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三三四、智退西军(1)

王恭是一个十分矛盾的人。

他性格强直,每每读到《左传》“奉王命讨不庭”,常不由得掩卷而叹,可是,他却又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他在北府期间,为政崇尚简单、宽厚,他的家中除了书籍之外,再无多余的财产,可是,他却又笃信佛教,征调百姓大修佛寺,弄得怨声载道。他自高自大,与下属没有感情联络,而且又不善于用兵,却接连发动两次对建康的进攻。王恭容貌俊美,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濯濯如春月柳”、“神仙中人”,被杀之时,王恭还在背诵佛经,他安静地整理整理胡须和鬓发,毫无恐惧之色,对行刑官说:“我对人过于信任,才招致今日大祸,我的本心岂能不忠于社稷!只要后人能够知道还有一个王恭,也就罢了!”王恭刚刚被抓的时候,碰到自己过去的下属戴耆之,此时,戴耆之是湖孰的县令,王恭自知将要满门抄斩,他偷偷对戴耆之说:“我尚有一个庶子,在乳母家,您替我将他送给桓南郡。” 戴耆之找到以后,将王恭的这个小儿子王昙亨送到了夏口,桓玄将他抚养成人,后来,桓玄当政以后,上表朝廷要求为王恭平反昭雪,追赠其为侍中、太保,谥号为忠简;追赠王爽为太常;腰斩湖浦尉和钱强等人。义熙年间,王昙亨官至给事中。

刘牢之倒戈以后,司马道子没有食言,当即任命其为都督兖州、青州、冀州、幽州、并州、徐州、扬州、晋陵诸军事,使之成为了北府名至实归的最高统帅;不过,司马道子并没有将王恭生前兼任的青州、兖州两州的刺史一并交给刘牢之,这当然有刘牢之门第、声望、资历等诸多方面的限制,也有对北府军这一支流民为基干的部队不信任的因素,当然也包括分权制约方面的考虑。基于此,司马道子在晋升刘牢之的同时,还将移至鄄城的徐州刺史刘该改任为北青州刺史,而加封自己的司马、右将军谢琰为卫将军、徐州刺史、假节,让谢琰与刘牢之同驻京口。原本徐州刺史驻节长江以南的京口,而兖州刺史驻节长江以北的广陵,孝武帝为了让兖州之兵拱卫京师,命令王恭移驻到了长江以南的京口,而徐州刺史一职在谢玄离职之后,由司马道子在建康遥领,后为了招抚淮河两岸的北府旧将,让新任刺史刘该驻节鄄城,此时,兖州刺史空缺,而让谢琰以徐州刺史驻节原京口根据地,与都督兖州、青州、冀州、幽州、并州、徐州、扬州、晋陵诸军事的刘牢之同驻一城,这种措置,是十分耐人寻味的。对于谢琰为代表的陈郡谢氏而言,在谢安死后复杂的东晋朝局中,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不过,即使是在司马曜生前,对于陈郡谢氏的影响也没有小觑。《世说新语·排调》记载:“孝武属王珣求女婿,曰:‘王敦、桓温,磊砢之流,既不可复得,且小如意,亦好豫人家事,酷非所须。正如真长(刘惔)、子敬(王献之)比,最佳。’珣举谢混。”《晋书·谢琰传附谢混传》对此也有记载,当时王珣推荐谢混说:“谢混虽不及真长,不减子敬。”孝武帝说:“如此便足。”这段历史遗存,说的是孝武帝生前为女儿晋陵公主挑选女婿的事。谢混,字叔源,正是谢琰的第三子,是位风华绝代的大才子,值得注意的是孝武帝在挑选女婿时所说的话,他以王敦、桓温、刘惔、王献之这四位驸马为例,指出这四人都是有才之士,但王敦和桓温却喜欢插手皇室事务,由此可以看出孝武帝不得不借重高门士族,同时又担心他们凌驾皇室的复杂心态。晋陵公主与谢混的婚事,因为孝武帝的暴崩而没有在孝武帝生前举办,但孝武帝许诺将晋陵公主嫁给谢混,就表明了结好以谢琰为代表的陈郡谢氏,而此时,司马道子晋升谢琰为卫将军、徐州刺史,同样是平衡各个门阀士族利益的结果,同时,京口是谢琰堂兄谢玄筹建北府的发迹之地,谢氏在此有一定的影响力,不过,虽然谢琰以卫将军之尊出任徐州刺史,但是司马道子并没有给谢琰加督,也就是说,谢琰的刺史不带都督,并不实际掌管北府兵,仅仅是一个“单车刺史”,其所领之军也仅仅是徐州刺史之兵,并非刘牢之的北府兵。由此可见,司马道子父子这样安排,其目的就是让刘牢之与谢琰两人相互牵制、相互制约,以免京口再起波澜。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73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73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