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三、宋失淮北(1)
从孝武帝去世到宋明帝泰始二年,其实仅仅经过了两年左右,但是刘宋朝廷经历了太多太多的事情,以至于我们感觉仿佛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在宋明帝行将进行下一步部署的空隙,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北魏在这些年来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故吧。
有趣的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时代与刘宋的孝武帝刘骏时代几乎相差无几,这一点就象是他的祖父太武帝拓跋焘与刘骏的父亲宋文帝一样。孝武帝刘骏自公元453年即位到公元464年去世,共在位12年,而文成帝拓跋濬则从公元452年即位到公元465年,共在位14年。北魏文成帝即位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了国内的局势,国力开始恢复,进入和平年间(公元460年-公元465年)以后,刘宋与北魏之间实现了和平,文成帝更是将注意力集中到国内事务上,相继发布了一系列诏书,这些诏书涉及到整顿吏治、关心民生等诸多方面,尤其是在和平四年十二月,文成帝下诏称:“名位不同,礼制也不同,之所以这样,就是为了分别等级,显示规矩。如今,婚丧嫁娶,礼仪不备,富贵豪强之家,超越制度,竞相奢华,这不是在彰显法度。有关部门要制订相关条例,务必让贵贱有序。”接着,他又下诏称:“婚姻是人道的开始。因此,夫妇之礼是三纲之首,最重要的礼仪莫过于婚姻之礼了。尊卑高下,要有所分别。但是,建国以来,贵族之家大多不遵守法律,或者是贪图他人的彩礼,或者是因两家关系要好,就不分贵贱,在选择配偶上不加分别。现在,我命令:皇族、师傅、王公侯伯以及自由民之家,不得与工商业者、杂技和卑贱姓氏的人家通婚,如有违犯,将重重加罪。”这一诏书,是北魏建立八十年来统治者第一次关注婚姻问题,表明了统治者试图以儒家纲常来建立尊卑有序的社会关系的愿望,也说明拓跋贵族接受了儒家伦理思想,是拓跋北魏汉化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公元464年刘宋孝武帝去世以后,南方即陷入了动荡,相对于刘宋而言,北魏却显得平静了许多。公元465年1到8月,是刘宋前废帝刘子业永光元年,8月,刘子业诛杀了颜延之、柳元景、刘义恭之后,即改元为景和,到这一年的12月,刘彧登基后,又改元为泰始元年。当南方的前废帝还没有露出狰狞的面目、刘宋帝国还处于永光年间的时候,到了这一年的5月21日,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在平城太华殿去世,终年26岁。第二天,文成帝与那位业已被杀的李氏所生之子拓跋弘被册立为皇帝,这就是北魏历史上的献文帝,大赦,尊皇后冯氏为皇太后。根据北魏习俗,皇帝驾崩三天以后,其生前所用的御服器物均一并烧毁,百官及宫中嫔妃都要到现场嚎啕大哭,以示送别。在现场,冯氏悲不自胜,竟然突然纵身投入大火之中,被身边的人抢救出来,过了很久才苏醒了过来。
文成帝的死,也让平静多时的北魏朝局顿时陷入了动荡的边缘。截止文成帝驾崩之前,北魏朝廷的重臣分别是:太宰常英、司徒陆丽、车骑大将军乙浑、中军大将军拓跋道符(拓跋焘第三子东平王拓跋翰之子、为拓跋弘堂叔)、征西大将军司马楚之、征南大将军拓跋子推(拓跋弘三叔)、镇南大将军虎牢镇都大将拓跋天赐(拓跋弘五叔)、征东大将军拓跋小新成(拓跋弘四叔)、拓跋云(拓跋弘八叔)、尚书左仆射拓跋目辰(宗室疏属)、尚书右仆射和其奴、中书监李敷(李顺长子、其弟李奕为太后冯氏的情人)、中书令高允、侍中乙乾归、刘尼。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继位时年仅12岁,侍中、车骑大将军乙浑专权,在文成帝拓跋濬去世的当天,即与林金闾矫诏在宫中诛杀了尚书杨保年、平阳公贾爱仁、南阳公张天度三人,并隔绝了内外消息,百官震恐。殿中尚书、顺阳公拓跋郁(拓跋目辰的哥哥,为桓帝拓跋猗迤之后)率领数百殿中卫士从顺德门进入宫中,打算诛杀乙浑。乙浑非常害怕,出来问道:“你进来是什么意思?”拓跋郁回答:“见不到天子,群臣担心,求见主上。”乙浑一脸尴尬,忙说:“先帝正在入殓,天子也正服丧,因此未能接见百官,你们还有什么疑虑的呢?”乙浑归咎于林金闾,将其交付给拓跋郁处理。当时,和其奴认为林金闾的罪过尚不清楚,就将其贬出京师,任命其为定州刺史。于是,乙浑这才奉戴拓跋弘登基继位。
乙浑首次见于史书是《魏书·高宗本纪》记载,在和平三年(公元462年)一月,当时已是车骑大将军、东郡公的他被加封为太原王。由于史书没有乙浑的传记,因此,对他的身世不详,但如前所述,大概其出自吐谷浑乙弗部,并为北魏外戚,是文成帝后期北魏朝廷中一位权势极大的武官。由于林金闾的罪过不清,这当然是当时林金闾的幕后主使人是权势很大的乙浑,也许是鉴于当时不安的政局再经不起折腾,和其奴暂时回避矛盾,将其贬出京师,这也是缓兵之计。不过,林金闾一日不死,乙浑就一天睡不好觉,不久,为了杀人灭口,乙浑就又诛杀了林金闾和他的哥哥平凉太守林胜,林胜的两个女儿被没入后宫,后来,其中一女被孝文帝看中,生下嫡长子拓跋恂。
文成帝驾崩之前,侍中、平原王、司徒陆丽在代郡温泉疗养,乙浑与陆丽同为北魏朝廷一等一的重臣,乙浑傲慢无礼,做过很多不法之事,陆丽屡次谏诤,因此,乙浑对他非常忌惮,必欲除之而后快。他命司卫监穆多侯(穆寿三弟、同为穆崇之孙)前去征召陆丽。穆多侯对陆丽说:“乙浑有无君之心,大王是群臣的希望,你只身入京,肯定会非常危险,应该等一等,计划好了再回去。”陆丽身边的亲随也都劝他:“先帝驾崩,大王平素德高望重,奸臣如果嫉妒民望,大王将有不测之祸。请你稍做停留,待朝廷平静下来后,再回京奔丧不迟。”陆丽回答:“哪里有君父去世,还顾及自己的灾难而不立刻奔丧的道理!”当即命人快马回京。五月十六日,乙浑即将陆丽和穆多侯斩杀。第二天,北魏朝廷即任命乙浑为太尉、录尚书事,东安王刘尼为司徒,尚书左仆射和其奴为司空。刘尼和和其奴一个晋升为司徒,一个晋升为司空,其实是剥夺了二人对政事的过问权和决策权。
前几天拓跋郁率领禁卫军闯入宫中事件,让乙浑印象深刻,只有牢牢地控制禁卫军权才能确保自己地位的稳固。穆寿的第五子穆安国为殿中尚书、右卫将军,很显然,他的三叔穆多侯是陆丽一党,在诛杀穆多侯的同时,乙浑也诛杀了穆安国。乙浑诛杀穆安国一方面是清除异己,另一方面是为了有效控制禁卫军。乙浑为了树立个人权威,“多所残害”,另一皇室疏属河间公拓跋陵也被其诛杀,令北魏群臣侧目而视,稍后,拓跋郁与拓跋目辰密谋袭杀乙浑,事情败露,乙浑诛杀了拓跋郁,拓跋目辰侥幸逃脱。乙浑掌握了大权之后,开始作威作福,他的妻子并非宗室,他却找到掌握吏部的贾秀(参合陂之战中被俘的后燕骠骑将军长史贾彝之子),让其给他的妻子加公主的位号。乙浑找到贾秀说:“公家的事情,我说什么你就答应什么,我请求公主位号这件事,你为何没有回音呢?”贾秀回答:“公主名号,是皇族专用,如果名不副实,反会给自己召来大祸。我贾秀宁可死在现在,也不愿被后世所取笑。”乙浑的左右莫不相顾失色,而贾秀却神色自若。乙浑夫妻无可奈何,只能默然含怒,不过,乙浑也挺幽默,过了几天,他在太医给事杨惠富的手臂上写了“老奴官悭”四个字,(意思是:老奴才,吝啬!)让贾秀看。从此,乙浑经常想陷害贾秀。
五月二十日,乙浑以淮南王拓跋他为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守凉州(治所姑臧,甘肃省武威市);以征东大将军冯熙为昌黎王。拓跋他是明元帝拓跋嗣三弟拓跋熙的儿子,与太武帝拓跋焘为堂兄弟关系,是献文帝拓跋弘的曾叔祖;冯熙是冯太后的哥哥,失散多年,冯太后入宫以后,才被找到,被封为冠军将军、肥如侯。五月二十一日,北魏朝廷下诏:“赋税繁重则百姓贫穷,赋税太轻则国家用度不足,因此,古代采取了十一税。如今,兵革不起,但徭役却仍旧不少,对于各种杂税,一律停止。”六月,北魏政府又解除了实施近十年的禁酒令。这两条措施也都可以视为是乙浑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巩固自己地位而采取的。
到了七月,当南方的前废帝刘子业行将诛杀戴法兴等人的时候,乙浑又自称为丞相,位居诸侯王之上,北魏朝廷事无巨细,全部由他一个人说了算。北魏在过去有一种规定:地方官离任之前,要给后任选拔佐吏,这一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很多弊端,一些地方官在离任时,因为种种原因举荐了很多不合格的人,弄得下任地方官工作起来很棘手。到了九月,乙浑以献文帝的名义又下诏,废除了这一制度,听任下一任地方官自行选拔佐吏,如果选拔的人不合格,要自担责任。也就是在这一个月,刘宋前废帝刘子业试图发兵诛杀其九叔、义阳王、徐州刺史刘昶,刘昶逃奔北魏。
十月,北魏朝廷征召阳平王拓跋新成、京兆王拓跋子推、济阴王拓跋小新成、汝阴王拓跋天赐、任城王拓跋云入朝。拓跋新成是拓跋弘的二叔,前此为征西大将军;京兆王拓跋子推是拓跋弘的三叔,前此为镇南大将军、长安镇将,拓跋小新成是拓跋弘的四叔;拓跋天赐是拓跋弘的五叔,前此为镇南大将军、虎牢镇都大将;拓跋云为拓跋弘的八叔,前此为使持节、侍中、征东大将军、和龙镇都大将。如此大规模地征召宗室近亲诸王入朝,这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乙浑为了防止地方诸王联络起来,发动政变。然而,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宗室诸王入京以后,宗室在京师的力量逐渐增强,这也为乙浑的覆灭埋下了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