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一八零、显祖之死(2)

虽然我们无法得知这次戒严的原委,但当时的平城似乎已经风声鹤唳了,而就在戒严的第七天,即延兴六年六月十三日,献文帝突然驾崩了!

毫无疑问,献文帝是死于宫闱之变,对此,有众多的史料予以证实:《魏书·显祖本纪》史臣曰:献文帝“早怀厌世之心,终致宫闱之变,将天意哉!”《魏书·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称:“太后行不正,内宠李弈。显祖因事诛之,太后不得意。显祖暴崩,时言太后为之也。”《北史·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太后行不正,内宠李弈,献文因事诛之。太后不得意,遂害帝。承明元年,尊曰太皇太后,复临朝听政。”《魏书·天象志三》称:“至承明元年四月,月食尾。五月己亥,金、火皆入轩辕;庚子,相逼同光,皆后妃之谪也。天若言曰:母后之衅几贯盈矣,人君忘祖考之业,慕匹夫孝,其如宗祀何?是时,献文不悟,至六月暴崩,实有酖毒之祸焉。由是言之,皇天有以睹履霜之萌,而为之成象久矣。其后,文明皇太后崩,孝文皇帝方修谅阴之仪,笃孺子之慕,竟未能述宣《春秋》之义,而惩供人之党,是以胡氏循之,卒颂魏室,岂不哀哉!”《北史·显祖献文帝纪》称:“承明元年,文明太后有憾,帝崩于永安殿。”《资治通鉴考异》引用唐代人元行冲的《后魏国典》称“太后伏壮士于禁中,太上入谒,遂崩。”

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考证:一是冯太后为什么要杀死自己名义上的儿子献文帝?二是她是采取什么方式杀害了献文帝?三是献文帝被害的确切地点在哪里?

史书无一例外地称冯太后害死献文帝,是因为献文帝杀死了自己的内宠李奕,这让冯太后一直耿耿于怀,这是双方发生矛盾的导火索。那么,献文帝又是基于什么原因要诛杀李奕兄弟?仅仅是因为冯太后的偷情行为让自己脸上无光?还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比如,因李奕之事牵出了孝文帝的身世之谜?关于冯太后是以什么方式害死了献文帝,史书给出了两种说法:一种是下毒,另一种是武力加害。对此,《资治通鉴》采纳了下毒说。究竟是下毒还是加害,面前已无定论,但是,如果将有关史料结合起来分析,大约还是能够做出一些推测的:《北史》称,献文帝死于永安殿。永安殿始建于太武帝始光二年(公元425年),《魏书·世祖本纪》称:该年三月,“营故东宫为万寿宫,起永安、安乐二殿,临望观、九华堂。”这是拓跋焘登基以后,将自己的太子东宫改建成为一处朝会的宫殿区,从太武帝到文成帝时期,这里就成了北魏朝廷的政治中心,这里因在拓跋珪、拓跋嗣时代的正殿以东,因此,又被称为东宫。献文帝退位之后,居住于平城北郊的宁先宫(又名崇光宫),而他却死于朝会之所永安殿。为什么在京师戒严以后,献文帝来到了象征皇权的永安殿?假如陆定国被贬、京师戒严,均与后来发生的献文帝之死有关的话,那么,献文帝是如何来到永安殿的?《魏书·天象志三》所称的“献文不悟”又是什么意思?说的是献文帝受到了冯太后的欺骗,而进入永安殿,被早已埋伏在此地的壮士所杀吗?当双方矛盾加剧以后,献文帝在禅让后离开宫廷,是否有躲避宫内势力很大的冯太后的因素?而此时的他又回到永安殿,大约是被冯太后所诱骗的吧?下毒之事虽然隐秘,但是,在双方矛盾明朗化的情况下,献文帝自然是由自己的心腹负责自己的饮食,这种事情其实并不一定容易做到。不过,武力解决说也有一点问题,那就是,既然双方矛盾加深,那么,献文帝怎么可能毫无防备地就“入谒”冯太后呢?

六月十四日,北魏朝廷就宣布了大赦令,并改年号为承明,当天,即将拓跋弘安葬在金陵,庙号显祖,谥号献文皇帝,拓跋弘死时年仅23岁。同一天,大司马、大将军、安城王万安国因为矫诏诛杀了神部长奚买奴而被赐死。奚买奴是北魏初年功臣奚斤的孙子,史称,奚买奴也受到献文帝的宠信,被任命为神部长,史书称,万安国与奚买奴关系不好,前者将其诛杀而被赐死。在献文帝非正常死亡的第二天,就发生了这件同样不同寻常的事情,让人不得不怀疑万安国与奚买奴的死与献文帝的死有直接的关系。也许,真实的情况是:冯太后成功地瓦解了献文帝的亲信集团,把奚买奴收买了过来,冯太后指使奚买奴将献文帝诓骗到皇宫,将其诛杀。事情发生后,万安国又诛杀了奚买奴,此时,冯太后集团已经牢牢地控制了权力,随即又将万安国赐死。献文帝暴死后,内三郎娄提对人说:“圣主驾崩,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抽刀自刎,被人抢救了过来。娄提当为献文帝的贴身侍卫,献文帝被杀,他大约感到是自己的失职,打算以死报主吧。

此时,孝文帝年仅10岁,六月二十日,皇太后冯氏被尊为太皇太后,再次临朝称制。同日,她下诏任命征西大将军、安乐王拓跋长乐为太尉;尚书左仆射、南平公拓跋目辰为司徒,晋封为宜都王;晋升南部尚书李为司空,并进爵为范阳公。拓跋长乐是献文帝的二弟,他性格凝重,深受献文帝的信任;拓跋目辰参与了诛杀乙浑的行动,但从事情的发展上看,在献文帝时代,他逐渐与冯太后疏远;李毫无疑问是冯太后最痛恨的人。这三个人在冯太后临朝称制的第一天就加以提拔,似乎让人十分费解,其实,这非常简单,太尉、司徒、司空,位居三公,只是名誉称号,毫无实权,冯太后这一明升暗降之举就是巧妙地剥夺了自己政敌的权力。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114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114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