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魏军这支突击部队进展迅速。

十几天之后,到了八月二日,前线即传来捷报:永昌王拓跋健率领的先锋部队虏获了北凉二十多万头牲畜。

北凉主沮渠牧犍听说有北魏大军朝姑臧扑来,他不禁大惊失色,脱口而出:“这又从何说起!”他采纳了尚书左丞姚定国的主意,决定固守城池,并向柔然派出使节求救,又派遣弟弟、征南大将军沮渠董来率领一万多人前去抵抗,可是,这一万北凉军队岂是如狼似虎的魏军对手?还未经厮杀,看到魏军呼啸而来,这支部队即自行溃散而逃。前锋统帅刘洁听信了占卜家的预言,认为时辰不利,没有乘胜追击,沮渠董来率领溃兵这才得以逃回了姑臧城中。拓跋焘听到前线的汇报,不禁大怒,暗暗对刘洁怀恨在心。

八月四日,拓跋焘本人即来到了姑臧城下,他派人敦促沮渠牧犍出城投降。沮渠牧犍听说柔然即将对北魏边境发起进攻,寄希望于拓跋焘会回师解救老窝平城,遂拒绝了拓跋焘的要求,闭城固守。但他的侄儿沮渠祖却越城投降了魏军,拓跋焘得以了解了姑臧城内的虚实,他下令分出一部军队将姑臧城团团围住,又给源贺拨出一部分军队前往姑臧周边地区招降四部鲜卑,在源贺的劝诱下,西部鲜卑共计三万多帐篷的部众归顺了北魏,北魏又获取了十余万头牲畜,拓跋焘得以集中兵力从容进攻姑臧城。

拓跋焘来到姑臧后发现,姑臧城外水草丰美,并非李顺所言,在出师之前,太子拓跋晃也曾对此有疑问,拓跋焘在姑臧城下给拓跋晃写信说:“姑臧城东西门外,泉水从地下涌出,在城北汇合,水势如同大河,除灌溉之外,余水流入沙漠,这里根本就没有干燥之地,特意写下这些,让你放心。”时年12岁的拓跋晃接到父亲的书信,对侍从们说:“(李顺、古弼等人)身为人臣竟然如此不诚实,这岂是尽忠?我听他们说后也曾犹疑,但父亲却毅然决然出师了。他们几乎误了国家大事,说那些话的人还有什么脸面再见到父皇啊!”拓跋焘心中当然也对李顺非常不满,他对崔浩说:“爱卿昔日说的话,今天算是应验了。”崔浩趁机回答:“臣下不敢不说实话,我一向如此。”

九月二十八日,魏军一直将姑臧城包围了近两个月,姑臧外无救兵,而魏军没有丝毫退去的意思,这一天,沮渠牧犍的侄儿沮渠万年率领所部出城投降了魏军,城内顿时瓦解。沮渠牧犍自行捆绑,率领五千多文武百官步出城外投降,拓跋焘亲自解开了他的绳索,接收了城内二十多人及不计其数的珍宝。拓跋焘晋封秃发保周为张掖王,命令他与龙骧将军穆罴、安远将军源贺率军到凉州各地,凉州各族少数民族又有数十万人投降了北魏。

沮渠牧犍投降、魏军占领姑臧及其周边地区以后,凉州尚有四座中心城市没有投降,自东南向西北,分别是:乐都,由其弟、乐都太守沮渠安周驻守;张掖,由其弟、秦州刺史、都督丹岭以西诸军事、领张掖太守的沮渠宜得驻守;酒泉,由沮渠牧犍的弟弟、沙洲刺史、都督建康(甘肃省高台县)以西诸军事、领酒泉太守沮渠无讳驻守;敦煌,由他的堂弟、敦煌太守沮渠唐儿驻守。

魏军占领姑臧以后,拓跋焘命令镇南将军奚眷率军西上进攻张掖,命令镇北将军封沓率军南下进攻乐都。张掖太守沮渠宜得自知不敌,焚烧仓库,向西逃往酒泉,奚眷率军跟踪追击,沮渠无讳、沮渠宜得搜集残余部众,继续西逃至晋昌(甘肃省安西县),从那里又逃到敦煌,投靠沮渠唐儿。南路魏军同样取得了胜利,北凉乐都太守沮渠安周也是不战而逃,向西逃入吐谷浑,封沓掳掠了数千户当地居民而回。

唇亡齿寒。

与北凉结好的柔然、吐谷浑、仇池当然不愿看到拓跋焘消灭北凉,他们根据各自自身的情况分别采取了相应的举动:柔然和仇池位于魏军主力攻击范围之外,两国在拓跋焘兵临姑臧期间均出兵魏境,企图牵制魏军,柔然大举南下,而仇池则出兵北上,企图夺取4年前丢失的上邽。由于吐谷浑与北凉紧邻,它不仅不敢进击魏军,相反,当吐谷浑王慕利延听说魏军攻克姑臧以后,吓得魂不附体,率众越过沙漠西逃,拓跋焘以其兄慕璝曾生擒大夏主赫连定,派出使节前去安慰,让他又回到了旧地。其实,当时的魏军转战数千里,首尾不能兼顾,战略态势并不容乐观,好在是,数年来,拓跋焘早已未雨绸缪,为今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是提前打击柔然,企图最大限度地削弱其南下的冲击力;二是提前占领上邽要地,封住仇池搅乱关中的触角;三是提前进攻上洛,堵住刘宋雍州之军可能北上关中的通道;四是继续结好刘宋,以免刘宋趁机兴风作浪。与此同时,身在姑臧的拓跋焘在凉州这一局部地区,也采取了比较正确的战略,那就是:集中全力对付北凉残余势力,避免过多树敌,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北凉残余势力穷追猛打,在奚眷兵不血刃占领酒泉、张掖等地、将沮渠无讳等人赶到遥远的敦煌以后,拓跋焘任命弋阳公元洁镇守酒泉,并在武威、张掖等地也都安排了守将;另一方面,封沓在赶走乐都太守沮渠安周以后,并没有占领乐都,而是那里撤离了,其用意就在于,这里毗邻吐谷浑及羌族部落,此时的拓跋焘尚不愿魏军深陷到与吐谷浑等势力争斗的泥潭中,此时派人安抚吐谷浑同样出于这一目的。

拓跋焘在姑臧城内大宴群臣,他对大家说:“崔浩智慧超群,已不足为奇,而伊馛乃一武士,他的见识竟然与崔公相同,这就非常难能可贵了。”然后,他回过头来,对崔浩说:“伊馛的头脑如此,一定能做到王公将相的位置。”崔浩回答:“是啊,何必非要读书?卫青、霍去病也没读过什么书,但都能建功立业,位至王公大臣。”拓跋焘笑着说:“确实如此。”后来,伊馛位至司空、领太子太保,真的做到了三公。从《魏书·伊馛传》等处的记载上看,拓跋焘此次灭凉,是带着崔浩了的,这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拓跋焘对这一战的重视程度。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94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94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