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三七三、遗世独立(1)

说到“浔阳三隐”,就不能不说陶渊明。

陶渊明,字元亮,也有说名潜,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

关于陶渊明的生卒年和年龄,《宋书》、昭明太子所撰的《陶渊明传》均记载为刘宋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去世,享年63岁。朱熹的《通鉴纲目》更是标明,陶渊明在此年的11月去世,对于陶渊明确切的死亡年代,均无异议。而对于陶渊明的享年,却颇有争议。由于沈约《宋书》成书仓促,正如《南史·王僧孺传》所称其“伪状巧籍”,错误较多,因此,有的学者在分析陶渊明诗文的基础上,对陶渊明的年寿提出了质疑,由此又出现了76岁说、52岁说、56岁说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此,我们不做深入分析,而暂采史书记载的63岁说。

根据史书记载,陶渊明的曾祖是东晋大司马陶侃,祖父为陶侃众多儿子之一陶茂,曾担任武昌太守,陶渊明父亲名讳不详,其母是曾担任桓温长史的孟嘉第四个女儿。孟嘉,与陶侃、桓温均过从甚密,孟嘉的妻子就是陶侃的第十女,自己的女儿又嫁给了陶侃的孙子,也就是说,陶渊明的父母是表兄妹关系。

陶渊明作为隐士,史书对其生平介绍不多,后世的人们只能从陶渊明遗留下来的诗文中,大致勾勒出陶渊明生平中的一些蛛丝马迹:

陶渊明的一生是坎坷的,他似乎总在饥寒中挣扎。他8岁丧父,在他的幼年时代,家境十分贫寒,在他的《有会而作》写道:“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为了解决温饱问题,陶渊明在年少的时候,曾经短暂地出仕,充当低级官吏,这在他的《饮酒》十九有所反映:“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第十首也称:“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余。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后又被召为州祭酒,几天就因“不堪吏职”而辞职。虽然年少贫寒,但陶渊明却好读书,爱闲静,爱自然。他的《与子俨等疏》称:“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饮酒》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五柳先生传》中自称“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同时,他又有志向,有抱负。《杂诗》五:“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陶渊明的坎坷还表现在他结婚不久就丧妻,继娶之后,很久都没有儿子,大约又丧妻或者继娶,终于有了五个异母儿子,长子陶俨、次子陶俟、三子陶份、四子陶佚、少子陶佟。然而,这五个儿子却天分却并不尽如人意,在陶渊明的《责子》诗中,他这样写道:“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老大)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老二)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分别为老三老四)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可以说,陶渊明的五个儿子智商都不很高,这大约与他嗜酒有关。

大约从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到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年底,陶渊明在江州、荆州刺史桓玄的幕府之中任职,这有隆安四年陶渊明所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隆安五年《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中》为证。陶渊明何以要进入桓玄的幕府?大约是因为:一是桓玄的个性。桓玄是一个性格多样、才气纵横的人,善写文章,又会清谈,在江州刺史任上,他就注重拉拢各方人才,与庐山上的慧远有过交往,因此,也许在当时的陶渊明看来,桓玄值得投靠;二是桓氏与陶渊明的关系。陶渊明的外公孟嘉与桓氏家族有很深的渊源。桓氏并非一等一的高门,桓玄也一直处于被排挤的境地,这对于江南寒门的陶渊明而言是能够投靠的;三是在东晋门阀政治格局中,地域政治的色彩十分浓厚,陶氏家族因陶侃统治荆州、祖籍江州,在荆江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而桓玄则正是如今的荆江豪族,只有投靠桓玄,才有可能挤上政治舞台,实现自己的抱负。然而,惊心动魄的政治变局、仕途俗务,也让重视亲情、眷恋平淡生活的陶渊明感到厌倦,他暗下“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的决心,到了隆安五年年底,对于陶渊明来说是一个天大灾难的事情发生了,他的生母孟氏去世了,回家守丧给了陶渊明离开了桓玄幕府的充分理由。也正是母亲的去世,让陶渊明没有卷入接踵而至的桓玄与司马道子父子交战、桓玄登基即位等大事。到元兴三年,也许是胡藩的引荐,服丧期满的陶渊明再次出仕,陶渊明写下的《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一诗,证明了这一次出仕,他做的是刚刚担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整个东晋一朝,被进号为镇军将军的仅有6人,他们分别是:晋元帝司马睿之子司马晞、范汪、郗愔、王蕴、王荟和刘裕)。陶渊明由服丧前的桓玄幕僚,到服丧后的刘裕参军,而此时,昔日自己的上司桓玄业已被杀,一切都物是人非。剧烈的政治动荡,让陶渊明寄予厚望的荆江集团毁于一旦,也使陶渊明的心中五味杂陈,他在诗中写道:“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表达了暂时投身仕途、终归田园的思想。不足一年,陶渊明即转投到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幕府,这大约与陶渊明不愿远离故土有关,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三月,陶渊明写下《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一首》,诗中写道:“田园日梦想,安得久离析!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刘敬宣担任江州刺史,引起了刘毅的不满,于陶渊明写下这首诗后不久,刘敬宣就离职了。在此期间,陶渊明对亲朋好友说:“想去做一名县令,以筹集隐居之资。”八月,陶渊明通过族叔、太常陶逵的介绍,担任了彭泽县令。这是袁行霈先生的论点。不过,考察《宋书》等有关史料,在此前后,充任建威将军的远非刘敬宣一人,据《宋书·刘道邻传》称,刘裕的同父异母弟弟刘道邻“寻迁建威将军、南彭城内史”;《资治通鉴》在义熙元年三月,也就是陶渊明做《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一首》这首诗的时候,明确记载建威将军刘怀肃云云,《晋书·桓玄传》也有建威将军刘怀肃之语;《宋书·刘敬宣传》也记载,诸葛长民也曾任建威将军;《建康实录》称,刘裕在举义时的军号即为建威将军;《晋书·魏咏之传》称,在刘裕拿下建康后,即任命魏咏之为建威将军、豫州刺史。因此,要断定陶渊明所当的建威将军参军就是刘敬宣的参军,还需要有充分的证据去排除其他人。

陶渊明担任县令的彭泽县隶属于寻阳郡。浔阳郡于永兴元年设立,当初下辖浔阳和柴桑两个县,永嘉元年又以原属豫章郡的彭泽县,隶属浔阳郡,到司马睿渡江以后,在寻阳郡又增设了九江县和上甲县,不久又将九江县合并到浔阳县内,晋成帝时期,由于中原渡江之众日增,又在寻阳郡侨置了松滋郡,遥属扬州管辖,至陶渊明充任彭泽县令之时,浔阳郡共有四县,分别为浔阳县、柴桑县、彭泽县和上甲县。

到达彭泽以后,陶渊明让县里的公田全部种成酿酒用的酒谷,说:“只要能让我常常酒醉就行了。”在他的妻子坚决要求下,他才最终同意用两顷(《晋书》称是一顷)五十亩种酒谷,用五十亩种稻谷。在官八十余天,种下的稻谷还入口,这时,县吏报告说郡里的督邮(检察官)要下县监察工作,并称应当约束腰带,装束整齐以后才能拜见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当日,即解下官印离去。这就是著名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也成了陶渊明不事权贵、清高孤傲的象征。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78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78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