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四一三、刘裕灭秦(5)

义熙十三年的新年即将到来,然而,对于后秦君臣来说,义熙十三年注定是一个极度凶险的年头。

除了晋军大兵临境、周边国家虎视眈眈之外,就在新年将至的义熙十二年年底,后秦帝国内部却发生了一次突如其来的叛乱。

本来,在姚兴去世之前,皇太子与弟弟姚弼之间就水火不容,虽然姚泓凭借父亲的力量,最终消灭了姚弼,并顺利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但是,姚泓与姚弼之间持续长久的争斗以及他登基以后对姚弼余党的清算,也让兄弟们之间留下了很深的隔阂。姚泓的二弟、征东将军、并州牧姚懿,在姚泓与姚弼争斗过程中,站在了姚泓一方,不过,人心难测,我们无法知道姚懿当初的立场究竟是真心实意拥护姚泓,还是出于对弟弟姚弼能力的妒忌,抑或是因为哥哥姚泓仁弱、将来立其为主便于自己攫取更大的权力呢?不过,史书还是告诉我们,姚懿本人没有什么主心骨,容易被身边人的言论所左右。姚懿的司马孙畅看到姚泓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京师也向关东派出了一万三千部队,于是建议姚懿率军西进,趁着长安空虚,诛杀哥哥姚泓自立为王。也许是姚懿感到姚泓一死,自己身为二哥,将顺理成章会成为后秦帝国的皇帝,也许是姚懿受到刘裕宣称的恢复旧都洛阳,因而判断晋军可能停止西进,总之,利令智昏的他竟然置眼前的国难于不顾,采纳了孙畅的建议,他奉命来到陕津以后,将囤积的大量军粮全部赏赐给当地的各族百姓,目的是消耗帝国的国家储备,树立个人的威信——对他而言,后秦帝国好像就是姚泓的私产,而与自己无涉。姚懿的左常侍张敞、侍郎左雅看到苗头不对,恳切劝谏道:“殿下是皇上的同母弟弟,位高权重,安危休戚,与国家的存亡紧密相连。西汉有七国之乱,汉景帝全靠弟弟梁王,才将叛乱平定。如今,晋国大举入侵,关东四州(后秦豫州【治所洛阳】、荆州【治所上洛】、徐州【治所项城】、兖州【治所仓垣】)已经沦陷,西秦、夏国骚扰国境,秦州、凉州落入他人之手,朝廷危若累卵,这正是诸侯勤王之日。粮食,是国家的根本所系,大王却一朝散去,假设朝廷怪罪下来,大王将如何回答?”二人的话说中了姚懿的痛处,姚懿听了,不禁大怒,立即下令将二人用棍棒活活打死。长安的姚泓很快就得知了事情的原委,他召集姚绍等重臣秘密商议对策。姚绍说:“姚懿此人毫无主见,人云亦云,此事的幕后主使一定是孙畅。只用快马征召孙畅入朝,派遣抚军将军姚赞率军驻守陕城(河南省陕县),臣动身前往潼关,统一指挥各军,如果孙畅奉召前来,臣将对姚懿既往不咎,率领他的河东现有部队,一起抗击晋军。如果姚懿已经决心背叛,违抗诏书,就公开宣布他的罪过,名正言顺地将其讨平。”听了姚绍的一席话,姚泓仿佛抓到了一棵救命的稻草,说道:“叔父的话,是安定社稷的妙计啊!”于是,后秦朝廷又从长安派遣姚赞、冠军将军司马国璠、建义将军蛇玄增兵陕津,武卫将军姚驴驻屯潼关。

接到朝廷诏书以后,孙畅当然没有自投罗网,于是,姚懿遂自立为帝,向后秦各地发布檄文,公开发动叛乱。他下令州郡将囤积在匈奴堡(山西省临汾市境内)的军粮运送到蒲阪,但宁东将军姚成都拒绝执行。姚懿卑辞厚礼进行拉拢,并给姚成都送上一把精美的佩刀,赌咒发誓,但姚成都依然不从。看到软的不行,姚懿就来硬的,他派遣骁骑将军王国率领数百甲士进攻姚成都,却被姚成都一举击败,并生擒了王国,然后,姚成都派遣使者责备姚懿说:“大人是皇上的亲弟弟,深受国家的信任,如今国难当头,更应百倍努力,为国分忧,而你却包藏祸心,图谋叛逆,先帝之灵岂能保佑你?此镇之粮,是整个军区的依靠,蒲阪一地之民又有什么功劳,你竟然要散给他们!王国为蛇画足,是国家的罪人,我已经将其逮捕,等待皇上的诏书以后,即将其诛杀。我将纠集义从,讨伐大人的叛逆之罪,等待朝廷的大军到来以后,将与大人在黄河之上相会!”于是,姚成都也向并州各个城池发布公告,激励大家不要追随叛逆,并征发粮草,厉兵秣马。在姚成都的感召下,河东各镇的部队除了临晋数千户追随姚懿以外,其他各镇均拒绝听从。姚绍(《资治通鉴》称是姚成都,错误)率军从蒲津渡过黄河,一举将临晋的叛众击破,姚懿等人顿时大惊失色,手足无措。蒲阪的安定人郭纯、王奴等人发动暴动,将姚懿等人团团围住,姚绍趁机率众攻进蒲阪,活捉了姚懿,诛杀了孙暢等人,在新年到来之前,终于顺利地平定了河东叛乱。

后秦如此,北魏也好不到哪去。

就在这一年的年末岁初,北魏政府刚刚平定刘虎叛乱不久,北魏境内河内郡又爆发了丁零翟猛雀强迫民众逃往白涧山(山西省阳城县西北)事件。明元帝下诏命令冀州刺史长孙道生与内都大官张蒲等人率军前去讨伐。张蒲,字玄则,其父张攀是慕容垂后燕的御史中丞,中山陷落后,张蒲被拜为尚书左丞,后因清正而被升为东部大人、太中大夫,明元帝继位后,被任命为内都大官,参与案件审理,号称非常公正。长孙道生等将意欲径直率军入山掩杀,张蒲却说:“良民之所以追随翟猛雀,不是愿意作乱,而是被翟猛雀一党逼迫。如今,假如以大军前往,良民即使内心想要从善,也没有办法了。又担心被官军所杀,势必死心塌地与叛党齐心协力,对付官军,这样就不好办了。不如先派去使者告知大家,当初未与翟猛雀同谋的,一概不受追究,这样以来,胁从的百姓肯定会非常高兴,一齐前来投降了。”长孙道生同意了,然后,上报明元帝。明元帝下诏命令张蒲前去安抚,于是,他说降了数千家,翟猛雀与一百多个同党看到大势已去,仓皇逃命,魏军这才一路穷追,将其诛杀,扑灭了这次叛乱。

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正月初一,后秦主姚泓在太极前殿接受群臣的朝贺,他想到内忧外患,忍不住悲从中来,泫然而泣,看到皇帝泪流满面,群臣也都哭了起来。姚泓君臣在泪眼中刚过新年,就突然传来了一条惊人的消息——镇守安定的镇北将军姚恢率领三万八千户安定镇户,放弃安定(甘肃省泾川县)了!

他们焚烧了在安定的房屋,以车辆组成方阵,从后秦北雍州(后秦分岭北五郡为北雍州,治所在安定)一路向东南而来,姚恢向后秦各地发出檄文,自称大都督、建义大将军,声称要铲除皇帝身边的奸臣,扬威将军姜纪率领自己的部队也加入到了叛军的行列。后秦建节将军彭完都听说姚恢的叛军将至,也弃守阴密(甘肃省灵台县),奔还长安。姚恢率领叛军推进到新支(今地不详,疑为灵台附近),姜纪对姚恢建议说:“朝廷重兵均在东部,京师空虚,大人率领轻装部队奔袭长安,一定能够成功。”但是,姚恢却没有听从,而是按部就班,逐一进攻当面之敌,于是,他率军进攻郿城(陕西省郿县)。驻守在此地的镇西将军姚谌被叛军击败,姚恢的军势更盛,扶风太守姚隽、安夷护军姚墨蠡、建威将军姚娥都、扬威将军彭蚝等人都纷纷投降了姚恢,京师长安大为震动。后秦皇帝姚恢一面派遣使者征召驻守潼关的姚绍,另一方面赶紧命令姚裕及辅国将军胡翼度率军驻守在沣西(沣河)。当时,姚恢的舅舅苟和时为立节将军,姚泓将其召来问话:“群臣都首鼠两端,你怎么样?”苟和坦然回答:“上天如果让贼人得逞的话,舅甥之理,我不须为其效命而增加亲情;假如其罪大恶极,上天惩罚他,守节尽忠,是为臣的本分。违背亲情,背叛君主,臣都以此为耻。”姚泓连连称善,给其金章紫绶。

东平公姚绍得到皇帝的诏书,立即率领轻装骑兵日夜兼程回师长安,又命令姚洽、司马国璠率领三万步兵随后进发。姚恢的叛军从曲牢(陕西省长安县南)进屯杜成(今地不详),姚绍的军队与其在灵台(长安县西)相持。姚赞听说姚恢叛军已经逼近京师,他担心姚绍难以抵挡,就留下宁朔将军尹雅为弘农太守,固守潼关,自己则亲自率领大军回师长安救驾。姚泓对姚赞谢罪说:“我不能以身作则,领导臣下,致使变起萧墙,兄弟残杀,既愧对祖宗,又无颜再见叔父们。姚懿刚刚叛逆被灭,姚恢又起兵反叛,这该如何是好?”姚赞回答:“姚懿、姚恢等人胆敢起兵内侮,就是因为欺负臣等软弱无能啊!”说毕,他老泪纵横,发誓说道:“臣下与大将军不灭此贼,决不再见陛下!”于是,姚泓打开府库犒赏三军,然后,将大军派去迎战。姚恢的部众看到朝廷的大军已经回到了长安,都心生恐惧,不敢继续与朝廷为敌,姚恢的部将齐黄等人相继投降。姚恢打算拼死一搏,他率领残余人马率先向姚绍所部发起进攻,两军激战正酣,姚赞所部从侧翼突然杀出,大破叛军,阵斩了姚恢及其三个弟弟。姚泓见到姚恢的尸体,悲从中来,痛哭失声,以公礼将其安葬。

在大敌当前之时,后秦内部却发生了一连串的自相残杀,这种毫无理智的内讧,只能加速帝国的灭亡。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84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84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