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三三二、王恭被杀(1)

隆安二年,由于后燕段速骨之乱、慕容德自立、兰汗之乱以及慕容宝被杀,使得北魏拓跋珪得以从容立国。而远在江南的东晋朝廷同样经历着一场内讧,从而引发了帝国内部更大的灾难,沉重地打击了帝国本已脆弱的统治。

隆安元年四月中旬东晋朝廷上的那场政治危机,以司马道子接到王恭的檄文七日之后诛杀亲信王国宝而告终。在接下来的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中枢司马道子及其儿子司马元显与王恭、殷仲堪、桓玄之间都在紧张地布局,以便各自能够攫取到更大的利益。王恭第一次兵向建康之后,司马道子不仅诛杀了王国宝,而且还亲自给王恭写信,自我谴责,争得了王恭的谅解,与此同时,当王廞在三吴举兵的时候,司马道子还将王廞给自己的书信转交给了王恭,表达了与王恭实现和解的姿态,事变结束之后,司马道子还请求朝廷解除自己中外都督、录尚书的职务,以向地方大员们谢罪,朝廷下诏不同意。投桃报李,王恭在派遣刘牢之击灭了王廞之后,也上疏自贬,表示一定程度的自责,朝廷同样没有同意。

双方在王国宝被杀后不久,都作出了和解的姿态,东晋中枢司马道子与各个方镇之间维系着短暂的和平。然而,由于王恭与殷仲堪之任命,是孝武帝生前与司马道子主相争斗、制衡司马道子的产物,两人本来就不是司马道子的人,本不属同一个阵营,当孝武帝驾崩以后,王恭和殷仲堪失去了中枢来自皇帝的支持,司马道子总揽朝廷大权,中枢成为司马道子的天下,中枢与王恭、殷仲堪之间的矛盾立即凸显了出来,此前,司马道子为了维护和平的局面,也曾经在孝武帝驾崩不久,主动争取王恭的谅解,彼时,王国宝尚在,王恭本人又比较直爽、强硬,故此,司马道子的努力没有效果,据《世说新语·品藻》记载,过去,司马道子也曾品评过王恭,当时,他将王恭与王忱放在一起说:“孝伯亭亭直上,阿大罗罗清疏。”然而,亭亭直上的王恭如今却一再给司马道子添堵,让其感到十分不安。

王国宝的被杀,是司马道子在王恭、殷仲堪外在压力下所作的无奈之举,随后而来的司马道子的谢罪,也极大地削弱了中枢的威信,虽然司马道子让局势暂时得到了控制,但是,司马道子的内心深处是不愿意的,而王国宝被杀之后,中枢与地方之间的基本矛盾并没有得到改变,双方之间也没有实现真正的和解。

司马道子的儿子司马元显,当年十六岁,史书称其有明帝之风,方镇咄咄逼人,让司马元显如芒刺在背,对王恭十分恼火,私下劝说父亲要做好应对工作。司马道子除了任命司马元显为征虏将军,将自己徐州刺史府的文武全部配给司马元显之外,还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一是重用谯王司马尚之兄弟。谯王司马尚之,是司马恬的长子;司马恬于太元十五年去世,在其生前,即作为皇室的代表,被孝武帝任命为兖州青州刺史,领镇北将军,镇守京口,司马恬共有四个儿子,长子司马尚之、次子司马恢之、三子司马允之、少子司马休之。司马道子以司马尚之兄弟有才能,将他们作为心腹,巩固自己的势力。二是削弱瓦解对方的力量。过去,我们说过司马道子阻扰谢重加入王恭幕府即是一例。三是排挤亲王恭和殷仲堪的人物。殷仲文是一位才子,是殷仲堪的堂弟,殷顗的弟弟。起初,殷仲文被殷仲堪推荐给司马道子,做了他的骠骑将军参军,后为司马元显的征虏将军长史。开始的时候,司马道子对殷仲文十分赏识,后来,正是由于司马道子开始戒备殷仲堪,同时,殷仲文还是桓玄的姐夫,虽然殷仲文平素与桓玄并没有多少来往,但是,由于他同时有这两层关系,让司马道子父子对其深存戒心,将其贬为新安(浙江淳安县)太守。可以说,贬斥殷仲文一事,正是司马道子父子将王恭、殷仲堪势力从中枢排挤出去的措施之一。到隆安二年年初,谯王司马尚之对司马道子建议说:“方镇强盛,而宰相权力变小,应当秘密安排心腹出任地方大员,以屏护朝廷。”司马道子深以为然,他首先将目光投向了江州。江州对于建康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它是上游荆州与下游扬州之间的缓冲地带,此时的江州刺史王凝之虽然依附司马道子,但是,琅邪王氏与陈郡谢氏、桓氏家族错综复杂的关系,让司马道子感到不是十分放心,于是,他斟酌再三,决定加封王凝之为左将军,将其暂时调回了中央,而任命王国宝的二哥王愉为江州刺史,同时,任命其兄王恺为吴郡内史,不久,又征召王恺为丹阳尹。

为了加强江州对付上游的力量,司马道子在任命王愉为江州刺史的同时,还让其都督豫州四郡,加军号为辅国将军,假节。在司马道子看来,如今,对于东晋朝廷构成威胁的尚不是纷乱中的北中国各个势力,而是东晋内部各个独立王国,长期以来,东晋朝廷一直存在着荆扬之争,当时的中央政府就是依靠兖州、徐州、豫州,甚至是江州,以对付上游的荆州,当荆州势力控制了江州,进而又控制豫州和兖徐兵力的时候,改朝换代的危机就会发生,桓温当年就是一个例子。而此时的情况较以往而言,对于东晋朝廷更为不利:此时,一直作为中枢依靠力量的北府,也已与上游的荆州势力合流,中枢的司马道子处于上下游夹击的不利态势。因此,司马道子亟需的任务是:稳定三吴地区,以对付王恭;充实江州力量,以阻断荆州,这就是司马道子割豫州四郡归王愉都督的原因。然而,让司马道子始料不及的是,司马道子的这一举措,立即引起了豫州刺史庾楷的不满。孝武帝太元十三年,豫州刺史桓石虔去世后,孝武帝起用被桓氏家族打击的庾楷之兄庾准,作为京畿重地豫州的刺史,其背景明显有防备荆州桓石民之意。从那时开始,到如今庾氏已经在豫州盘踞了十一年之久,长期以来,豫州庾氏一直依附司马道子,太元二十一年,王恭入京之时,正是由于庾楷也率领豫州之军入卫京师,才让王恭打消了兴师问罪的打算;隆安元年,当王恭的檄文传来以后,庾楷又打算率军入卫京师,只是由于司马道子迅速杀死了王国宝、平息了事态,庾楷这才作罢。庾楷与王国宝私交甚好,司马道子诛杀王国宝,已经让庾楷十分寒心,此时,又将自己的豫州四郡割给王愉,更让他勃然大怒。他上书称,江州不是险塞之地,而西府(东晋称豫州为西府)则北接胡人,不应让王愉分督。但是,司马道子没有同意。

庾楷当然知道司马道子的真实目的,但是,对于军阀而言,各自拥有的地盘和军队多少,就意味着自己的权力大小,挖走自己的地盘和军队,比夺走什么都让自己心痛。于是,庾楷很快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立即投向了王恭的怀抱。他派遣儿子庾鸿,前往说服王恭,称:“谯王司马尚之兄弟掌握朝廷大权,气焰超过了昔日的王国宝,想要借助朝廷的威望,来逐步削弱方镇,考虑到过去的教训,朝廷时局变得变幻莫测,趁着朝廷的安排尚未成熟,应该早早将其除掉。”王恭历来就忌惮司马尚之兄弟,听了庾楷站到了自己一边,不禁大喜,点头同意,并给殷仲堪和桓玄写信,约定再次兴师问罪。殷仲堪和桓玄均表示同意,两人推举王恭为盟主,约定日期,一起举兵进京。

如今的桓玄,还仅仅是一个南郡公,并不是朝廷命官,但是,桓氏在荆州多年,实力庞大,尤其是去年王恭讨伐王国宝之时,桓玄借助殷仲堪的荆州之军,在王恭罢兵之后,又与殷仲堪一起发布檄文,出兵东下,着实让司马道子吓出了一身冷汗。司马道子给两人写信进行劝阻,两人这才罢兵,很快的,桓玄就不失时机地请求司马道子,任命自己为广州刺史。其实,桓玄的本意当然不是要离开自己的根据地荆州,去遥遥的广州上任,之所以要这样请求,正是桓玄的高明之处,因为,桓玄早已猜透了司马道子的心思,他知道,桓氏在荆州的势力甚至比刺史殷仲堪还要大,“士庶惮之,过于州牧”。司马道子深恐自己留在荆州以及附近地区,与殷仲堪合势,所以,要求荆州、雍州之地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作为白身的桓玄,所需要的就是一个进身之阶,也就是刺史的名位,一旦得到了这个名位之后,再做调整就容易了许多。广州刺史远在岭南,离开了桓氏久居的荆州之地,这是司马道子求之不得的事情,于是,司马道子果然上当,在接到桓玄的请求之后,东晋朝廷即任命其为都督交州广州、建威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假节。可是,当桓玄接到朝廷的任命之后,却迟迟不去上任,因为,桓玄压根就没有远去广州的意思,他的真实目的是取代襄阳的雍州刺史郗恢,做荆州上游的雍州刺史!

荆州位于扬州的上游,而雍州又在荆州的上游,并且,由于中原乱离之后,北方人士南下,高门大族大多去了江东,中级士族则到了荆州,而中下层群众则客居在襄阳附近,这些来自北方的中下层家族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因此,当时就有江陵人惧怕襄阳人的说法,桓玄意欲掌握雍州,不仅是因为雍州接近荆州势力,便于自己控制荆州,而且也是看中了雍州特殊的人力资源。如今,桓玄的刺史名号已经到手,下一步就是等待如何得到雍州了。

而让桓玄惊喜的是,王恭的书信不失时机地就到了,对于桓玄而言,趁乱攫取更大利益的机会,也随之而来了!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73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73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