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跨越公元445年到公元446年的盖吴大乱,不仅让上邽各族民众、河东蜀薛氏、王元达、安定卢水胡发生动乱,而且,由于梁会的招引,仇池氐王杨文德也再度从汉中进至葭芦城,招诱仇池的氐、羌,武都等五郡氐人都纷纷响应,但是,仇池王国之所以能够存续下来,就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正确的外交方针和四分五裂的外部环境,这三点缺一不可,如今,杨文德虽然还是氐族大多数群众认可的氐王,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曾经有利的外部坏境,也就难以有所作为了。到公元448年1月,北魏仇池镇将皮豹子率领各路魏军进击葭芦城,杨文德兵败逃归了汉中,当时雍州刺史刘骏镇守襄阳,刘骏派人将他逮捕送到了建康,杨文德以兵败失土而被免官、削去爵位。皮豹子俘获了杨文德的妻子、部属以及杨保宗所娶的魏国公主,当初杨保宗密谋叛魏的时候,魏国公主还劝说他叛乱,有人对公主说:“为何要背叛父母之国?”公主回答:“事情成功了,我就是一国之母,岂是一个小小的县主能比得过的!”拓跋焘听说后,恨得牙疼,如今,将其赐死。

在仇池杨文德试图反攻仇池的同时,受盖吴之乱的影响,北魏全国各地也都显现出不稳的现象:主要是一直与处于半独立状态的并州胡人也发生了叛乱。南北朝时期,在史籍中出现较多的就是并州的“山胡”,又被称为“稽胡”,按照分布的地域,又有汾胡(汾州,郡治蒲子,山西隰县东北)、西河胡(居西河郡界,郡治山西汾阳县)、离石胡(居离石县界,今山西离石县)、秀容胡(居秀容郡界,郡治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吐京胡(亦称石楼胡,居吐京郡界,郡治吐京县,今山西石楼县)、并州胡(居并州界,州治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等等称谓,据《周书·稽胡传》称,“自离石(今山西离石县)以西,安定(今陕西子长县,旧安定县)以东,方七八百里,居山谷间,种落繁炽”。但不限于此。史书提到稽胡一个非常奇怪的民俗:未嫁女婚期定下后,要与众多的情人幽会话别,女人的情人越多,男方脸上越光彩,但结婚以后,对女方就管束得比较严了。

整个北魏时期,并州胡人的叛乱此起彼伏,虽然一直连绵不断,但却最终都被镇压了,原因之一就是胡人各个部落之间缺乏协同,无法形成有效的战斗力。拓跋珪时代,最初归附北魏见诸史册的山胡是:登国六年(公元391年)十二月,山胡酋大幡颓、业易于等率三千余家降附,其后,到天兴二年,西河胡帅护诺于归附等等(见《魏书·太祖本纪》);而最初叛乱的则是登国九年(公元394年)业延在北秀容(今山西朔县西北)击破山胡高车门等;(《魏书·庾业延传》)到天兴元年三月,离石胡帅呼延铁、西河胡帅张崇等聚党数千人叛,庾岳讨平。为了加强对并州胡人的控制,拓跋珪还设置了离石军镇和离石护军等。明元帝刚刚继位,就派遣周观率众出巡西河离石,镇抚山胡,不久又下诏命令北新侯安同等持节到并、定二州及诸山居杂胡、丁零地区,访贫问暖。永兴五年(公元413年)十月,吐京胡和离石胡叛乱,魏军进击失利,刘洁身负重伤被俘,但到第二年,魏将楼伏连又诱使西河胡曹成等人攻杀了赫连勃勃设置的吐京护军及其守军三百余人,不久,河西胡头领刘遮、刘退孤也率部落等万余家,渡河归顺北魏。可是,又过一年,到神瑞二年(公元415年),河西饥胡却又在上党叛乱,推举胡人白亚栗斯为主,又立刘虎为王,后被公孙表、叔孙建等击破。与白亚栗斯叛乱的同时,河西胡刘云等人却又率领数万户归顺北魏。拓跋焘继位后,并州胡人还是时叛时降,有叛有降。神麚元年(公元428年),并州胡头领卜田谋反被杀,(此据《魏书·太武本纪》,《魏书·王建传附王斤传》记作“田卜”);延和三年(公元434年),讨伐山胡白龙,由于拓跋焘非常轻视白龙,经常与数十骑登山临险,白龙见此情形,在数十处提前设伏,将拓跋焘打下马来,亲随陈建以身遮挡着拓跋焘,身中数十处刀伤,大呼杀死数名敌人,拓跋焘几乎遭遇不测,有了这次惊险,不久,魏军消灭了这支叛胡,不仅斩杀了白龙,还实施了屠城。

在盖吴起事之前,拓跋焘就已经着手讨伐那些尚未臣服的吐京胡了,《魏书·世祖本纪》记载,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5年)二月,拓跋焘亲自到吐京,讨伐迁徙叛胡,将他们送交郡县。如今,平定了盖吴之乱,拓跋焘即于太平真君八年(公元447年)一月,下诏命令征东将军武昌王拓跋提、征南将军淮南王拓跋他前去讨伐,无法取得进展。山胡曹仆浑等西渡黄河,依托崇山峻岭固守,又联络朔方诸胡。拓跋提等人跟踪追击,二月,高凉王拓跋那等人从安定讨平朔方胡,于是,就与拓跋提等人的军队会师,一起进攻曹仆浑,将其斩杀,投崖而死的山胡将近一万。《魏书·道武七王传·阳平王熙附他传》称,拓跋他是拓跋嗣三弟拓跋熙的长子,身高八尺,武艺过人,美貌敦厚,是拓跋焘的堂兄弟。

在大规模讨伐山胡的同时,鉴于平城近郊城塞功臣浩大、征发民众过多,拓跋焘下令停止了这项工程,并到定州、上党等地巡视,诛杀二千多家潞县叛民,将五千多家河西离石民众、三千多家定州丁零都迁到了平城。

在稳定国内的同时,拓跋焘还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西域。

要想对拓跋焘时代的西域有些印象,就必须深入了解一下此前西域的历史。在中国历史典籍中历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上的西域是指中亚地区,狭义是指中国新疆地区。西域诸国在西汉文帝以前的历史我们所知不多,根据《穆天子传》、《史记》及希罗多德《历史》记载,大致可以确定的是,月氏原游牧于河套地区,后势力向西扩张至阿尔泰地区,并将蒙古高原的匈奴臣服,后匈奴冒顿杀父自立,逐渐强盛,将月氏从原地赶走,大部分赶到了伊犁河、楚河流域,被称为大月氏,小部分向南迁至甘肃青海一带,被称为小月氏,小月氏称为匈奴别部,有人认为,就是后来建立北凉政权的卢水胡。大月氏到伊犁河伊塞克湖地区后,又将居住于此的塞种赶到锡尔河北岸。匈奴赶走月氏的同时,又将新疆塔里木盆地周边二十六个绿洲国家吞并。月氏西逃过程中,杀死了哈密附近一个小部落乌孙的王,四十年后,乌孙王子借助匈奴的力量再度向西进攻月氏,将大月氏又从伊犁河伊塞克湖地区赶走,大月氏越过位于乌兹别克费尔干纳的大宛,西迁至阿姆河北岸的粟特(即乌兹别克撒马尔干),不久,又渡过阿姆河击败了大夏(即巴克特里亚王国,兴都库什山以北阿富汗东北部地区,是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建立的庞大帝国东部统治中心,帝国瓦解后在东方建立的希腊式王国,也是吐火罗,这里是雅利安人的故乡)。在张骞出使西域时,大月氏还在伊犁河伊塞克湖地区,但他被匈奴扣留了整整10年,脱逃后,张骞不辱使命继续西行,但此时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蒙古高原至阿尔泰、河西走廊、新疆东北部地区处于匈奴控制之下,伊犁河伊塞克湖地区是崛起但臣服于匈奴的乌孙,乌孙西偏北是臣服匈奴的康居,乌孙西南是大宛,大宛西是大月氏。张骞到达大月氏后,无法说服大月氏王夹击匈奴,只好折返,在返程途中又被匈奴扣押了1年多,张骞才得以逃回,张骞回到汉朝后,给汉武帝写了一篇详细的报告,报告中记载了中亚10个国家:康居、奄蔡、大月氏、乌孙、大宛、安息、条支、黎轩、身毒、大夏,前四者是游牧国家,后六者为土著。这10个国家从东往西依此为:最北一线,乌孙、康居、奄蔡,这三国在西起亚速海,东至伊犁河流域游牧;中线:大宛(定居,在乌孙西南、康居东南)、大月氏(大宛西,游牧);南线:大夏(大月氏东南、安息东北)、安息(即帕提亚,大月氏西南,大致在今伊朗东北部、阿富汗西北部、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一部)、条支(在安息的西面,即叙利亚塞琉古王朝)、黎轩(在安息的西南,即埃及托勒密王朝)、身毒(大夏和安息东南,即古印度)。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97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97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