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刘义隆再次北伐的想法已经酝酿了多年,如今,他决心付诸实施,他再次召集群臣商议,朝中立即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是支持。以丹阳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彭城太守王玄谟、尚书吏部郎袁淑等人为代表,这些人基于不同的心态支持宋文帝的意见:徐湛之作为皇亲国戚,且有历史污点,如今对宋文帝言听计从;江湛(是宋文帝的亲家,他的长子江恁娶了宋文帝的第九女淮阳长公主)是典型的文人,他支持宋文帝北伐应该基于恢复河山、还于旧都的理想化的动机;王玄谟祖籍北方,属于晚渡伧人,以北伐来建功立业当是他考虑的首选;而袁淑则素来喜欢说大话,支持皇帝北伐更多的还是献媚。袁氏与琅邪王氏和刘宋皇室都有着很深的渊源,袁淑的姑父是王弘,姨表兄是刘湛,宋文帝最宠爱的儿子刘浚还问他叫舅舅,此人长期在刘义庆的幕府,是名典型的文士,当宋文帝谈及北伐之事时,袁淑也在座,他从容说道:“如今当在泰山鸣锣开道,席卷赵魏,臣遭逢千年难遇的际遇,愿意奉上《封禅书》一篇。”说得宋文帝心花怒放,禁不住咧嘴笑道:“封禅,那是盛德之事,朕如何能够担当啊!”说是说,但宋文帝的心里是美滋滋的,《宋书·礼志三》就记载:“宋太祖在位长久,有意封禅”,可见,收复失地,建功立业,封禅泰山,也成为了宋文帝决心北伐的内心驱动力。另一种是反对。以太子刘劭、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护军将军萧思话、左军将军刘康祖等人为代表。刘康祖说:“今年已经晚了,请求等到明年再议。”宋文帝反驳道:“北方人民受索虏的压迫,起义的人处处皆是,不马上行动,将打击心向大义的人们,不行!”沈庆之说:“我们是步兵,敌人是骑兵,难以相抗。檀道济两次行动都无功而返,到彦之也是大败而还。王玄谟等人才能超不过二人,兵力又不及过去,恐怕会再次挫伤军威。”宋文帝回答:“我军两次失败,都是有原因的,檀道济不过是为了豢养敌寇,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到彦之在出征途中得了重病,不得不退。敌人的有利条件不过就是马匹,如今夏天洪水滔天,河道畅通,我军舰直抵碻磝城下,守军肯定会退去,滑台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堡垒,肯定能够攻下。攻克了这两座城池,屯聚粮食,招抚人民,虎牢和洛阳自然难以固守,等到冬初,我们就会建立巩固的防守,敌人即使再渡过黄河,只会成为我们的俘虏。”陈庆之又坚持认为不可。宋文帝让徐湛之和江湛二人与他辩论,但陈庆之却说:“治国就如同治家,耕田的事要询问奴才们,织布的事要问问婢女们。陛下如今要讨伐敌国,却与这些白面书生们坐而论道,如何能够成功!”宋文帝哈哈大笑,不过,还是对陈庆之的话不予理睬。在北伐这一重大决策上,我们看不到太尉刘义恭的意见,其实,这本身也说明刘义恭是反对的,但是,刘义恭深知宋文帝的脾气,长期以来,他已经习惯于夹着尾巴做人,不敢出头了。

听到宋文帝将要北伐,拓跋焘依然那么狂妄,他给宋文帝去信说道:“我们两国彼此和好了很久,可是,你却一直贪心不足,引诱我边境居民,逃到你那里的,你要减免七年的赋税。今年春天,我去南方巡视,顺便看看我的那些个逃亡的人民,将他们驱赶回来。自天地开辟以来,争夺天下的,不只是你我两人。如今我听说你将前来,如果能够来到中山和桑干河流域,你随意,你来了,我也不迎接,你离去,我也不送。如果你厌倦了你的地盘,可以来平城居住,我去扬州住,可以博博土地,我们这里的人说换叫博。你已经年过五十了,还从未出过远门,虽然你也会走路,但见识不过象个三岁小孩,怎知我鲜卑常在马背上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好东西送你,今送上十二匹白鹿马还有毛毡、药物等。你来的话,如果缺乏马匹,可以乘坐;路途遥远,也许会水土不服,可以吃药。”

八十六、崔浩之死(1)

就在刘宋朝廷如火如荼地准备北伐、南北双方行将展开一场你死我活的对决之际,北魏朝廷却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北魏司徒崔浩被处死了!

事情的起因还在于由崔浩主持编撰的北魏前期历史《国书》。公元429年,拓跋焘曾命令崔浩及其弟弟崔览及高谠、邓颖、晃继、范亨、黄辅等人将邓渊的《国记》续写完成,凉州平定以后,拓跋焘又让崔浩监秘书事,以中书侍郎高允、散骑侍郎张伟参与著作,续成前记。当时拓跋焘曾要求说:“一定要实事求是。”《国书》撰写完毕后,著作令史闵湛、郄标二人为了巴结崔浩,建议将崔浩主持撰写的《国书》镌刻在石头上,以彰显史书的直笔。当时,高允听说后,对著作郎宗钦说道:“闵湛、郄标所为出现一点差错,恐怕就会给崔氏带来灭门的惨祸,我等也将跟着遭殃了!”崔浩原来曾亲自给《易经》、《论语》、《诗经》、《书经》作注,闵湛、郄标二人上书拓跋焘称:“过去,马融、郑玄、王肃、贾逵所作的注释都不如崔浩的精审,请求将崔浩的注释颁布天下,令后生学习,并请求下令让崔浩再为《礼记》和《左传》作注,让后生们能够学习到真义。”于是,在拓跋焘和崔浩的同意下,在平城郊区的天坛东三里处修筑了一个《国书》和崔浩所注的《五经》碑林,方圆一百步,用了三百万劳力才宣告完成。据《北史·崔浩传》记载,功成之后,拓跋焘的太子拓跋晃连连称善,对此举表示赞赏。

然而,拓跋焘南下后,四月十三日回到平城,到六月十日即突然下诏诛杀了崔浩!如果将揭发、审讯、调查、圈定处死人员等日子都计算在内的话,拓跋焘应该是在回到平城不久即着手处理崔浩了,那么,在拓跋焘南下过程中,身居平城的崔浩究竟做了些什么让拓跋焘突然下此毒手呢?刊石颁布《国书》并非一日之功,当经过了数年之久,那么,何以此时触动了拓跋焘的神经了呢?让我们先看《资治通鉴》和《魏书》的记载:

《资治通鉴》称,由于《国书》在记述北魏皇室祖先事迹的时候,十分详实,列在大路之上,往来人等都指指点点,让鲜卑人都非常恼火,纷纷向拓跋焘打小报告,以为崔浩这是在宣扬北魏皇室的丑事。《魏书·崔浩传》则称:“浩尽述国事,备而不典。”大致可以翻译为:完备而不典雅。因而引起了拓跋焘大怒,命令有关部门逮捕崔浩和有关秘书郎等人。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98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98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