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万幸的是,此时的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并非其父道武帝拓跋珪,也不是他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他一直在摇摆不定,并且,北魏道武帝时代的名将,也都在道武帝晚年被诛杀殆尽,剩下的,都是一些循规蹈矩的人;而后秦此时则惊魂普定,不用说后秦主姚泓了,一连串的外忧内患、气势如虹的晋军也让后秦此时的决策者姚绍心生怯意,失去了对战场冷静的判断力,没有抓住战机,以优势兵力选择黄河以南或者以北一处敌人,主动出击,将其全歼。不过,我们此时说的仅仅是纸上谈兵,也许当时的秦军在不久前的两次大规模的内讧中,往返厮杀,精兵良将早已消耗殆尽,士兵也是疲惫不堪,军无战心,“天时地利人和”,没有了人和,即使再好的天时与地利,又有何用呢!

此时的沈林子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对檀道济建议说:“如今,蒲阪城墙坚固,城河很深,短时间无法攻破,强攻则会造成重大伤亡,固守在这里则浪费时日,不如离开此地,先专心进攻潼关一地。潼关天险,是地形险要之地,王镇恶一支孤军,形势非常不利。如果姚绍到此,就难办了。我们如果攻克了潼关,蒲阪的尹昭将不战而降。”于是,檀道济采纳了沈林子的意见,改变了原有计划,主动放弃进攻蒲阪,又渡过黄河南下,在潼关与王镇恶所部会师。

义熙十三年三月,檀道济、沈林子之军抵达潼关。此时,后秦太宰姚绍已经率领后秦大军来到潼关,将王镇恶、檀道济、沈林子之军层层包围,企图一举将这支晋军消灭掉。当时,晋军悬军深入,粮运困难,经历了蒲阪、匈奴堡之败,又看到姚绍大军前来,晋军上下都非常恐惧,可以说,当时的晋军是危若累卵。檀道济与众将商议,打算先率军渡过黄河,暂避秦军锋芒,也有人说抛弃辎重,东逃寻找刘裕大军。在这紧要关头,沈林子手按佩剑,说道:“相公勤王,志清六合,许、洛已平,关右将定,事情成败,在于前锋。如今,丢掉将要胜利的趋势,抛弃将要成功的基业,大军距离我们还很远,敌人人数还很多,即使想要逃回,也是不可能的!下官受命作为前锋,立下誓言要竭尽全力,今日之事,我自能为将军办成。可是,同行诸君,或者与相公一起历经艰难,或者深受相公的厚恩,此时奔退,还有什么脸面再见相公的旗鼓呢!”沈林子说毕,命令自己麾下的数百人将营垒的水井填埋,焚烧了营舍,表示了视死如归的决心和勇气,然后,他亲自率领这支数百人壮士组成的部队,朝秦军阵脚的西北杀来。沈林子的区区数百之众置身于秦军5万大军之中,无疑于沧海之一粟,原无关大局。然而,正是在沈林子这股敢死队的冲击下,秦军西北阵脚稍微松动了一下,这种松动却很快象瘟疫一样波及到全军,秦军整个阵脚一阵松动,就在这一瞬间,晋军全军悉数压上,秦军整体向后退却,并最终形成了大的溃败,被晋军俘虏了上千人,晋军缴获了秦军大量的军资,取得了一次至关重要的胜利,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军的士气,扭转了不利的态势。

此战以后,大约晋军就占领了潼关,战败后的姚绍率军退守定城(陕西省华阴县东),他对众将说:“檀道济等人悬军深入,兵力不多,在此最多不过坚壁不战,等待刘裕的大军。我分出一支部队远去阌乡(河南省灵宝县西北),切断他们的粮道,不出一个月,自然能够将其全歼。晋军前锋战败以后,刘裕自然就无计可施了。”但是,胡翼度却反对道:“军势应该集中而不可以分散,如果偏师不利,军心将会大乱,岂能再战!” 姚绍的这一决策是正确的,但他判断晋军不敢主动出战,则似是而非:晋军面对后秦大军自然不会主动发起攻击,但不代表不会主动攻击分军以后的秦军。基于上述判断,尤其是在胡翼度的反对下,姚绍打消了另外分出一支部队远去切断粮道的计划,而是命令武卫将军姚鸾率领精锐部队守住一处险要之地,以切断大路的晋军粮道,并分辅国将军胡翼度率领部队驻守东原,为掎角之势,与晋军大营距离很近。从渑池入关,原本有两条道路,一条是从回谿阪(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北,又称东崤山阪,长四里,宽二丈,深二丈五尺)往西,汉代以前都是从这里经过,被称为南路;第二条是大路,大路是汉末曹操讨伐关中诸将的时候,感到南路太险恶了,就在北面另外开凿了一条大路,被称作北路或者大路。由于主帅姚绍判断晋军不敢主动发动攻击,因此,姚鸾的这支奇兵并没有采取隐蔽战术,远离晋军大营,而是明目张胆地卡在大路之上。

姚鸾命令尹雅率军与晋军檀道济司马徐琰所部在潼关以南交战,尹雅再次战败被擒,被送到刘裕那里,刘裕想到他上次被俘后又脱逃,将要诛杀他,他说:“前不久,尹雅我被你们抓获就应被处死,侥幸逃脱,今日被杀,实在是心甘情愿。不过,汉族与我们虽然人种不同,但君臣大义是一样的,晋朝以大义作为军事行动的口号,难道独独不允许我秦国有忠于社稷的忠臣吗!”刘裕听了,就又释放了他。

三月四日,沈林子率领部队深夜衔枚,偷袭秦军固守的城池,突然遭到夜袭的秦军从睡梦中惊醒,很快就束手就擒。沈林子下令将秦将姚鸾鼻子割掉后斩杀,将投降的数千秦军全部活埋。据《晋书·姚泓载记》记载,此战被杀的秦军共计九千余人。胡三省注称,在东原(今地不详)驻守着的胡翼度部队,本与姚鸾之军相互策应,但是,在姚鸾被攻击的时候,胡翼度却未发兵援救,胡三省认为,此时的秦军已经成为惊弓之鸟,不敢救援。个人则认为,这与晋军采取夜袭战,并迅速解决战斗有关。当时,众将上报战功都夸大其词,虚报战果,只有沈林子据实上报,刘裕给其写信询问缘由,沈林子回答:“王者之师,本有征无战,岂可再增加斩获人数,自我夸耀!国渊据实被赏,魏尚虚报受罚,这都是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刘裕非常赞赏。这次沈林子又全歼了姚鸾之军,捷报传来,刘裕专门给他写信道:“你接连取得胜利,我高兴得无以言表。后秦军队既然接连遭到惨败,我猜想他们不会坚持多久了。”

一计不成,姚绍又生出一计。

他又派遣抚军将军姚赞率军屯驻在黄河河中的小岛之上(“河上”,也可翻译为黄河岸边),以切断晋军的水路,并派遣恢武将军姚难率军从蒲阪运输军粮接济姚赞的部队,姚难运的运输队行至香城(陕西省大荔县东,与蒲阪隔黄河相望),被晋军击败,当时,黄河以北的后秦河北太守薛帛在河曲(山西省芮城县风陵渡一带的黄河拐弯处),投降了晋军,而姚谌守尧柳(陕西省蓝田县南),姚和都则前往河东讨伐反叛的薛帛。当听说晋军进攻姚难的消息后,当即前去营救,秦军抵达战场时,姚难已经战败,秦军趁势将河曲的晋军别部击败,进屯蒲阪。再说姚赞军。姚赞率领的秦军营垒尚未构筑好,沈林子再次率军发动突击,接连将秦军战败,姚赞骑马仓皇逃脱,返回定城。

于是,晋军的这支先头部队在潼关附近逐渐站稳了脚跟,秦晋两军陷于相持。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84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84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