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灭亡北凉(3)
拓跋焘的这次北伐并没有达到在远征北凉之前重创柔然的预期目的,相反,魏军还在撤退过程中损失惨重,可以说是得不偿失。不过,拓跋焘也并非一无所得。这次北伐是魏军时隔9年以后对柔然腹地的第一次火力侦察,获取了柔然国内的第一手资料,也展示了魏军的实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威慑柔然的作用。
拓跋焘从七月北伐到十二月才回到平城,第二年,即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一月,他即巡视东部,到了定州;三月,他又下诏命令卫大将军、乐安王拓跋范派遣雍州刺史葛那率军进攻刘宋的上洛(陕西省商县),刘宋上洛太守镡长生弃城而逃,同月,拓跋焘回到平城。氐王杨难当的侄儿杨宗保被杨难当囚禁几年后,又被释放,镇守董亭(甘肃省武山县),也就是在这一月,杨宗保与哥哥杨保显一起从董亭逃亡北魏,拓跋焘以杨宗保为都督陇西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秦州牧、武都王,镇守上邽,并将魏国公主嫁给他做妻子;封杨保显为镇西将军、晋寿公。
一切准备就绪,而北凉方面也传来了足以让拓跋焘出兵的口实:据说,北凉主沮渠牧犍与他的嫂子李氏通奸,更让人作呕的是,沮渠牧犍的三个兄弟都与这位李氏有染,而且,李氏又与沮渠牧犍的姐姐一起给武威公主下毒!拓跋焘得知此讯后,立即下令从魏国国内派遣解毒医生,乘坐宫廷专用的快车,不分昼夜赶到了姑臧,将武威公主救活。拓跋焘下诏征召李氏,但沮渠牧犍拒不奉送,反而给了李氏很多财物,将她转移到了酒泉。另外,北魏每次向西域派遣使者,都命令沮渠牧犍护送,使者们从西域归来,也把姑臧作为中途歇脚之地。这次,使者回到平城向拓跋焘报告说:“在姑臧的时候,沮渠牧犍身边的人说,‘我们主上听柔然可汗说,去年,魏主讨伐柔然,人马死伤惨重,大败而还,柔然还生擒了魏主的弟弟拓跋丕。我们主上非常高兴,将这一消息在国内公布。’我们还听说,柔然可汗还派出使者向西域各国说,魏国已经削弱,如今天下只有柔然最强,如果魏国使节前来,不要再供应他们了。西域各国很多都怀有二心。”拓跋焘听了,派遣尚书贺多罗前往北凉探听虚实,贺多罗回来以后,报告说沮渠牧犍虽然表面上非常恭顺,但是内心却怀有二心。贺多罗此行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侦查北凉的虚实;二是回来继续给拓跋焘伐凉制造口实,以说服朝中的反对派,可以说,他圆满完成了任务。
《魏书》记载,沮渠蒙逊“性淫忌,忍于刑戮,闺庭之中,略无风礼。”又说沮渠牧犍的姊妹们“皆为左道,朋行淫佚,曾无愧颜。”《北史》照抄《魏书》的记载,几乎一字不差。如果单凭《魏书》、《北史》,前有昙无谶事件,后有三兄弟轮番与嫂子通奸之事,沮渠蒙逊父子和北凉宫廷给我们的印象非常不堪。然而,我们从《十六国春秋》、《宋书》中却没有一点类此的记载,相反,《十六国春秋》称沮渠蒙逊“好学,涉群史,雄烈有英略。”称沮渠牧犍“聪颖好学,和雅有度。”《宋书》也记载了沮渠蒙逊父子在与刘宋交往过程中,孜孜以求的不是金钱和美女,而是书籍和文化:《宋书》:“(元嘉)三年,……请《周易》及子集诸书,太祖并赐之,合四百七十五卷。蒙逊又就司徒王弘求《搜神记》,(王)弘写与之。”“(元嘉)十四年,茂虔(沮渠牧犍)奉表献方物,并献《周生子》十三卷,《时务论》十二卷,《三国总略》二十卷,《俗问》十一卷,《十三州志》十卷,《文检》六卷,《四科传》四卷,《敦煌实录》十卷,《凉书》十卷,《汉皇德传》二十五卷,《亡典》七卷,《魏驳》九卷,《谢艾集》八卷,《古今字》二卷,《乘丘先生》三卷,《周髀》一卷,《皇帝王历三合纪》一卷,《赵匪攵传》并《甲寅元历》一卷,《孔子赞》一卷,合一百五十四卷。茂虔又求晋、赵《起居注》诸杂书数十件,太祖赐之。”同时,《资治通鉴》也称沮渠牧犍特别喜爱文学,当时的北凉号称“多士”。那么,沮渠牧犍究竟是不是一个荒淫之主呢?抑或这些所谓的口实不过是拓跋焘精心策划的诬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