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三、元嘉草草(6)
拓跋焘命令三路大军齐头并进:东路由尚书郎鲁秀率领先锋朝广陵(江苏省扬州市)方向进击、由高凉王拓跋那率军进攻淮河下游重镇山阳(江苏省淮安市);自率中军直扑淮河下游另一重镇盱眙(江苏省盱眙);命令西路拓跋仁率领大军离开寿阳南下,直扑横江(安徽省和县东南长江北岸)。魏军未带粮草,沿途烧杀抢掠,所到之处村庄全部被摧毁,百姓纷纷逃命,千里没有人烟。
十二月三日,刘宋京师建康戒严,四日,拓跋焘中路大军抵达淮河北岸。
前不久,宋文帝以臧质为辅国将军、假节、设置辅佐官,派遣他率领一万余人北上救援彭城,冗从仆射胡崇之兼任辅国将军府司马,以太子积弩将军臧澄之为胡崇之的副将,建威将军毛熙祚一并接受臧质的指挥。臧质是刘裕原配夫人臧爱亲弟弟臧熹的儿子;臧澄之是臧爱亲哥哥臧焘的孙子,是臧质的堂侄;胡崇之是原北秦州刺史,被魏军俘获后逃归;毛熙祚是毛修之的侄儿。按:毛修之就是在刘义真丧失关中被赫连夏俘虏的行那位,后归于北魏,以善于烹调而深得拓跋焘赏识,宋文帝原来怀疑毛修之劝说北魏进攻刘宋,后来,朱修之叛逃北魏回到刘宋后,说明了实际情况,宋文帝才释怀。毛修之在北魏多养妻妾,生下了很多儿子,在南方他还有四个儿子,只有一个儿子毛法仁去了北魏,后为散骑常侍,以说话声音大而著称。
臧质的这支宋军刚至盱眙,拓跋焘已经渡过了淮河。据《南齐书·高帝本纪》的记载,当时,萧道成也在臧质的部队中,他与胡崇之等五军率领步骑五千为前锋。盱眙城东有高山,臧质担心敌人占据,即命令冗从仆射胡崇之、太子积弩将军臧澄之两军驻扎在东山(盱眙城东)之上,建威将军毛熙祚屯军前浦(盱眙城北),臧质则驻扎在盱眙城南。十二月十日,北魏燕王、拓跋焘第四子拓跋谭制造数千只木筏,偷偷从上游渡过了淮河,对胡崇之、臧澄之两部发起了突然袭击,胡崇之、臧澄之力战不敌,全军覆没。接着,魏军继续扩大战果,转攻毛熙祚部,毛熙祚所领均为北府的精兵,幢主李灌激励将士,与敌人血战,杀伤了很多魏军。队主周胤之、外监杨方生又率领射手齐射魏军,魏军眼看无法取胜,行将撤退,而恰在此时,主将毛熙祚战死,宋军一下子就乱了阵脚,一哄而散。当时,臧质看到魏军攻势甚猛,不敢救援,致使三座营垒均魏军攻陷,宋军损失数千人,不是被杀就是投河淹死的。当晚,臧质军也随即溃散,丢弃了大量辎重、器械、重甲,他仅仅率领携带轻武器的100多名贴身将士退入盱眙城内。(《宋书·自序》称,臧质搜集散兵一千余人进入城内)
此时担任宣威将军、盱眙太守的是沈璞,他是宋初名将沈林子最小的儿子,也是《宋书》作者沈约的父亲。沈璞到任的时候,王玄谟尚在滑台,刘宋长江淮河防线并无敌情,但沈璞却认为,盱眙地处淮河交通要道,必须未雨绸缪,做好战备,于是,他下令修缮城池,屯聚钱粮、食盐,积攒弓箭礌石,下属们都感觉做得有些过分,朝廷方面也不赞成。然而,不久魏军就大举南下了,刘宋淮河南北百余座城池,郡守大多弃城而逃,有人劝说沈璞也逃归京师,沈璞却说:“敌人如果是数十万大军的话,决不会顿兵一座小城之下,所以,没有什么可怕的。如果他们肉搏攻城,只能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你们大家何尝看到过数十万人聚集在一起而不失败的情况?昆阳之战、淝水之战均是如此,如今正是我报国之日,也是大家封侯之时!”大家看到沈璞神情自若,全家老少都在城内,于是也都放下心来。沈璞在城内招募了两千精兵,对大家说:“足够了,只恐敌人不从我们这里经过啊。”臧质将要进城的时候,城内诸将不同意,他们对沈璞说:“如果敌人不发起进攻,要这么多人也没什么用处,如果敌人攻城,城内也只能容纳现有的兵力,地方狭小而人数众多,没有不出意外的。况且,敌众我寡,这是人所共知的事,虽说是攻守态势不同,但也该粗粗考虑一下强弱,知难而退吧,这也是用兵的关键。如果以臧质之兵能够退敌的话,则退敌的功劳就不全在我们,假若需要弃城躲避敌人,就需要有足够的船只,他们入城后只会自相践踏,反而会添乱。闭城不让他们进来,不是很好的吗!”沈璞叹息一声说道:“说的不对啊,我给大家保证,敌人是无法破城的。筹备船只逃跑一事,早已不能再提了。今天我们面对的敌人非常残忍暴虐,古今以来从未有过,屠杀残害之甚,是我们大家亲眼目睹的,被俘之人最好的下场不过是被人家掳掠作为奴婢罢了。臧质之军虽然是乌合之众,他们能不害怕这种下场吗?正所谓的‘同舟共济,胡越之人也会同心’。如今,我们人多一点,敌人就会撤退的快些,我们人少则敌人就会撤退的慢,我难道会为了贪功而纵容敌人吗?”于是,他下令开门让臧质入城。臧质进入城内后,看到城池坚固,军民团结,鱼米丰盛,武器堆积如山,不禁大喜过望,随从齐声高呼万岁,坚定了固守盱眙的决心。
魏军历来行军打仗不带粮草,南下以来,一直是因粮于敌,以抢掠补充自己,但是,等他们渡过淮河以后,淮南各地军民早已坚壁清野,藏匿起来,魏军抢掠不到粮食,人困马乏。他们听说盱眙城内囤积了大量粮食,打算攻下盱眙,作为后撤时的据点。攻破胡崇之等军以后,魏军尝试着对盱眙城发起了一次进攻,但却无法攻破城池,拓跋焘只好命令部将韩元兴率领数千魏军守在盱眙近郊,而魏军主力大军则继续南下,这也让盱眙城有充分的时间继续加强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