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拓跋焘采取了诱敌深入的策略,因黄河以南洛阳、虎牢、滑台、碻磝四座军镇魏军人数较少,他下令放弃黄河以南的土地,将守军全部撤回到黄河以北。七月四日,碻磝魏军撤离,十四日,滑台魏军撤离,二十六日,虎牢和洛阳的魏军也都弃城北撤。

于是,宋军不战而得到了黄河以南的土地,到彦之命令朱序之孙朱修之镇守滑台,尹冲镇守虎牢,杜预的玄孙杜骥镇守洛阳。宋军直抵灵昌津(即延津,河南省汲县古黄河渡口),在黄河南岸依此构筑堡垒,自东向西一直绵延到潼关。于是,司州、兖州全部落入宋军之手,大家都喜出望外,只有安北将军王仲德面露忧色,他说:“各位将军对北方的情况并不熟悉,肯定要落进敌人的圈套。敌人虽然不讲仁义,但却非常狡诈,现在别看他们撤出黄河以南北去,肯定是在集结兵力,等到黄河河面结冰以后,一定还会南下,岂能不让人忧虑呢!”

果然不出王仲德所料,拓跋焘丝毫没有闲着,他不仅任命杜超为相州刺史,统领诸军,到了八月,拓跋焘加封镇守蒲坂的安颉为冠军将军,命令他统帅诸军进攻宋军。战斗在西线最先展开。八月十二日,到彦之派遣部将姚耸夫率军渡过了黄河,进攻冶坂(河南省孟州市西北黄河北岸),宋军与安颉率领的魏军激战,姚耸夫战败,宋军伤亡惨重,被斩杀了三千多人,(《魏书·世祖本纪》记作“斩首五千级”,此处据《魏书·安颉传》)更多的人则投河而死。八月二十日,拓跋焘另派征西大将军长孙道生率军与丹阳王拓跋大毗会合,一起驻守黄河北岸,防御宋军北上。

宋军北伐也刺激了夏主赫连定收复失地的欲望。赫连定年少的时候,凶残无赖,其父赫连勃勃对他并不看好,如今,他遥望统万城,泪流满面说:“先帝如果让我继承大业的话,岂能有今日之事啊!”

九月六日,夏主赫连定命令弟弟赫连谓以代率军进攻北魏鄜城(陕西省洛川县东南),北魏平西将军、始平公拓跋隗归等率军迎击,斩杀一万多人,赫连谓以代逃回。夏主赫连定留下弟弟、上谷公赫连社干、广阳公赫连洛孤驻守平凉,他亲自率领数万人马前突到鄜城以东截击拓跋隗归,并向宋军派出使者求和,约定一起合击北魏,中分黄河以北:自太行山以东的土地归刘宋,以西归夏国。始平公拓跋隗归生平不详,但数十年以后,在洛阳龙门篆刻的《比丘慧成为亡父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记》,似乎多多少少与他产生了一些联系,《始平公造像记》被誉为“龙门二十品”中的极品,是北魏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

拓跋焘听说赫连夏与刘宋约定中分黄河以北,即决定整顿军队,发兵先讨伐赫连定。北魏群臣纷纷说道:“宋军尚在黄河之上,我们却弃之不顾,西进打击夏军,而夏军不一定能被消灭,如果宋军再趁虚北上,则河北之地就危险了。”拓跋焘犹豫不定,遂询问崔浩。

崔浩说:“赫连定与刘义隆同恶相互招引,东连北燕,召唤柔然,远隔千山万水,互相结援,只是口头上一唱一和,刘义隆想让赫连定进攻,而赫连定则想让刘义隆前进,都不敢先向我进攻。根据我的观察,这就好比是连在一起的公鸡,只能让二者都飞不起来,却不能对我有什么损害。我当初判断,宋军进抵黄河以后,会兵分两路北上,东线直扑冀州,西线直冲邺城,如果这样的话,陛下就要亲自走一趟了。如今则不然,宋军一字排开,东西绵延两千里地,每一处不过安放了数千人马,兵力分散,力量薄弱。以此判断,宋军不过是为了依托黄河固守,不死就万幸了,根本没有北渡黄河的打算。赫连定残兵败将,容易被消灭,打击夏军一定能够胜利。击败夏军以后,我东出潼关,席卷而前,必定会威震南方,江淮之间再无一根站立之草。陛下的真知灼见,非一般智商的人能理解,请陛下西行,不要迟疑了。”

九月二十一日,拓跋焘率军进入统万城,率军袭击夏国老巢平凉,并以王建之子、卫兵将军王斤镇守蒲坂。

果然不出崔浩所料,在魏军优先将进攻方向用于消灭夏国之时,刘宋军队却毫无所为,宋军主帅到彦之、王仲德等人在布置好黄河防线以后,不仅没有集中兵力趁虚渡河北上,相反却回到了东平。

然而,就在拓跋焘率领主力部队西进平凉之时,沿黄河一线的魏军也完成了攻击准备,开始对宋军发起了反攻。十月二十二日,北魏冠军将军安颉率军从委粟津渡过了黄河,向驻守在金墉城内的宋军发起了进攻。委粟津,一般注为在今河南省范县境内,但据《明史·地理志》记载:“孟津府东北。旧治在县东……西北有大河,又西有硖石津,又西有委粟津,又有高渚、马渚、陶渚,皆大河津济处。”因此,应在洛阳西北,且根据安颉所部的位置,也决不会弃守洛阳黄河以北,远出东方,再渡过黄河,千里迢迢回到洛阳战场。

金墉城年久失修,已经残破不堪,而且,这里又没有存粮,经过数月跋涉的宋军此时也没有多少粮食了,驻守洛阳的杜骥盘算着弃城而逃,但又唯恐因此被下狱,正巧,当初刘裕灭秦时将后秦的大钟迁往江南,有一只大钟沉到了黄河内,这时,刘义隆命令姚耸夫率领一千五百人前来打捞。于是,杜骥对姚耸夫撒谎说:“金墉城已经整修完毕,粮食也非常充裕,只是缺乏人手。现在敌人南下,我们应当齐心协力抵御敌人,等将敌人击退以后,再打捞大钟不迟。”

姚耸夫想想也对,就来到了金墉城,可是,等他来到以后,发现根本就不是那回事,金墉城根本没有固守的条件,于是,就率领部众匆匆而去,而杜骥也随之南逃了。

第二天,魏军攻克了金墉城,诛杀宋军将士五千多人。杜骥逃回后,恶人先告状,他向宋文帝报告说:“本来我是打算固守的,可是,姚耸夫来到以后,立刻就逃走了,致使军心涣散,再也无法控制了。”

宋文帝刘义隆听了,不禁大怒,当即命令建威将军郑顺之在寿阳将姚耸夫斩首示众。姚耸夫是一员猛将,在诸位偏将当中无人能及,到彦之北伐之时,姚耸夫曾亲手将拓跋焘的叔父拓跋英文斩杀,北魏用了一百匹马才将头颅换回。

攻陷洛阳以后,安颉继续扩大战果,他与龙骧将军陆俟一道进攻虎牢,二十八日,虎牢陷落,宋司州刺史尹冲跳城自杀、荥阳太守崔模投降。(《资治通鉴》称尹冲投降错误)

与此同时,东线魏军也完成了集结,河北各路魏军全部集中在七女津(疑在山东省东平县西北)准备渡河。到彦之担心魏军南渡,派遣偏将王蟠龙率军逆流而上,抢夺魏军船只,杜超派军将其斩杀。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92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92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