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四十一、量沙惑敌

不过,在欣喜之余,对于拓跋焘而言,不是没有一点忧虑。

元嘉七年下半年到彦之撤退之后,宋军并没有因之而一泻千里,他们在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仍然还在坚守,与魏军胶着。因为,他们在等待着他们的希望,他们知道,宋文帝刘义隆已经命令都督征讨诸军事的檀道济率军北上,展开第二次北伐,而檀道济在接到命令之后,也已率部日夜兼程北上,他们的目的地是驻有大量宋军的黄河要塞——滑台!

然而,正如前述的那样,宋文帝刘义隆原本对到彦之寄予厚望,武库之中几乎全部的精良装备都配备给了他,而他却不战将这些装备都抛弃在了历城城下,到彦之败退之后,宋文帝刘义隆曾在一次公开场合询问武库中还有多少甲仗,当时在座的不仅有朝廷近臣,还有北方降将,刘义隆开口之后就后悔了,因为他估计武库中的兵器铠甲也是所剩无几了,负责掌管武库的库部郎顾琛撒谎说:“尚有十万人的兵器铠甲。”刘义隆听了,心领神会,连连称善。

檀道济所部作为宋文帝刘义隆的非嫡系部队,在这种情况下,他的部队兵员和武器都不是一流的。而且,此时的魏军已经解决了洛阳、虎牢等地的战斗,兵力更加集中,相反,宋军却士气低落,可想而知,檀道济的压力是多么的大。

元嘉八年(公元431年)1月,檀道济率领的北伐军进抵前线,并完成了战斗准备,1月15日,他率领宋军从清水逆流而上,解救被围近两个月的滑台,魏军叔孙建、长孙道生率军抵御。1月16日,檀道济所部进至寿张(山东省东平县西南),遭遇叔孙建率领的魏军,檀道济与待罪立功的宁朔将军王仲德、骁骑将军段宏率领宋军给予魏军迎头痛击,大破屡战屡胜的魏军,一直转战到高粱亭(今地不详)。北魏宁南将军、济州刺史、寿昌公悉颊库结率军与宋军激战,檀道济出奇制胜,派出段宏和禁卫军将领沈虔之等人率领奇兵突袭魏军,阵斩了悉颊库结。

宋军的舰队转斗而前,一直进入济水。二十多天内,双方发生了三十多次惨烈的战斗,宋军胜多败少。宋军进抵历城(山东省济南市),叔孙建下令魏军骑兵不断劫掠、焚烧宋军的粮草,宋军很快就出现了断粮,无法继续前进,这让安颉、司马楚之等人能够全力进攻滑台,魏主拓跋焘再派楚兵将军王慧龙率军增援。到元嘉八年2月,已经坚守三个月的滑台宋军也早已断粮,主帅朱修之与将士们都饥饿难耐,一起用烟将洞中的老鼠熏出,吃掉老鼠果腹。2月10日,魏军终于攻克了滑台,生擒司徒从事中郎朱修之、东郡太守申谟,同时被俘的还有一万多宋军将士。申谟是原石赵帝国侍中申钟的曾孙。朱修之的母亲一直在为北方的儿子担心,也就是在这一天,老母亲干瘪的丨乳丨房竟突然流出了乳汁,她哭着对家人说:“我已经老了,今日竟突然流出了乳汁,我儿一定是出事了啊!” 朱修之被俘以后,拓跋焘非常赞赏他忠于职守,授予他侍中之职,并将宗室之女嫁给了他,后被任命为云中镇将。

2月22日,拓跋焘回到平城,他向太庙告捷,兴奋之余,他下令对全部将领和百官都进行赏赐,全部参战士兵家庭都免除十年的赋税。当时,北魏南方地区发生洪灾,饿死了很多百姓,尚书令刘洁上书,请求拓跋焘哀怜百姓,拓跋焘下令免除全国百姓一年的赋税。

滑台陷落后,檀道济也开始从历城南撤。有投降魏军的宋军士兵向魏军报告说:“宋军已经断粮了!”得知这一情况,魏军开始南下追击。此时,宋军的情况万分危急,全军将士都是人心惶惶,行将崩溃。檀道济利用夜晚,命令士兵们象量粮食一样一斗一斗地量沙子,一边量,一边高声报出数字,然后,将军中所剩无几的一点米覆盖在量好的沙堆之上。等到天明,魏军遥遥望见宋军军营里一座座“粮垛”,高呼上当,将那个宋军降卒诛杀。当时,宋军人数很少,而魏军却是人数众多,骑兵部队黑压压地从四面八方朝宋军压来,檀道济大智大勇,他下令全军将士都全副武装,而唯独他自己却只穿了一件白色的便服,还坐着轿子,就这样,宋军大摇大摆地从城内出来,慢腾腾地行军。魏军担心有埋伏,竟然不敢接近,始终没有发起攻击,宋军这才得以顺利逃出虎口。

檀道济虽然没有收复滑台及黄河以南的失地,但他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气定神闲,表现出的那种大将之风,将宋军带出了死地,这不仅让他在刘宋朝廷威名大震,也足以使对手肃然起敬,北魏军民对他都非常忌惮,曾将他的画像当作驱除恶鬼的凶神恶煞来供奉。回国之后,宋文帝刘义隆加封他为司空,让他回到了江州驻地浔阳。

青州(治所东阳,山东省青州市)刺史萧思话是刘义隆的表兄弟,元嘉五年在他年仅27岁时就被任命为青州刺史,当他听说檀道济已经率军南归后,吓得魂不附体,决定弃城逃到险要地带自保,济南太守萧承之反复劝阻,但萧思话不从,2月26日,他率军弃城逃往东阳东南的平昌(山东省诸城县),他的参军刘振之镇守下邳(江苏省邳州市),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弃城而去。结果,魏军并未继续东进和南下,而东阳城内囤积的物资在萧思话退走后,全部被乱民焚毁,宋文帝刘义隆大怒,将他召回京师,逮捕下狱。

听说滑台陷落的消息,宋文帝百感交集,他写下了感怀诗一首,以抒发内心的不平之气:“逆虏乱疆埸,边将婴寇仇。坚城效贞节,攻战无暂休。覆沈不可拾,离机难复收。势谢归涂单,于焉见幽囚。烈烈制邑守,舍命蹈前修。忠臣表年暮,贞柯见严秋。楚庄投袂起,终然报强仇。去病辞高馆,卒获舒国忧。戎事谅未殄,民患焉得瘳。抚剑怀感激,志气若云浮。愿想凌扶摇,弭旆拂中州。爪牙申威灵,帷幄骋良筹。华裔混殊风,率土浃王猷。惆怅惧迁逝,北顾涕交流。”但是,除了感伤以外,他又能做什么呢?检讨这次失败,实际上根本原因还在他自己。王夫之《读通鉴论》在总结宋文帝的这次北伐时有一段中肯的评价:“元嘉之北伐也,文帝诛权奸,修内治,息民六年而用之,不可谓无其具。拓跋氏伐赫连,伐蠕蠕,击高车,兵疲于西北,备驰于东南, 不可谓无其时,然而得地不守, 瓦解退缩兵歼甲弃, 并淮右之地而失之, 何也? 将非其人也。”

与伤感的宋文帝相反,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却内心充满了喜悦。北魏冠军将军安颉率军北撤后,拓跋焘才从宋军俘虏口中得知,当时,宋文帝在北伐之初曾告诫诸将说:“如果北魏南方军区进行战争动员的话,趁魏军尚未南下,我军就当率先渡过黄河,进攻魏国黄河以北地区;如果魏军没有动静,大军就驻扎在彭城不动。”拓跋焘对魏国群臣说:“你们大家都说我采用崔浩之计,先北后南,先进攻柔然,而不理睬宋军,是错误的,你们还曾惊慌失措,反复劝谏。常胜将军总是自以为自己比别人都强,其实,到最后,还是赶不上人家的谋略啊!”于是,他晋升崔浩为司徒。

北方的局势继续朝着有利于北魏的方向发展。

就在魏军与檀道济的宋军交手之际,两个苟延残喘的政权依然在相互缠斗。关中魏军停止攻势后,还在拓跋焘回平城的路上,夏主赫连定就开始进击西秦将军姚献,并将其击败,然后,他命令他的叔父北平公赫连韦伐率领一万兵力,西上进攻西秦盘踞的南安。夏军将南安团团包围,城内断粮,人与人相互厮杀,上演了一出人吃人的惨剧,看到城内难以坚守,西秦侍中、征虏将军出连辅政,侍中、右卫将军乞伏延祚,吏部尚书乞伏跋跋越城投降了夏军,西秦主乞伏暮末无计可施,只好抬着棺材出城投降,夏军将他与滞留在秦军的北凉原太子沮渠兴国一起送到了上邽。西秦太子司直焦楷逃到广宁,他哭着对父亲焦遗说:“大人受国重任,位居一方大员,如今国家有难,岂能不率领大众去消灭仇敌呢!”焦遗说:“现在主上已经被俘,我并不是贪生怕死,忘记了大义,只是想到起兵,只能加速主上被杀,不如选择皇族中的贤能之人,拥立他继承王位,前去讨伐夏国,也许会比较好。”于是,焦楷修筑高台,登台与众人盟誓,二十多天就召集了一万多部众,恰在这时,他的父亲焦遗却不幸去世了,焦楷无力单独举事,只好逃到了北凉沮渠蒙逊那里。

秦主乞伏暮末被送到上邽以后,到了这一年的6月,就被夏主赫连定所杀,与乞伏暮末一起被杀的还有西秦皇族500多人。西秦自公元385年立国,中间扣除归顺前秦的15年,至此灭亡,共计存续33年。

杀死秦主乞伏暮末之后,赫连定就率领上邽的十多万残余部众,离开上邽西上,打算从冶城(甘肃省临夏县西北)渡过黄河,进攻河西的北凉沮渠蒙逊,占据河西之地,远远地避开北魏。当夏军正从冶城渡河的时候,吐谷浑王慕璝派遣益州刺史没利延、宁州刺史拾虔(慕璝同母异父兄树洛干之子)率领三万骑兵,趁夏军渡过一半的时候,对其发起了突然袭击,大破夏军,并将夏主赫连定生擒,沮渠兴国受伤而死。8月,北凉沮渠蒙逊将自己的儿子沮渠安周送往北魏做人质,而吐谷浑王慕璝则派遣侍郎谢太宁将赫连定送往北魏请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加封慕璝为大将军,封西秦王,第二年,拓跋焘下令将赫连定诛杀。夏国灭亡距离它灭亡西秦仅有5个月,夏国自公元407年建立,共立国25年。

如今在北中国只剩下三个政权:北魏、北凉和北燕,还有两个地方割据势力:吐谷浑和仇池,目前,北凉、仇池、吐谷浑均对北魏表示臣服,只有辽西的北燕尚与北魏为敌。

五胡乱华的时代也将走到尾声。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92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92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