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三是劝课农桑、鼓励生产。延兴元年四月,下诏要求工商手工业者,全部进行农业生产,各个州郡要督促百姓增加蔬菜和瓜果的种植。延兴二年八月又下诏要求那些游手好闲的流民全部进行农业生产,违反的,要发配到边镇充军。延兴三年春二月,下诏要求各地地方官要督促百姓生产,不要耽误了农时。一个基层单位之内,不论贫富,生产资料要统一使用,家里有两头以上耕牛的,要借给没有牛的人家使用,不从的,一门之内终身不得入仕。地方官员怠于督查的,免去官职。延兴五年春六月,又严禁宰杀牛和马。太和元年正月,冯太后下诏称:“地方官员们都是与朕一起治理天下的人,应当减少不当的徭役,以督促劝说为先,使男女勤于农桑。如果有随意征发,耽误了农时的,要进行责任追究;百姓不听从长官训导,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也要进行处罚。”三月,又下诏:“去年,发生了牛疫,耕牛病死了一多半,今年春耕肯定要受到影响。命令各地要做好春耕生产,大家都要加倍劳作,一个男丁要耕作四十亩的田地,年幼点的要耕作二十亩,不能出现人有余力、地有遗利的现象。”与此同时,北魏政府还派人核实户口,增加国库收入,如延兴三年九月派遣使者十人“循行州郡,检括户口。”

四是恩威并用,整顿吏治。延兴元年六月,下诏:“近期,地方选拔的人大多没有真才实学,致使有真才实学的人沦落下尘,无才无德之人越级提拔,这岂是朝廷选人用人的本意?今年送来的人尤其不合格,从今往后,选拔的人才必须是当地门第最高、才能最强的。”延兴二年八月,统万镇将、河间王闾虎皮因为贪污残暴而被赐死。十二月,又下诏称:“《书经》说过‘三载一考,三考黜陟幽明。’近来,官员大多任职不久就被调走,地方官竞相聚敛财物,送故迎新,相属于路,这不是治国的好办法。从今以后,对于克已奉公的地方官,可以延长在当地的任期,政绩好的要晋升一级,对于那些贪污腐化的,即使刚刚到任,也要坚决予以处理。”延兴三年二月,又下诏规定,如果一个县令能让本县安定,可以兼管两个县,并按照两个县的标准发放俸禄;能治理好两个县的,可以兼管三个县,三年后晋升为郡守。郡守能够安定两个郡的,可以兼管三个郡,以此类推,三年晋升为州刺史。六月,又下诏称诏曰:“往年县里选派了本县知名人士入京反映地方官的情况,是善是恶,将以此赏罚,结果,受到处罚的很多,得到奖赏的寥寥无几,处罚太多,我也于心不忍。如今,特意网开一面,对于那些被百姓们控告的地方官,全部予以特赦。”五年春二月,下诏确定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标准,明确赏罚界限。四月,下诏要求地方官正副职将当地应缴纳的赋税核对清楚后,送往京师,违者免官。太和二年十一月,下诏称:“在朝廷之上设置爵位,有功之人必加赏赐,在街市之中设置刑场,有罪之人一定要受到惩处,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也是治理国家的关键。现在,各州刺史和地方官员却日渐怠慢,收受贿赂,纵容奸人,以私废公,致使盗贼不断,突发事件屡屡出现。有关单位要进一步明确吏治的各项条例,让我满意。”《魏书·苟颓传》称:“承明元年,文明太后令百官举才堪干事、人足委仗者,于是公卿咸以颓应选。”由此可知,冯太后任命的核心大臣也都是通过民主推荐、被公认为合格的人。

五是关注民生,维护稳定。在此期间,北魏政府多次赈济灾民,如:延兴元年六月,安州遭受水雹,延兴二年八月,是一个州镇遭受水灾,太和元年春正月云中遭遇饥荒,十二月,八个州郡遭受水、旱、蝗灾等等,都进行了开仓赈恤。承明元年八月,长安桑蚕大面积死亡,免去灾民一半的赋税。多死,丐民岁赋之半。太和四年四月,下诏:“隆冬寒雪,一些因犯罪服苦役和向京师运送赋税的,既冻又饿,朕于心不忍。可派遣使者前去监狱进行巡察,饥寒的要发放衣服食物,带有枷锁的要代之以轻型的枷锁。”延兴五年正月到二月,献文帝南巡,一路访贫问苦,二月初一大赦天下,赏赐“孝悌力田、孤贫不能自存者谷帛有差;免宫人年老者还其所亲。”除此之外,还采取了轻刑政策,如前所述的废止了门房之诛,除去“谋反、大逆、干纪、外奔”四类犯罪,其他罪行只惩处本人。太和元年七月,定三等死刑,九月,下诏命令群臣在太华殿编纂法律。太和四年四月,孝文帝亲自来到廷尉、籍坊两个监狱,召见罪犯,随后下诏要求有关部门迅速结案,以免耽误农事。闰月,又虎圈亲自审讯罪犯,轻罪一律赦免。太和五年三月,太皇太后冯氏和孝文帝出巡期间,平城发生了和尚法秀的谋反行动,在王叡的建议下,冯太后下诏,对于应当诛杀五族的,只诛杀同祖的亲戚;对于应当诛杀三族的,只诛杀一门;对于应当诛杀全家的,只诛杀本人,因此有上千人得以存活。太和五年五月初一,下诏大赦,释放全国全部的罪犯。

当然,在冯太后主持朝政之初,她也大兴土木,修筑宫室。承明元年十月,修筑七宝永安行殿;太和元年正月,修筑太和殿、安昌殿,七月,修建朱明门、思贤门,在北苑建设永乐游观殿,开挖神渊池。太和三年,在她看中的墓地方山修筑文石室、灵泉殿。太和三年八月,在方山建设思远佛寺。太和四年,修缮东明观。太和五年四月,她再度前往方山,下令修筑自己的陵墓永固石室,并立碑,又修筑了鉴玄殿。

这就是这些年来北魏朝廷的一些内政,在对外关系上,北魏还与行将灭亡的刘宋帝国和随之而起的南齐政权进行了一系列的较量,那么,就让我们看看南方又发生了什么……

一八四、景素被杀

南徐州刺史刘景素是贤王刘宏的儿子,他继承了父亲的很多优良品质,对长辈孝顺,对兄弟友爱,勤俭朴素,又爱好文学,尊重士大夫,赢得人们的广泛赞誉,就连非常猜忌的宋明帝在活着时对他这个侄儿也很喜欢。如今,宋文帝的儿子们(即刘景素与后废帝的叔伯辈)都已经全部死光了,剩下的宋文帝的孙子辈中,只有刘景素年龄最大,后废帝亲政后,逐渐残暴,朝廷上下都对刘景素另眼看待,内心希望他能够继承刘宋大业。吕思勉称,这些话都是刘景素一党编造的。

后废帝刚刚继位,元徽二年就有了叔父刘休范的叛乱,在朝廷平叛过程中,虽然刘景素也整顿兵马,做出了一副随时奔赴朝廷的样子,但其实他是首鼠两端,谁是胜利者,他就投靠谁,也不排除趁机兴风作浪的可能。其实,朝廷方面对刘景素也一百个不放心,虽然刘休范之乱被平定后,朝廷方面给刘景素加军号为镇北将军,但在萧道成担任南兖州刺史以后,就将刘景素原来都督职务给去掉了——刘景素原来的职务是:使持节、都督南徐南兗兗徐青冀六州诸军事、镇军将军、南徐州刺史,等到萧道成被任命为散骑常侍、中领军、都督南兖徐兖青冀五州军事、镇军将军、南兖州刺史,持节如故后,等于是萧道成除了没有都督刘景素的南徐州之外,其他五州全部是刘景素原来都督的地区,这明显是在打压刘景素。

刘宋朝廷风雨飘摇,后废帝的舅家陈氏对此非常恐惧,对刘景素也非常忌惮,据《宋书·后妃传》的记载,这些人主要包括:陈妙登的伯父陈照宗(中书通事舍人)、叔父陈佛念(步兵校尉)、哥哥陈敬元(通直郎、南鲁郡太守),而宋明帝原来的恩幸集团杨运长、阮佃夫二人贪图权势,不愿意册立年长之君,也打算除掉刘景素。元徽三年,刘景素的防阁将军王季符得罪了刘景素,单身匹马从京口逃回建康,向杨运长和阮佃夫报告说刘景素将要谋反。杨运长等人当即就决心发兵讨伐,卫将军袁粲、萧道成等人都认为这不可能,建议不可草率行事。刘景素也火速派遣世子刘延龄回到建康,自我申辩,于是,为了息事宁人,杨运长等人就将王季符流放到梁州,但却免去了刘景素的镇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一职。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114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114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