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九十七、魏宫惊变(1)

刘宋之间的这场大战,是一场双输的战争,也引发了两国内部的各种矛盾:刘宋方面,让太子刘劭与宋文帝最亲信的大臣江湛剑拔弩张,势同水火,其实,表面上是太子刘劭与江湛之间的矛盾,其实却是宋文帝与太子刘劭之间的矛盾——宋文帝为使两人和解,让刘劭的长子刘伟之聘江湛的第三女为妻。

无独有偶,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与自己的太子拓跋晃之间的矛盾,也凸显了出来。我们知道,拓跋焘一生共有6子:贺夫人生拓跋晃,越椒房(拓跋焘创设的嫔妃位号)生次子拓跋伏罗,舒椒房生三子拓跋翰,弗椒房生四子拓跋谭,伏椒房生五子拓跋建,闾左昭仪(敕连可汗吴提妹妹)生六子拓跋余。据《宋书·索虏传》记载,拓跋焘的次子、率军进攻吐谷浑的那位拓跋伏罗,在太平真君八年即公元447年12月死去。《宋书》还称,当时,拓跋焘居住的大帐遭遇雷击倾倒,拓跋焘被压在大帐之内,差点被压死,身边的人都嚎咷痛哭,只有晋王拓跋伏罗毫不悲痛,拓跋焘大怒,将其赐死。《魏书》对拓跋伏罗的死因只字不提,从拓跋伏罗死后因无子封国被撤、并没有给其过继嗣子及史书的行文语焉不详等方面判断,《宋书》的说法也许并非没有根据。拓跋翰是拓跋焘的第三子,被拜为侍中、中军大将军,参与处理朝廷政务,高允曾任拓跋翰的师傅,写了一篇《诸侯箴》劝诫,拓跋翰看后非常高兴。据《宋书》记载,“次曰秦王乌弈肝(即拓跋翰),与晃(太子拓跋晃)对掌国事,晃疾之,诉其贪暴,焘鞭之二百,遣镇桴罕。”太子拓跋晃与拓跋翰有矛盾,就在拓跋焘面前打小报告,说拓跋翰贪婪横暴,拓跋焘大怒,将拓跋翰鞭打200,让其镇守边地枹罕。拓跋焘的第四子是拓跋谭,他追随拓跋焘南下,担任了中军主将,率众进攻邹山,缴获宋军大量军粮;在第一次盱眙城外交战中,他率众偷渡淮河,大破臧质之军。拓跋焘的第五子拓跋建和第六子拓跋余前此均未留下事迹。

从史书留下的蛛丝马迹,我们也许能够看出拓跋焘与太子拓跋晃的矛盾,大约产生于灭掉北凉之后。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拓跋焘北伐柔然,意外地将时年16岁的拓跋晃带在身边,结果,刘洁与诸王企图发动政变,北魏政局经历了一场危机,危机过后,拓跋焘让太子拓跋晃开始处理国政。在接下来的数年里,拓跋晃对拓跋焘并非惟命是从,尤其是在灭佛一事上,拓跋晃故意提前透露消息,让大量僧人得以逃脱、藏匿,对此,拓跋焘不会不知。公元449年,拓跋焘两次北伐柔然,这一次,他虽然没有带上拓跋晃,但在回军时,却命令拓跋晃率领平城百官离开平城前去行宫奉迎。公元450年9月,拓跋焘大举南下之前,再次意外的让太子拓跋晃率军离开平城,北上漠南,防备柔然,却让他最小的儿子南安王拓跋余镇守平城。《南齐书·魏虏传》称,“宋元嘉中,伪太子晃与大臣崔氏、寇氏不睦,崔、寇谮之。”崔浩在与拓跋晃的争斗中失败被杀,拓跋晃的东宫集团进一步加强,但种种迹象表明,拓跋焘在崔浩死后,对东宫集团力量的膨胀保持了高度的警惕。

拓跋晃自公元444年监国,至今已经7年,当年的监国四辅穆寿、崔浩、张黎、古弼,穆寿和崔浩分别于447年和450年死去,只剩下张黎、古弼二人,而拓跋晃也长到了23岁。拓跋晃自从监国以来,为了培养自己的势力,一方面信任身边的人,另一方面开始经营庄园,积攒财物。高允劝谏说:“天地无私,才能承载万物;王者无私,才能囊括四海。过去的圣王,将金玉藏于深山,将珠宝藏于大川,向天下人显示没有私心,教育大家要勤俭,所以,他们美好的名声才能长久不衰。殿下您是国家的储君,言行举动,为四方的榜样,却经营庄园,养鸡养狗,甚至将农产品拿到街市上贩卖取利,闹得人们在背后指指点点,无法掩饰。天下就是殿下的天下,您富有四海,要什么能没有?却与平民百姓争利。过去,虢国将要灭亡,神灵下临,赐给土田,却最终亡国;汉灵帝不象君主的样子,与宫人一起做生意,设立私人仓库,最终覆灭。为君主的,最重要的是选择人才,因此说,真正做到能够洞察人才的,就是哲人,即使是上古的尧舜一般的圣王做到这一点都很难。孔子说过:‘小人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矣。’周武王亲近周公、邵公等人,所以一统天下。殷纣亲近飞廉、恶来,所以失去了他的国家。如今,东宫虽说缺乏人才,但人才并不少,而近来殿下身边亲近的,恐怕都不是朝廷重臣的后备人选。请求殿下能够采纳我的建议,远离佞臣,亲近忠良,将东宫所属庄园分给百姓,不再经商牟利,这样以来,殿下美好的名声自然就产生了,诽谤之言也就消失了。”但拓跋晃没有听从。

拓跋晃拒绝高允的建议,并非毫无道理:北魏初年百官没有俸禄,出征将士均靠掠夺,增加个人财富,这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北魏将士出征作战的热情,但也导致了魏初各地官员贪污成风。身为皇太子的拓跋晃虽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却并无收入来源,而在拓跋晃看来,他的地位并不巩固,而且,他与父亲之间的关系从开始时的融洽慢慢变得不太融洽,甚至是开始了明争暗斗,对此,我们从史书中透露出的蛛丝马迹可以看出这一点,比如,《魏书·屈遵传附屈恒传》称,屈恒与卢鲁元二人都是拓跋焘最为信任的心腹,拓跋焘任命屈恒为中领军,掌管着禁卫军,后来,拓跋焘又让屈恒兼任太子少傅,这也许意味着拓跋焘又让屈恒控制了东宫的兵力,公元443年4月,当拓跋焘离开平城在阴山之时,身在平城的屈恒却从马上掉下摔死了。屈恒的死有些奇怪,拓跋焘对此不仅反应强烈,而且高度警惕,当他得知屈恒死讯后,对拓跋晃派来报信的人说:“你们杀了朕的良臣,还乘什么马!”让这些人徒步回家。为什么拓跋焘说你们杀了朕的良臣?这里面也许是话中有话?也许拓跋焘感到屈恒是死于谋杀?只是当时拓跋焘正筹划北伐柔然而苦于分身乏术,没有精力予以追究才说出这句话?紧接着,到了9月拓跋焘北伐柔然,却将16岁的拓跋晃带到身边,一起出征,这一违反常理的举措,恰恰说明了失去屈恒的拓跋焘对拓跋晃在后方是不放心的;皇帝与太子之间的矛盾,让宗室尤其是拓跋焘的兄弟们心生觊觎,拓跋鲜卑原本就有“兄终弟及”的传统,在拓跋焘北伐前后,尚书令刘洁与拓跋丕等人密谋利用这次北伐,借刀杀人,除掉拓跋焘,刘洁阴谋败露被杀后,拓跋焘权衡利弊,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将拓跋晃推到了政治的前台,担任监国。但这并不意味着父子二人的矛盾和分歧就此消失,相反,几乎与拓跋晃担任监国同时,拓跋焘就下令限制佛教,并将拓跋晃的佛教师父释玄高诛杀,另外,崔浩敢于与拓跋晃争执,强行将新征召的人士下派,没有拓跋焘在背后撑腰,是无法想象的。

要想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要拉拢一大批效忠自己的人,而这都需要财富做支撑。除了大肆经营田庄之外,拓跋晃还刻意拉拢拓跋焘的身边近臣,据《魏书·于栗磾传》记载,于栗磾的儿子于洛拔,深得拓跋焘的喜爱,是拓跋焘的亲信侍卫,拓跋晃刻意拉拢他,但于洛拔却认为,虽然拓跋晃是嗣君,但这种主动结交皇帝近臣的行为是不妥当的,因此,他“畏避屏退”,结果被贬职。《魏书·李孝伯传》也称,拓跋焘信任李孝伯一人,拓跋晃就建议拓跋焘广纳贤才,但却被拓跋焘拒绝了,拓跋晃虽说是让广纳贤才,其实,不过是想在拓跋焘身边安插自己的人。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100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100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