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一七四、休范谋反(2)

等到宋明帝驾崩以后,阮佃夫等寒门人士掌握了朝廷的实权,而刘休范自认为自己是皇上的亲叔叔,不仅应当成为辅政大臣,而且理应被晋升为帝国第一重臣——宰相。可是,事与愿违,在新朝中,他仅仅被加封一个徒有虚名的司空位号,实权丝毫没有扩大,依然当他那个江州刺史。荆州刺史建平王刘景素调任南徐州刺史以后,原任南徐州刺史刘秉被调往郢州,接替沈攸之的职务,可是,到了泰豫元年的十一月,朝廷却又晋升刘秉为尚书左仆射,将其留在了中央。刘秉不过是刘道怜的孙子,于刘宋王室属于疏属,却受到提拔,而朝廷中的袁粲、褚渊却置他刘休范这个皇室近亲于不顾,这也太欺负人了。刘休范是越想越气,他就象是一个受了委屈的怨妇一样,因怨生恨,进而不惜铤而走险。

谋定而动。他的典签官徐公舆劝说他放下架子,招徕四方人才,于是,他开始招募勇士,修缮武器装备,着意拉拢人心,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凡是从浔阳路过的士人,他都殷勤接待,厚加赏赐,愿意留在江州幕府的,他更是刻意笼络,表现出一幅求贤若渴的姿态,让来的人都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于是,刘休范的名望节节攀升,人气指数也随之飞速上升,在他的周围很快就聚集了上万人,逐渐形成了一个浔阳集团。为了迷惑朝廷,刘休范的母亲荀太后病故,刘休范就地将她安葬在浔阳,以显示自己不回朝廷的姿态,好让朝廷放心,但他却“密与左右阉人于后堂习驰马,招聚士众。”按:南朝时期的贵族出门都是坐轿,从不下地走路,以至于很多人竟忘记如何走路了。我们经常在史书中看到某某人患了足疾什么的,就是如此,据《南史·褚湛之传》记载:“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屩,于斋前习行。或讥之,湛之曰:‘安不忘危也。’彦回(指褚渊)时年十余,甚有惭色。”拓跋焘兵临瓜步之时,丹阳尹褚湛之让自己的儿子们“学习走路”!在当代的人们看来,已经是非常可笑的事情了,但在当时,竟然被其他士族所嘲笑,被认为是惊世骇俗之举,褚湛之“安不忘危”的回答也让自己的儿子感到非常羞耻!当时的贵族就是一群无所事事的寄生虫,刘休范如今要想打仗,就得从头学起,他学习骑马与褚湛之的儿子学习走路,其实是一回事。

与此同时,他还开始拉拢荆州刺史沈攸之,他让和尚陈公昭制作了一卷《天公书》,标题是“沈丞相”,送到了沈攸之的府上,沈攸之当然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也不拆开书信,命人查出是陈公昭所送,连同书信一并送交朝廷,于是,朝廷也知道了刘休范居心叵测,暗中采取了预防措施,虽然双方并没有撕破脸皮,但裂痕已经无法弥补,较量只是早晚的事了。

郢州刺史出现了空缺,刘宋当局认为郢州治所夏口位于江州治所浔阳的上游,必须掌握在忠于朝廷的人之手,由于在沈攸之离任之时带走了郢州大量部队、武器,朝廷方面还必须对新任郢州刺史增加武器装备和人员。元徽元年(公元473年)二月二十八日,刘宋朝廷任命宋明帝的第六子、时年四岁的晋熙王刘燮为郢州刺史。当然,刘燮只是挂名的,重要的是郢州长史的人选,大家一致认为王彧的侄儿王奂是最佳人选。王奂年纪轻轻,就个性鲜明,王彧将家事全都托付给了他,由于他的从祖父王球没有后嗣,就将他过继给王球为孙,因此,给他起了个字叫彦孙。此时,他被任命为晋熙王镇西将军长史,加冠军将军、江夏武昌太守,行郢州府事。朝廷方面给王奂配给了大量武器装备和部队,让其镇守夏口,以制衡下游的刘休范。为了防止刘燮、王奂一行在经过浔阳时被刘休范截留,朝廷方面还专门安排他们绕过浔阳,从太洑(位于湖北省黄梅县南)小路径直而去。刘休范事后得知,不禁大怒,秘密与徐公舆商议偷袭建康,他上书需要修缮城池,储备了大量板材,以备战时之需。

朝廷方面还想以刘怀珍为冠军将军、豫章太守。任命刘燮担任郢州刺史,是遏制浔阳上游,委任刘怀珍为豫章太守,那就是在江州掺沙子,做得也太明显了,势必会加速刘休范的叛乱。刘怀珍说:“刘休范需要有个借口才会发难,岂敢马上就发动叛乱?假如其终将叛乱,我请求奉命率军前去讨伐,如今,有此任命,恐怕更会让其不安。”因此,坚决予以推辞,于是,朝廷即改任他为黄门郎,领虎贲中郎将、青州大中正。为了安抚刘休范,元徽元年年底,朝廷方面又晋升其为太尉。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113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113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