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是指最先扰乱了中原的五个少数民族,他们分别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但根据前秦苻坚对姚苌所云:“五胡次序,无汝羌名。”兴许,在两晋时期,五胡含有乌桓,而并不包括羌族。这一时期起自公元304年匈奴刘渊建立刘汉帝国,一直到公元439年北魏拓跋焘统一北方。不过,五胡乱华与五胡十六国这两个概念,又有细微的不同之处,五胡是指这五个扰乱中原的种族,而十六国是在该时期内建立的所有僭伪国家的总称,并且,这十六国(总数实际为二十一国)并不一定全都是这五胡建立的,在此期间,汉人还建立了五个国家也纳入到了十六国的概念之内,他们分别是:前凉(张茂)、西凉(李暠)、冉魏(冉闵)、北燕(冯跋)、后蜀(谯纵),因此,五胡十六国这一概念应该是五胡乱华和十六国的简称,“五胡与十六国”中的“五胡”并非是“十六国”的修饰词,二者是合并词,才能完整地描述这个时代。
因此,从西晋到隋朝之间,北中国的政权形式依此为:西晋、五胡乱华、僭伪十六国、北魏、东西魏并存、北齐北周并存、北周、隋朝。而南中国的政权形式则比较清楚:东晋、宋、齐、梁、陈。从北中国各政权的称谓演变,我们可以看出政权形式的递进:先出现的是地方叛乱,建立了地方政权,其后,中央政权瓦解,出现了群雄割据,最终由一个异族即北魏统一北方,与南方对峙。由于隋唐王室来源于北周,出自北方,为了体现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就必须将北周的权力来源——统一后的北魏政权——纳入王朝序列,而不能将其看作僭伪政权,这恐怕是出现南北朝一词的根源。不过,客观存在的历史,总不会随着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在我们提到“南北朝”一词的时候,总会因为北朝和南朝的起始时间不一致而感到浑身不自在,这也正说明了人们在概括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尴尬。对刘宋建立到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这20年的准确称谓应该还是:南方为刘宋帝国,北方是十六国后期。严格的说,在东晋被刘裕取代以后,我们还需要经过20年的时间,才真正进入到南北朝时期,不过,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就不再较真了,姑且以刘宋王朝的建立作为南北朝的南北双方的起点,开始我们的故事。按照这种说法,南北朝起自公元420年到公元589年结束,历时170年。
如前所述,在公元420年刘裕代晋之时,北方尚属五胡十六国的后期,其时北中国有六个较大的集团:北魏、大夏、西秦、北凉、西凉、北燕。公元421年,西凉被北凉灭亡,公元431年,西秦被大夏灭亡,同年,北魏又灭亡了大夏,公元436年,北燕被北魏所灭,公元439年,北魏消灭北凉,统一了北中国,自此,北朝正式开始。
北魏(又称拓跋魏)自公元386年道武帝拓跋珪开创基业,到公元528年尔朱荣攻陷洛阳,在随后的数年中天下大乱,并于公元534年、535年,高欢和宇文泰分别在邺县和长安拥立元善见和元宝炬为皇帝,北魏帝国正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个傀儡政权,公元550年,东魏被高欢之子高洋取代,公元556年西魏被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取代,拓跋魏正式灭亡,共历时171年,17位皇帝,他们分别是:道武帝拓跋珪(公元386年-公元409年)、明元帝拓跋嗣(公元409年-公元423年)、太武帝拓跋焘(公元423年-公元452年)、文成帝拓跋濬(公元452年-公元465年)、献文帝拓跋弘(公元465年-公元471年)、孝文帝拓跋宏(公元471年-公元499年)、宣武帝元恪(公元499年-公元515年)、孝明帝元诩(公元515年-公元528年)、孝庄帝元子攸(公元528年-公元530年)、长广王元晔(公元530-公元531年)、节闵帝(前废帝)元恭(公元531年)、安定王(后废帝)元朗(公元531-公元532年)、孝武帝(出帝)元修(公元532年-公元534年)、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公元534年-公元550年)、西魏文帝元宝炬(公元535年-公元551年)、西魏废帝元钦(公元551年-公元554年)、西魏恭帝拓跋廓(公元554年-556年)。
北齐自公元550年取代东魏以后,存续28年,历经6位皇帝,后被北周所灭。北齐的6位皇帝分别是:文宣帝高洋(公元550年-公元559年)、废帝高殷(公元559年-公元560年)、孝昭帝高演(公元560年-公元561年)、武成帝高湛(公元561年-公元565年)、后主高纬(公元565年-公元576年)、幼主高恒(公元577年)。
北周自公元556年取代西魏以后,存续26年,历经5位皇帝,在灭掉北齐以后,最终又被杨坚取代。这5位皇帝分别是:孝闵帝宇文觉(公元556年-公元557年)、明帝宇文毓(音:于,公元557年-公元560年)、武帝宇文邕(公元560年-公元578年)、宣帝宇文赟(音:晕,公元578年-公元579年)、静帝宇文阐(公元579年-公元581年)。
隋朝自公元581年由杨坚取代北周以后,存续了39年,历经2帝:隋文帝杨坚(公元581年-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公元604年-公元618年)。另外,在隋末唐初的大乱中,尚有被李渊所立的傀儡皇帝代王杨侑(公元617年-公元618年)、王世充册立的傀儡皇帝皇泰帝杨侗(公元418年-公元619年)。
南方王朝自刘裕于公元420年取代东晋、建立刘宋王朝以后,存续了60年,是南朝存续时间最长的王朝,也是南朝疆域最大、实力最强的一个政权,共历经4代9位皇帝,他们分别是宋武帝刘裕(公元420年-公元422年)、少帝刘义符(公元422年-公元424年)、文帝刘义隆(公元424年-公元453年)、太子刘劭(公元453年)、孝武帝刘骏(公元453年-公元464年)、前废帝刘子业(公元464年-公元465年)、明帝刘彧(公元465年-公元472年)、后废帝刘昱(公元472年-公元477年)、顺帝刘准(公元477年-公元479年)。
齐高帝萧道成取代刘宋、建立齐国以后,南齐政权仅仅存续了23年,它是南朝存续时间最短的王朝,但由于内斗激烈,竟然历经了3代7位皇帝,平均每3年要更换一位。这7位皇帝分别是:高帝萧道成(公元479年-公元482年)、武帝萧赜(公元482-公元493年)、郁林王萧昭业(公元493年-公元494年)、海陵王萧昭文(公元494年)、明帝萧鸾(公元494年-公元498年)、东昏侯萧宝卷(公元498年-公元501年)、和帝萧宝融(公元501年-公元502年)。
公元502年,南齐政权被萧道成的同族弟弟萧衍取代,改称梁朝。梁王朝从公元502年建立,存续了56年,到公元557年被陈霸先取代,历经3代4位皇帝。他们分别是:梁武帝萧衍(公元502年-公元549年)、简文帝萧纲(公元549年-公元551年)、豫章王萧栋(公元551年)、元帝萧绎(公元552年-公元554年)、贞阳侯萧渊明(公元555年)、敬帝萧方智(公元555年-公元557年)。其中,梁武帝萧衍在位48年,享年86岁,是南北朝时期在位时间最长、享年最大的一位皇帝。另外,在陈霸先取代梁朝以后,在江陵地区尚有在西魏卵翼下的傀儡政权,存续了33年,历经3位皇帝:宣帝萧詧(公元555-公元562年)、明帝萧岿(公元562年-公元585年)、后主萧琮(公元585年-公元587年)。
陈霸先于公元557年取代梁朝建立陈朝,陈朝建立之初,疆域非常狭窄,号令不出千里之外,后经陈武帝、陈文帝的努力,才勉强将疆域扩张到湘州一带,仍然是南朝疆域最小、力量最弱的国家。陈朝前后存续33年,历经3代5主:陈武帝陈霸先(公元557年-公元559年)、陈文帝陈蒨(公元559年-公元566年)、废帝陈伯宗(公元566年-公元568年)、宣帝陈顼(音:虚,公元569年-公元582年)、后主陈叔宝(公元582年-公元5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