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魏书·皇后传》记载,贺兰氏的死因是:“以(拓跋)觚不返,忧念寝疾”。这短短的一句话,似乎无法掩盖贺兰氏去世的全部原因,也许她的死与自己的儿子拓跋珪前后的所作所为,有着更为隐秘的联系。首先,拓跋珪对慕容垂子弟“求名马”而滞留拓跋觚反应出乎意料地十分强烈。而据史料记载,实际上,慕容垂并无杀拓跋觚的意思,拓跋觚在中山期间还留心学业,北魏与后燕也不是没有和好的余地,那么,拓跋珪为何要以此为借口,置拓跋觚安危于不顾,一意孤行与后燕绝交呢?见诸于《魏书》的拓跋珪的弟弟有:拓跋仪、拓跋烈和拓跋觚三人,他们均是拓跋珪父亲的弟弟拓跋翰或者是拓跋珪的爷爷拓跋什翼犍的儿子,从父系上看,他们是拓跋珪的叔父或者堂弟,从母系上看,则是他的同母异父弟弟,不论从情感上或者是对拓跋珪王位的威胁上说,他们都令拓跋珪不安,也许拓跋珪借此与后燕绝交,其目的就是要借刀杀人。二是拓跋珪本性残忍。贺兰氏带着拓跋珪兄弟辛苦备尝,但是,据《魏书·道武七王列传》记载,拓跋珪在刚刚逃难到贺兰部的时候,见到了贺兰氏的亲妹妹,也就是拓跋珪的姨妈,由于贺兰氏的这位妹妹十分美丽,拓跋珪一见之下,就对贺兰氏说要娶自己的姨妈。贺兰氏不同意,她说:“她太过美丽了,不吉祥,况且人家已经有了丈夫。”结果,拓跋珪竟然派人将他的姨夫秘密杀死,然后强行娶了贺兰氏,生下了儿子拓跋绍。拓跋珪的残忍本性由此可见一斑。三是对贺兰部的悲惨命运的无奈。据《魏书·官氏志》记载,“登国初,太祖散诸部落,始同为编民。”拓跋珪刚从独孤部逃往贺兰部的时候,自己身边的部众很少,因此,拓跋珪必须要培养直属于自己的力量,在他兼并其他部落之后,就离散了原有的部落结构,被征服的部落原酋长与其部落民一样,失去了昔日的特权和部民,也需要从事农业生产,隶属于由拓跋珪任命的各部大人管理,这当然是拓跋珪加强中央集权的无奈之举。然而,这一有意无意之举却恰恰使得拓跋部从原始社会的部落制度迅速向封建社会转型,妥善解决了困扰前燕、后燕乃至东晋的贵族荫户问题,增强了北魏的中央集权,在这一进程中,贺兰氏的母族贺兰部也未能逃脱被离散的命运。对于贺兰氏而言,恩将仇报的人恰恰正是自己的儿子,而她对此却无能为力!拓跋珪对贺兰部的摧毁,不能不说是贺兰氏忧愁而死的原因之一。四是刘亢泥的被杀。刘亢泥是独孤部刘显的弟弟,又是拓跋珪的姑父,在贺兰氏母子最为艰险的时候,是刘亢泥一家保护着拓跋珪未被刘显诛杀,首先刘亢泥之妻将刘显欲杀死拓跋珪的阴谋,告知了贺兰氏,让贺兰氏早作了准备;然后,当拓跋珪成功脱逃以后,刘显欲诛杀贺兰氏,贺兰氏夜奔刘亢泥家,藏匿于神车三天三夜,在刘亢泥全家的恳求下,刘显才放过了贺兰氏。对贺兰氏母子有如此大恩大德的刘亢泥,却在半月前被自己的儿子拓跋珪派军所杀,这不能不让贺兰氏万念俱灰,选择了死亡。五是贺兰氏与拓跋珪之间的母子关系。在拓跋部乃至代北各部的历史上,出嫁女嫁出以后,其母族对于出嫁女以及他所生的孩子,都是十分庇护的。因此,母亲依靠母族部落的力量对本部事务的干预,也是比比皆是。如拓跋部各代酋长的选任以及出现的历次动荡,无不有着各位母亲依靠母族,为自己的儿子争夺部落最高统治权的痕迹。拓跋珪离散贺兰部的同时,伴随着排斥母亲干政的强烈意图,也让我们隐约看到以后北魏的“子贵母死”制度的雏形。可以说,在拓跋珪一步步走向成功的道路上,贺兰氏与这个儿子的关系是冷淡的、隔膜的,甚至也许贺兰氏的死本身,就来自于拓跋珪的某种压力,这可以从以下历史事件得到印证:贺兰氏是太元二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去世的,时年四十六岁,当月即下葬了。第二月,许谦即上拓跋珪尊号,拓跋珪因此建天子旌旗,改元皇始,并与下一月出兵伐燕。虽然据《魏书·李彪传》称,北魏并无终丧制度,但大丧过后,还是有三个月的时间用于迎神、攘恶、行吉礼的,而拓跋珪在母亲死后,表现得麻木不仁,毫无感觉,这是十分不正常的。

也就是在拓跋珪建立天子旌旗前后,后燕并州牧慕容农率领自己的数万部曲来到了并州。这一年,并州霜降提前,庄稼损失严重,而并州却没有储备粮食,百姓贫困,无力供养慕容农带来的部众;同时,慕容农来到并州以后,还命令部将监护各地的胡人,因此,并州各族百姓民心思乱。天灾当然仅仅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并州在西燕慕容永统治了近十年,一直与后燕为敌,与拓跋魏则是同盟,当地居民在后燕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当然希望被拓跋魏解放,于是,不少民众逃往代北,请求拓跋珪出兵南下。在这种情况下,拓跋珪的参军张恂建议,进取中原,拓跋珪同意了。

太元二十一年八月二十八日,拓跋珪亲自率领四十万大军对后燕发起了总攻,主力部队以将军李栗的五万铁骑为前锋,从代北南下,穿过马邑(山西省朔州市),翻越句注山(山西省代县北),直取晋阳;另一路,则命令将军封真、莫题等从东路,越过军都关(居庸关,北京市昌平西南),扑向蓟城。李栗,雁门人,为拓跋珪“元从二十一人”之一;封真,史书无传,但据《魏书·封敕文传》记载,其祖封豆,皇始初年领兵三万东征幽州,平定三郡,被封为幽州刺史,据此,封真疑为封豆异音;莫题仍是莫含之孙,非代人莫题。拓跋珪的主力大军旌旗连绵二千余里,一路上旌旗招展,鼓角齐鸣,声势十分浩大。九月十八日,魏军抵达晋阳以北的阳曲,拓跋珪命令魏军登上晋阳西面的高山之上,从山而下,直指晋阳,环绕晋阳大声呐喊示威。慕容农率领晋阳守军出城迎战,被魏军打得大败,慕容农率领败军欲退回城内,可是,司马慕舆嵩却闭门不纳——去年,在慕容宝从伐魏前线撤退之前,慕舆嵩曾阴谋拥立慕容麟而被杀,此处又出现一位重名者,也许这是史书的误记。

无法进城的慕容农只好带领妻子和身边数千骑兵,狼狈往东逃窜。拓跋珪命令中领军将军长孙肥跟踪追击,在潞川(山西省浊漳河,《魏书·长孙肥传》记作“蒲泉”)追上了慕容农一行,虏获了慕容农的妻儿,跟随慕容农逃窜的几千燕军全军覆没,慕容农本人也在战斗中负伤,仅与身边三名骑士逃回了中山。关于此战,《魏书·太祖本纪》则称,魏军从晋阳西山上下来以后,绕城呐喊示威,慕容农十分害怕,趁夜率领妻儿弃城东逃,这一说法也许是真实的,因为,如果慕容农是出战战败后而逃,则不可能带上城内的妻儿。

就这样,拓跋珪轻松地就拿下了并州。在并州,拓跋珪开始正式设立朝廷,设置百官,任命各地的郡守、将军,尚书郎以下的官员都由士人担任,鼓励农业生产。拓跋珪刚刚建立新朝,对每一位知识分子都虚心接待,士人们只要来求官的,不论老幼,拓跋珪均亲自接见,耐心询问他们有什么才能,只要有一点才能的,都被任用。九月十九日,拓跋珪命令辅国将军奚牧率军南下,夺取汾川(汾河流域)一带,清扫后燕残余势力,屏护晋阳的侧翼安全,在平陶城(山西省文水县),奚牧军队生擒了后燕丹阳王慕容买得、离石护军高秀和。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71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71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