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朝廷与刘景素之间的隔阂逐渐加深,刘景素也开始密谋自保。他与自己的司马何季穆、录事参军殷沵、记室参军济阳蔡履、中兵参军垣庆延、左右亲信贺文超等日夜密谋,以参军沈颙、毋丘文子、左暄、州西曹王潭等人为爪牙,何季穆又推荐堂弟何豫之为参军,江淹预料到大难将要临头,他写了十五首讽谏诗交给刘景素,但刘景素不从。刘景素派遣何豫之、王潭、贺文超等人携带大量金银财宝,秘密往来于京口与建康之间,交结建康城内的壮士,图谋不轨,于是,冠军将军黄回、游击将军高道庆、辅国将军曹欣之、前军韩道清、长水校尉郭兰之、羽林监垣祗祖等人都成了刘景素一党,一些失职武将们也都被刘景素拉拢了过去。当时,后废帝经常单人匹马到野外游玩,曹欣之阴谋占领石头城,韩道清、郭兰之打算说服萧道成一起参与政变,趁着后废帝夜晚出宫,逮捕后废帝,迎立刘景素为帝,如果萧道成不从,就将其诛杀。但是,刘景素却不愿冒险,每每禁止这些人举事,总是将行动时间一再推迟。
终究纸里包不住火。杨运长和阮佃夫多少听到了一些风吹草动,为了获取准确的情报,他们两人派遣一个叫周天赐的武士假装投靠刘景素,劝其速速举兵,谁知刘景素也不是吃素的,他觉察出来者不善,当即将其斩首,派司马孙谦将人头送回京师。
整个元徽四年的上半年,京师建康与京口之间持续紧张的局势不断撩拨着两地所有人的心弦,而此时的北魏朝廷也是风云激荡:冯太后害死了献文帝,再次走上前台,她也正紧锣密鼓地清除异己。
到了这一年的七月,一个突如其来的事件打破了两地之间近乎窒息的不安——羽林监垣祗祖率领数百禁卫军从建康叛逃到了京口,而他带给刘景素的消息是:京师已经人心四散,乱作一团,请求刘景素迅速发兵,收拾局面!
听到垣祗祖带来的消息,刘景素信以为真,七月一日,刘景素在京口正式起兵,当地士大夫、平民自发带着武器响应的有数千人之多。建康方面,杨运长和阮佃夫得知垣祗祖率众叛逃的消息后,当即就发布了戒严的命令。就在刘景素起兵的第二天,朝廷方面反应迅速,即派遣骁骑将军任农夫、领军将军黄回、左军将军李安民率领步兵,右军将军张保率领水军前去讨伐,又命令南豫州刺史段佛荣为诸军统帅。萧道成知道黄回有异心,这才安排自己的心腹李安民和段佛荣与之同行,黄回私下告诫部下说:“半道上如果与京口部队遭遇,不得迎战。”萧道成驻军在玄武湖,其长子冠军将军萧赜镇守东府。局势紧张,为了避免发生意外,杨运长和阮佃夫又将刘休仁的两个儿刘伯融刘伯猷处死,刘伯融死时19岁,刘伯猷11岁。
刘景素打算切断竹里(江苏省句容县北,为京口与建康的交通要道),以抵御官军。垣庆延、垣祗祖、沈颙等人却说:“如今天气干旱炎热,朝廷部队远来疲惫,将他们引到城下,我们以逸待劳,可以一战而胜。”殷沵等人争得面红耳赤,却未能通过,就这样,朝廷军队顺利越过竹里,一直挺进到了京口城下。
任农夫等人率领的朝廷军队进抵京口近郊之后,即纵火焚烧城市村落,制造恐怖气氛,垣庆延等人料想的局面不仅没有出现,相反,在朝廷军队的压力下,京口军民人心惶惶,垣庆延等人也是面面相觑,全无斗志。刘景素原本就没有什么雄才大略,在朝廷军队的包围下,更是唉声叹气,束手无策。黄回受制于段佛荣,又见京口军队实力不强,也不敢临阵叛变。
当时,张保的水军停泊在西渚(即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的西津渡),刘景素身边的数十名壮士,都是荆州的猛士,他们私下自愿结合组成了一支敢死队,七月七日,向张保的水军发起了突然袭击,打得张保措手不及,临阵将其斩杀。但是,这支突击部队却没有后援,无法扩大战果,最终被闻讯接应的朝廷军队击败。朝廷军队趁势直抵京口城下,沈颙率先率部逃跑,垣祗祖第二个溃散,兵败如山倒,剩余京口各军相继溃败。只有左暄骁勇果敢,想为刘景素尽忠,虽然他率领的部队人数却极少,但他却与朝廷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杀,在万岁楼下横射朝廷军队,可是,毕竟他的部队人数太少了,无法压制住蜂拥而上的朝廷军队,最终也被打散。
七月八日,京口陷落。黄回所部最先攻入京口,不过,多心眼的他象上次与张敬儿一起诈降刘休范一样,这次,他依然让右卫殿中将军张倪奴前去捉拿刘景素。张倪奴、前军将军周盘龙率部冲入内城,张倪奴活捉了刘景素,连同他的三个儿子均被斩杀,就地掩埋,刘景素死时25岁。垣庆延、垣祗祖、左暄、贺文超等数十人一同被杀;殷沵、蔡履被流放到梁州;何季穆在此之前被升官,因此躲过了一难,剩余同党都逃亡藏匿起来,两天后,遇到大赦才被赦免。
刘景素被平定后,见风使舵的曹欣之主动告发了韩道清和郭兰之的阴谋,萧道成将二人诛杀,并赦免了曹欣之。为了安抚黄回、高道庆等人,萧道成假装不知他们的劣迹,仍旧象往常一样对待他们,七月八日当天,朝廷宣布解除戒严,第二天,又宣布了大赦。
当初,巴东(重庆市奉节县)建平的山蛮发动叛乱,荆州刺史沈攸之发兵征讨,等到刘景素叛乱的消息传来,沈攸之立即命令进抵三峡的部队折返。巴东太守刘攘兵、建平(重庆市巫山县)太守刘道欣怀疑沈攸之有反叛之心,发兵切断峡谷,不让荆州部队东下。刘攘兵的儿子刘天赐是荆州西曹(政务秘书),沈攸之派遣刘天赐前去说服,刘攘兵得知实情后,这才放下武器,表示谢罪,沈攸之对他既往不咎。可是,刘道欣却坚守建平,刘攘兵派人反复劝说,他始终拒绝,刘攘兵遂与荆州军队合兵一处,将其斩杀。遍观当时刘宋朝廷上下,相互之间再无信任可言,尤其是对荆州刺史沈攸之,更是猜忌有加。过去,沈攸之刚刚到任,直阁将军高道庆老家就是江陵的,正巧他在江陵探亲,将自己家十几个亲戚写成名单交给沈攸之,让沈攸之给他们官做,沈攸之却只用了其中的三个人。谁知高道庆此人一向凶恶残暴惯了,还贪心不足,听说沈攸之没有满足他的要求,是不禁大怒,亲自闯入州衙,将任命书死得粉碎,扬长而去。回到京师后,就对杨运长等人说沈攸之的坏话,诬陷沈攸之将要发动叛乱。杨运长等人果然心存疑窦,与高道庆商量派遣刺客携带着后废帝的诏书、金银财宝前往荆州,拉拢沈攸之身边的亲信,密谋择机刺杀沈攸之。当时,江陵城北出现了三头大象,沈攸之亲自出城猎杀,突然一支流箭却射中了沈攸之坐骑的障泥(马腹部两侧用以挡泥土的物品),事后,刺客之事才暴露了。
这个贪心不足的高道庆,令朝廷上下畏之如虎,刘景素之乱被平定一个月后,等局势稳定下来,到了九月,萧道成与袁粲等人商量,终于将他送交廷尉,打入大牢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