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一、明帝之死(1)
北魏延兴初年的这场权力之争,之所以得以顺利解决,除了冯太后的力量稍强之外,似乎与当时北方日益严峻的局势有关。
发生于皇兴五年四月的西部敕勒大规模叛乱严重威胁着北魏腹心地带的安全,而且,严峻的形势丝毫没有因为年幼的孝文帝继位而有停息的迹象,到了十月,沃野镇和统万镇的敕勒也相继发生叛乱,北魏朝廷下诏命令太尉、陇西王源贺率军讨伐,源贺率领魏军一直追击到枹罕,才彻底将其镇压,共计诛杀了三万多人,将剩余的敕勒人全部迁往冀州、定州和相州,罚为军营奴隶(营户)。随后,北魏朝廷任命征东大将军、南安王拓跋桢(献文帝九叔)为假节、都督凉州及西戎诸军事、领护西域校尉、仪同三司,镇守凉州。与此同时,北魏新占领区的青州也相继发生了叛乱。同年八月,青州百姓封辨自称齐王,聚众一千多人,发动叛乱,被州兵镇压;在此期间,刘宋朝廷也一直没有忘记恢复青州失地,威震青州的慕容白曜被杀以后,驻守郁州的垣崇祖即向宋明帝上书称:“淮北百姓受制于魏军的淫威,他们日夜翘首以盼南军。我家祖父伯父过去都担任过淮北州郡太守,宗族、门生遍布淮北,也为百姓所信赖,一旦前去鼓动,必定能够成功。只是我的名位尚轻,不足以威服大家,请求任命我一个官职,好向远近展示。”宋明帝即以其为辅国将军、北琅邪、兰陵二郡太守,封下邳子。垣崇祖接着请求宋明帝允许自己率军深入淮北,出敌不意,打击魏军,宋明帝表示同意。同年十一月,垣崇祖即率领数百人深入淮北,占领了南城(今地不详,当在山东省境内),固守蒙山(山东省蒙阴县南),发动当地群众。北魏东兖州刺史于洛侯率领魏军前去讨伐,垣崇祖部将梁湛的母亲被魏军抓获,魏军让梁湛对部下们散布谣言说:“大军已经退去了,我们还呆在这里做什么!”于是,垣崇祖所部军心散乱,不得不南撤。垣崇祖说:“现在大家如果一齐南逃,肯定不会生还。”他就率领少数人马断后,将追兵击退,返回了郁州。在垣崇祖宋军的影响下,当地教徒司马小君自称晋朝宗室在平陵(应为东平陵县,即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东75里)聚集三千多人谋反,攻破郡县,杀害北魏地方官,北魏齐州(治所山东省济南市)刺史、武昌王拓跋平原(拓跋焘堂弟拓跋提之子)亲自率军讨伐,并亲手诛杀七人,生擒司马小君,送往平城斩首。又有刘举,自称天子,扇惑百姓。拓跋平原又将其镇压。当时,青州百姓遭遇饥荒,拓跋平原将自己家的三千多斛米煮粥,救活了很多百姓,安定了人心。
到第二年一月,统万镇的胡人也相继发生叛逃事件,北魏朝廷命令宁南将军、交趾公韩拔等人率军将其消灭。为了安定人心,北魏朝廷在同月下令曲赦京师及河西地区,南到秦州(治所甘肃省天水市)、泾州(治所甘肃省泾川北五里),西到枹罕,北至凉州各个方镇。
里应外合。业已恢复元气的柔然不失时机地发兵南下,于延兴二年二月骚扰北魏边境,北魏太上皇拓跋弘命令部队迎战,柔然军队逃去。但柔然南下又促使东部敕勒纷纷北逃,拓跋弘亲自率军追赶,一直追到石漠(内蒙古四王子旗与察哈尔右翼后旗),没有追上,只好回师。
接二连三的叛乱,不容北魏高层将内讧进行到底。但当局势稍有好转,拓跋弘就试图在朝中安排属于自己的力量,加重自己的话语权,三月,当他刚刚从北伐前线回来不久,就破格提拔自己的亲信、驸马都尉万安国为大司马、大将军,封安城王。《魏书·万安国传》称,“显祖特亲宠之,与同卧起,为立第宅,赏赐至巨万。超拜大司马,大将军,封安城王。”因此,万安国是拓跋弘的铁杆心腹。让拓跋弘统领军队,对冯太后而言,也是无奈之举:毕竟拓跋宏还非常年幼,在涉及到重大的军事行动时,冯太后既不可能随军出征,又不可能让拓跋宏单独领军在外,那样的话,无法控制拓跋宏的冯太后将立刻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但,这样就给了拓跋弘增强自己影响力的机会。
北魏刚刚改元,推出了五岁的新君拓跋宏,而行将就木的刘宋明帝也急着改元,在北魏改元数月后,到了延兴二年正月,即公元472年,宋明帝因自己的病情一直不见好转,改新年为泰豫元年,也推出了自己年仅10岁的皇太子刘昱参加朝会,接受群臣的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