝在位期间,他还下令开始开凿洛阳龙门石窟。

18、朐山之战

北魏永平三年是梁武帝的天监九年,即公元510年。

去年三关之战后,双方边境在这一年里又恢复了和平。到了这一年三月十四日,时年28岁的宣武帝就迎来了一个令他非常高兴的大喜事——他的一名姓胡的充华(地位较低的嫔妃)给他生下了一个男孩!

胡充华是安定临泾(甘肃省镇原县境)人,《北史演义》称其名字叫胡仙真。临泾胡氏在南北朝时期是北方豪族,始祖为曹魏车骑将军胡遵,第二代为镇南大将军胡奋,其女为晋武帝司马炎的胡贵嫔,胡充华的曾祖胡略当属第四代胡氏,为后秦渤海公;祖父胡渊担任赫连夏的给事黄门侍郎,入魏后,被封为武始侯,后拜为河州刺史;其父胡国珍袭爵,按理被降为武始伯。胡充华的母亲皇甫氏生下胡氏后,胡国珍询问一位善相者,善相者说:“您的女儿有大贵之相,将为天地之母,生下天地之主。千万不要让第三个人知道了。”胡氏的姑姑是个尼姑,会讲经说法,宣武帝初年经常进入后宫讲经。数年之后,她暗示宣武帝身边的人在宣武帝面前称道胡氏的姿色。宣武帝听说后,就把胡氏召入宫中,拜为承华世妇(低级别的嫔妃)。由于北魏有着子贵母死的传统,因此,后宫的嫔妃们怀孕之后,都祈祷上天保佑能够生下诸王或者公主,都不愿意生下太子。只有胡氏与其他嫔妃们说:“天子岂能没有儿子?为何仅仅害怕一死就让皇室断子绝孙了吗?”等到胡氏怀孕之后,其他嫔妃又劝胡氏早作打算,但胡氏却毫不动摇,独自在深夜对天发誓说:“但愿怀着的孩子是个男孩,按照年龄当为长子,孩子生下时,即使我死了,也在所不辞。”在此之前,宣武帝后宫中生下的男孩频频莫名其妙地夭折,眼看着自己年龄已大,可是却膝下无子,这让宣武帝非常烦恼。因此,当胡氏生下男孩后,宣武帝非常疼爱,取名元诩,大赦天下,还特意挑选人品很好人家的妇女入宫担任乳娘,住在宫中另外的宅院内,任何人不得探视,即使是高皇后和胡氏本人也不例外。

对魏梁两国来说都顺风顺水的510年很快就过去了,到了第二年,即梁天监十年,双方之间的局势又陡然紧张了起来。

天监十年三月二十四日深夜,朐山(江苏省东海县)居民王万寿率领变民杀死了琅邪、东莞两郡(治所同在朐山)太守刘晰及四十多名将士,占领了朐山城,并向北魏徐州刺史卢昶请求救援。据《魏书·卢昶传》的记载,王万寿叛乱之前,已暗中与卢昶进行了联络,趁着朐山梁军换防之际,企图里应外合夺占梁朝这一飞地。得到王万寿等人得手的消息后,卢昶当即派遣郯城(山东省郯城县)副将张天惠率领二百魏军火速赶往朐山,琅邪(山东省临沂市)戍主傅文骥随后出发。与此同时,南梁新任青冀二州刺史(治所郁州,今江苏省连云港市,当时是海岛)张稷也派出了两支部队朝朐山方向赶来。魏军与王万寿等人内外夹击,斩杀了数百梁军后,朐山遂落入魏军之手。

朐山险要,长期以来就是南朝牵制北魏的一个重要据点,北魏多次想要拿下它,但一直没有得手。当宣武帝得到卢昶已拿下了朐山之后,他给卢昶做出了详尽的具体指示,他下诏说:“朐山险塞,是梁军防御的要点,是敌人联络本土与郁洲的要道,敌人经常从这里骚扰我青州、光州、齐州、兖州。我军占领朐山之后,就扼住了敌人的咽喉,敌人必定会前来争夺的。如今春雨来临,要谨慎防守。你要深思防御之策,由使者带回。”

四月,梁武帝下诏命令振远将军马仙琕率部进攻朐山。北魏宣武帝也命令假安南将军萧宝寅、假平东将军赵遐领军救援朐山,并受卢昶的指挥。卢昶再次上书北魏朝廷,请求增兵。他在奏表中称:“梁将张稷、马仙琕、阴虔和等各领精兵,分屯各个围堰;昌义之、张惠绍、王神念、王茂光也陆续从建康出发。我判断此战将演变成一场大战,朐山形势危急。这里的部队只有九千,而敌人则高达四万,名将精兵,从各地都调集此地,趁着进入雨季,要与我决死一战。他们之所以倾国而来,不仅仅是为了一个朐山,而是担心我军会顺势夺取六里,占领湖口要地,切断淮河航运,这样以来,将使他们失去鱼盐之利,因此,敌人有必争之心。假如朝廷下决心要夺下此地,就必须再增兵,等到秋天来临,对于我军南下就有利了。请求增兵六千、调发十万石大米。”不久,卢昶又上书称:“敌人已经大举而来,全部都是精锐部队,在朐山设置围栅,驻守在天门(今地不详),又包围了固城(今地不详),双方不分昼夜连续血战。我打算命令将军赵遐率领现有部队与敌人决战,但赵遐担心敌众我寡,一旦失利,将影响士气,请求等大军全部到来之后,再与敌决战。”宣武帝下诏命令选拔冀、定、瀛、相四州中品羽林、虎贲四千人赶赴前线。

梁将马仙琕率部包围了朐山,青冀二州刺史张稷率部驻扎在六里(今地不详)督运粮草。除了马仙琕之外,梁武帝又增派昌义之、张惠绍等部前来增援。魏将赵遐与刘思祖等人一起救援朐山,进抵鲍口(今地不详),距离朐山城五十里,此时已是四月初夏,雨水增多。梁将马仙琕得知魏军尚未修好营垒,即率领大军直扑魏军,刘思祖望风而逃。赵遐独自率领本部人马击破了梁军,斩杀梁直阁将军、军主李鲁生,直后军主葛景羽等人。马仙琕先在朐山城西依托河流构筑木栅,牢牢地围困住固城(今地不详)。赵遐亲自前往查看河水的深浅及周围的地形,命令魏军制成木筏,趁夜偷袭梁军,攻破了梁军六座营垒,解了固城之围,遂与卢昶大军一起继续推进,前去救援朐山城。

此时梁军各路援军也都相继抵达朐山战场,这场边境的偶发事件逐渐演变成了一场大战。随着战事的扩大,北魏宣武帝又下诏征发了五万大军赶赴前线,到了这一年的冬季,双方兵力总数大约已高达二十余万。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121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121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