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五、青州之战(3)
孝武帝下诏的同时,前线仍然在激战。
宋将苟思达、庞孟虬等又率军追击魏军,进抵杜梁(今地不详)。魏军迅速包围了宋军前锋,从四面八方朝宋军扑来,平南参军童太一及苟思达等宋军主将,均单人匹马杀入敌众之中,魏军无不应手落马。正在危急关头,庞孟虬等人也赶到战场,魏军再度大败,投河而死的不计其数。不久,魏军增援部队也赶到了,但宋军气势如虹,又将魏军援军击破。随着战事扩大,孝武帝再从派遣司空参军卜天生率军增援颜师伯。卜天生,是在刘劭之乱中奋力一搏的禁卫军队主卜天与的弟弟,卜天生与他的哥哥一样胆略过人,是一个管理十个人的小队长,他们十一个人住在一起,同吃同住。房屋后有一个宽两丈多、深一丈多的大坑,其他十个人一跳都跳过去了,只有卜天生跳不过,掉入坑中。卜天生取来竹子,将一头削尖,制成一个个锋利的竹签子,密布在坑中,然后,他招呼大家一起再跳,大家都不敢了,这时,他对大家说:“刚才我都没跳过,这次也肯定会堕入坑中,大丈夫连这个坑都跳不过,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只见他纵身一跃,顺利跳到大坑的对面,反复十余次,众人不禁叹服。从《资治通鉴》所记载的卜天生的军号来看,孝武帝当抽调了南兖州的部队参战了,因此时的司空正是刘诞。另据《南齐书·刘怀珍传》的记载,太宰参军刘怀珍也奉调率领数千步骑北上增援颜师伯。
魏将张怀之驻军縻沟城。《水经注·济水条》称:“济水右迤,遏为湄湖,方四十馀里……济水东北,与湄沟合,水上承湄湖,北流注济。”杨守敬按:水当在今长清县西。《魏书·显祖纪》、《慕容白曜传》,并作麋沟。《地形志》太原县下,作靡沟。《通鉴》宋泰始三年作糜沟。糜与湄通,靡、麋与糜,形声并近。《元和郡县志》称,“湄湖泊在长清县西南五里,东西三十里,南北二十五里,水族生焉,数州取给”。据此,縻沟城在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西南。此时,已经到了该年的十一月,魏主命令内都大官、征西将军皮豹子等人率领三万骑兵前来帮助封敕文。
颜师伯命令卜天生等将进攻驻守縻沟城的魏军,魏将张怀之出城迎战,卜天生率领刘怀珍、白衣客朱士义、殿中将军孟继祖等人奋力杀敌,张怀义败逃入城,差一点连命都丢了,宋将孟继祖在阵中被杀,被朝廷追赠为颍川太守。据《宋书·孟怀玉传》记载,孟继祖(该传记作孟系祖)是晋宋之交的猛将孟怀玉、孟龙符兄弟二人的侄孙,孟怀玉、孟龙符长期追随刘裕作战,均胆气过人,非常骁勇,孟龙符在刘裕灭南燕的广固之战中,单人匹马与数千敌人苦战,壮烈战死,死后无子,以弟弟孟仙客的儿子孟微生为子,宋文帝时期因罪被流放广州,孝武帝大明初年,才被赦免放回,此时,孟微生已死,儿子孟继祖回到了京师。孟继祖力大无穷,能背起好几个人,被拜为殿中将军,回到建康还不足一年,他就自愿报名参加了这次战斗,在战斗中,他象他的前辈一样勇猛杀敌,挺身冲入敌阵,杀死无数敌人后,血染沙场。《南齐书·刘怀珍传》也称,刘怀珍在此战中,连破敌人七座城池,被拜为建武将军、乐陵河间二郡太守,赐爵广晋县侯。
魏军陇西王等屯据在申城(今地不详),背靠济河,面向黄河,三面均有险要,易守难攻。卜天生再次率众进攻,白衣客朱士义等人身披铠甲贯甲,率先冲上了城墙,敌人大败,投河被淹死了无数,宋军当天即攻陷了该城。魏军天水公(即封敕文)又东进进攻乐安城(山东省章丘县北),建威将军、平原乐安二郡太守分武都与卜天生等人阻击,又一次大破魏军,魏军狼狈溃逃,宋军跟踪追击,连连得手,一直追杀到清口。与此同时,魏军趁着宋军主力东进,又进攻清口的傅乾爱,傅乾爱顽强抵抗,不久,殷孝祖等将又随后赶到,魏军这次彻底撤离了青州。在与魏军的战斗中,辅国参军焦度一枪将魏军主帅皮豹子刺于马下,缴获了皮豹子的全身铠甲,并亲手斩杀了数十人。由于此战的胜利,颜师伯被进号为征虏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