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八十七、崔浩之死(2)

崔浩及其一门残酷被杀的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如果是因《国史》,那么,既然《国史》如此不堪,为什么拓跋晃还对刊石赞赏呢?假设崔浩所修的《国史》真有让鲜卑贵族可以指责的地方,那么,这些地方又可能出现在哪里呢?

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继续我们的质问和发掘。

由于史料闪烁其词,我们只能推测,如果是《国史》某些内容触犯鲜卑贵族的忌讳而招致崔浩被杀的话,那些内容可能会是什么:一是鲜卑起源问题。现存版本《魏书》将拓跋贵族乃至鲜卑族族源说成是来自黄帝次子昌意的小儿子,而根据《宋书》和《南齐书》则称拓跋鲜卑是匈奴种,来源于西汉降将李陵(飞将军李广之孙)。唐代史学家刘知己在《史通·外篇·杂说中》“后魏书条”中称:“又崔浩谄事狄君,曲为邪说,称拓跋之祖本李陵之胄。当时众议抵斥,事遂不行。或有窃其书以渡江者,沈约撰《宋书·索虏传》,仍传伯渊(崔浩字)所述。凡此诸妄,其流甚多,倘无迹可寻,则真伪难辨者矣。”也就是说,刘知己判断,南方史书对拓跋鲜卑族源的说法,是参考了崔浩所撰《国史》的,并且,《南齐书·魏虏传》还称:“虏甚讳之,有言其是陵后者,辄见杀。”也与崔浩被杀相互印证。那么,崔浩为何要替拓跋鲜卑制造一个李氏先祖?而假如崔浩曾经这样制造,拓跋鲜卑为什么会非常恼火(北人咸悉愤毒)呢?首先,崔浩试图建立一个士族等级森严的社会,让西晋以来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得以恢复,据《魏书·卢玄传》记载:“司徒崔浩,玄之外兄,……浩大欲齐整人伦,分明姓族。玄劝之曰:‘夫创制立事,各有其时,乐为此者,讵几人也?宜其三思。’浩当时虽无异言,竟不纳,浩败颇亦由此。”与此同时,崔浩还试图以潜移默化的办法促使鲜卑进行汉化,以汉文化改造并同化鲜卑族群,那么,给拓跋皇族寻找一个既尊崇又符合整体汉化进程的先祖,就成了他必须解决的问题。而最终将这个先祖定位于李陵,这与其通盘考虑有关:拓跋焘已经接受了道教太平真君的称号,寇谦之献上的《录图真经》即为神人李谱文所赐,而老子(太上老君)李耳就是汉族李氏的先祖,把拓跋贵族美化为国教神人后裔,符合崔浩“谄事狄君”的逻辑轨迹。但这种安排只是崔浩的一厢情愿,本来在北魏国内就有佛教与道教、国人与汉人、胡化与汉化之争,而将李陵托为鲜卑祖先起码会产生以下让人能够攻击的口实:拓跋鲜卑是汉族与匈奴族的混血儿,而这两个种族在鲜卑贵族看来都不值一提,当然会打击鲜卑贵族的自尊心。因此,如果《国史》案是崔浩被杀的导火索的话,这极有可能是一个原因;二是拓跋珪及拓跋什翼键时代的丑事:集中体现在拓跋部曾被灭国;拓跋什翼键被儿子弑杀;拓跋什翼键有可能纳了自己的儿媳;拓跋焘的爷爷拓跋珪有可能是他爷爷拓跋什翼键的儿子;拓跋珪强娶自己的姨母等等。然而,据《魏书》记载,崔浩本人非常小心谨慎,他的书法很好,他人托他书写急就章,中有“冯汉强”三个字,他总是要改为“冯代强”,以示尊崇北魏。如此小心谨慎的人岂能不知邓渊国史一案?且据高允称,崔浩《国史》的拓跋珪以前历史都采用邓渊史书,崔浩、高允只撰写了明元帝拓跋嗣和太武帝拓跋焘两朝,而且崔浩仅仅是总负责,因此,《国史》会出现拓跋部早期这些丑事的可能不大。

那么,即便是崔浩假托了让鲜卑不满的先祖李陵的话,也不至于受到如此惨烈的惩罚吧?那么,究竟还有什么原因导致在南北行将大战之前,拓跋焘下决心给予汉族士族高门一个沉重的打击呢?一则备受争议的史料也许能够给我们一个答案。

《宋书·柳元景传附柳光世传》记载:“元景从祖弟光世,先留乡里,索虏以为折冲将军、河北太守,封西陵男。光世姊夫伪司徒崔浩,虏之相也。元嘉二十七年,虏主拓跋焘南寇汝、颍,浩密有异图,光世要河北义士为浩应。浩谋泄被诛,河东大姓坐连谋夷灭者甚众,光世南奔得免。太祖以为振武将军。”这段记载给我们透露出一个惊人的消息,那就是:在宋文帝计划北伐前,具体的说,就是在元嘉二十七年二月拓跋焘南下进攻汝南、颍川之时,崔浩试图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政变!史家对这条史料,不少报着怀疑的态度,甚至司马光也没有在《资治通鉴》中采纳,但本着还原历史的态度,对于这条史料还应认真加以分析:1、从拓跋焘给宋文帝写的信中可以看出,刘宋在计划实施北伐之前,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宋文帝当多次派人前往北魏国内进行策反和煽动,崔氏家族与河北诸多大族有姻亲等关系,比如崔浩的岳母就是刘宋镇北将军王懿的妹妹等等,刘宋线人通过河北大族与崔浩接上头,并不是没有可能;2、当时的北魏兵锋甚锐,统一了北中国,但看似强大的帝国却危机四伏:一是迅速膨胀,引起兵员不足;二是迅速扩大的领土内各族民众众多,民族矛盾激化,盖吴起义即是一例;三是统治阶级上层勾心斗角,刘洁一案就是集中体现;在刘宋北伐之初,拓跋焘不知宋文帝的底线,曾说河北之地任宋军出入,并说自己退保阴山,这不是随口之言;四是北伐柔然的威胁并没有消除,在上次北伐中,柔然势力包围了东线拓跋那,差一点将魏军东路军吃掉,后因柔然主错误判断而远远遁逃,虽然柔然损失了大量辎重,但魏军并没有达到拓跋焘全歼柔然主力的战役目标,柔然人还在,随时就会卷土重来,在国内这种大形势下,崔浩发动政变不是没有可能;3、轻视这一史料的人妄称这是柳光世为了得到宋廷重任而编造的,柳光世编造一出并没有成功的政变,所为何来?这完全是书生之见。4、从拓跋焘发起这场大狱的突然性和规模、残酷上看,决非树立多年的《国史》碑刻所致,与处理叛逆行动相合——但有人说,如果崔浩真的有叛逆行为,拓跋焘自然会正大光明地以叛逆之罪处罚他,为何要遮遮掩掩地以《国史》为名呢?并以此作为反驳崔浩可能叛逆的理由。其实,这又是迂腐之论:崔浩以司徒也就是相国之尊,在汉族士大夫和基层群众中享有巨大的声望,长期以来是拓跋焘的左膀右臂,假如在刘宋大敌当前之际,拓跋焘真的对外宣称连崔浩都要背叛自己了,陷于被动的不是别人,正是拓跋焘自己!因此,即使崔浩有发动政变的阴谋,也不足以排除拓跋焘以《国史》为借口将其诛杀的可能性。另据《宋书·鲁爽传》记载,在拓跋焘南下之前,“或告焘,鄴民欲据城反,复遣(鲁爽七弟鲁秀)检察,并烧石虎残宫殿”云云,从时间上看,邺城民变与崔浩被杀时间非常接近,此处似也可作一旁证。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98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98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