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崔浩给出的问题,唯一正确的答案是:二人回答有征兆,并且,他们向赫连昌提出来了,而赫连昌没有听从。

但是,口才极好的崔浩没有等二人回答,就自己说出了看似符合逻辑的答案,他说:“如果他们知道有预兆,却没有向赫连昌提出,这说明他们不忠,如果他们根本就没有看出预兆,那说明他们无能!”

所幸的是,两人在夏国灭亡前的确没有向赫连昌提醒过什么,在辩论会上,当时赫连昌也在座,听了崔浩的质问,张渊、徐辩二人顿时面如桃花,羞得是无地自容,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拓跋焘听了崔浩这一番连珠妙语,不禁哈哈大笑,心情高兴极了,他对群臣说:“我的决心已定!亡国之臣,不可与谋,今天我算是相信这句话啦!”

但宫内的保太后并没有旁听这场辩论会,仍然疑虑重重,拓跋焘又让群臣在保太后面前进行了一场论辩。拓跋焘对崔浩说:“大家看起来内心还是不服,你要好好劝劝他们,让他们明白。”

退朝以后,有人责备崔浩说:“现在,刘宋将要进攻我国的南部,却不顾这头,实施北伐。这次北伐,将要长途跋涉,千里行军,谁能不知道?!如果蠕蠕逃得远远的,无影无踪,继续前进,将一无所获,后方却又有刘宋的威胁,这非常危险!”

崔浩反驳道:“你说得不对。今年如果不拿下蠕蠕,就无从抵御刘宋。自从我国占领统万、瓦解赫连夏国以来,刘宋心中恐惧不安,声称将要发兵保卫淮河以北的领土。他们要北上,我们要南下,他们劳顿,我们安逸,这是地势天然之理,等到我们击破蠕蠕,大军回到国内,宋军也不会到来,为什么我这样说呢?刘裕得到关中之地,留下爱子和数万精兵良将,尚不能守住,全军覆没,死难将士家属的号哭之声,至今尚闻。刘义隆如何肯在我国政治清明、军队强盛之时,将自家的小牛犊送到我虎口之中呢?即便是我们将黄河以南之地白白送给他,他也肯定是守不住的,既然料到守不住,他自然就不会来,就算是来了一些宋军,也不过是些边防军而已。见到瓶里的水结冰了,就当知道天气寒冷了,尝一口肉,也应知道锅里肉的滋味,大凡事物各有其类,是可以通过推想做出判断的。况且,蠕蠕自恃距离我们遥远,他们自以为我们无法进抵他们的领地,长期以来,就从不设备,因此,夏天的时候,他们就分散部众放牧,等秋天牲畜长肥了,他们又聚合在一起,离开寒冷的北方,南下抢掠我们。如今,出其不意,掩其不备,我大军突然到来,他们必定惊慌失措,四散奔逃。雄马护卫着马群,母马照顾着马驹,一旦仓皇奔逃起来,人很难控制,找不到水草,不过数天,就又会聚集到一起,饥饿疲惫,可以一举将其歼灭。暂时我军是疲劳了一些,但得到的却是长久之利,机不可失啊!我一直担心皇上没有此意,如今,皇上的决心已定,做出了旷世的决定,你们为何还去阻挠?岂不是太无知了吗?公卿大人们!”

三十三、三伐柔然(2)

对于北魏而言,崔浩到底是忠是奸,这涉及到崔浩的政治立场问题,也似乎间接地涉及到最后他的下场,不得不说。

然而,即便是判断一个现代人是忠是奸,已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更何况是依靠流传下来的片言只语去对一个千年以前的历史人物做出评判!这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做出的结论也是无法达到完全符合客观真实的,它所满足的仅仅是三段论的逻辑性、作者纸面上的自圆其说,迎合的是我们读者的好奇心而已。

这是因为:

一是从人性而言,本身就是复杂多变,而又难以把握的。一个人也许会看起来忠,而内心奸;基于复杂而又细微的原因,此时忠,而彼时奸;还可能在这一件事情上忠,而另外一件事情上奸等等。

二是对历史人物评价本身的障碍问题。首先我们依据是经过了数代后许多人之手编纂出来的史料,我一直认为,对于流传下来的史料,除了能够让我们大概了解一些大的事件以外,其他一些十分隐秘的事件都已经不尽可靠了,更何况是去探究一个人的心路历程,仅凭这些史料,无疑是隔靴搔痒!尤其是对于象崔浩这等绝顶聪明的人,即使生活在我们身边,我们也可能一辈子被他蒙在鼓里,那么,生活在他同时代或者稍后的撰写史料的人又会比我们好多少呢?况且,每一位撰写史书的人都又各自迥异的生活背景、人生体验、价值取向,对史料自觉不自觉地有所取舍,这都会无形地左右我们的判断,让我们误入歧途。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91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91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