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三一四、燕王之死

对于慕容垂的决策,不是没有不同意见。

后燕宫中的太史令在查看天象以后,对慕容垂说:“太白星晚上在西方消失,数日之后又出现在东方,这叫做躁兵,先发动的要灭亡。”但是,慕容垂没有听从。在决定了对北魏实施第二次打击以后,慕容垂需要的就是征发军队、确定具体的进军路线。

太元二十一年(公元396年)一月,奉命而来的后燕高阳王慕容隆,率领龙城之军抵达了国都中山,龙城军队阵容整齐,威武雄壮,给两个月来沉浸在极度悲痛、惊恐不安的中山军民带来了丝丝的希望。仅仅依靠幽州、平州之军还远远不够,慕容垂还命令征东将军平规征发冀州之军。然而,平规竟然率领博陵(治所在今河北省蠡县)、武邑(河北省武邑县)、长乐(河北省冀州市)三郡之兵 ,在鲁口(河北省饶阳县)叛变了!平规兄弟自慕容垂起事之初即追随慕容垂,其后平规曾被任命为宁朔将军,与慕容麟一起北上进攻幽州,被独孤部公孙希击败;公孙希覆灭之后,平规最终与带方王慕容佐一起攻下了蓟城,攻下蓟城以后,平规被任命为蓟城守将,主管幽州军务;在余岩叛乱时,平规没有听从慕容垂将令,擅自出城迎战,被余岩击败;也许是这次失败,平规被剥夺了幽州最高统治权,而由长乐公慕容盛接替了他的职位。这大约是其趁机发动叛乱的一个原因。平规的侄子、冀州刺史平喜劝谏,可平规拒不听从;平规的弟弟海阳(河北省卢龙县)令平翰也在辽西郡(治所河北省迁安县)起兵响应。这一突发事件,打乱了慕容垂的部署,他赶忙派遣镇东将军余嵩率军进攻平规,可是余嵩却战败被杀。于是,慕容垂亲自率领大军进攻鲁口,平规没有想到七十一岁的慕容垂竟然亲自前来,军心大乱,平规抛弃部众,带着妻儿老小与平喜等几十人仓皇南下,逃到黄河以南,慕容垂不战而胜,顺利平定了叛乱;平翰起兵以后,率军一路北上,朝龙城杀来。新任幽州刺史慕容会一直以来是慕容垂最为宠爱的孙子,被寄予厚望,在慕容垂的心目中,慕容会就是慕容宝未来的继承人。果然,慕容会不负所望,他命令东阳公慕容根等人率军迎战,一举击破平翰之军,平翰逃往山南(白狼山一带,辽宁建昌县)。

在处理好平规事件之后,摆在慕容垂面前的就是:选择什么样的进军路线,出乎拓跋珪的预料而不被其提前侦知,达到战役的突然性。从慕容宝退军路线上分析,慕容宝的进军路线,当是从中山出发北上,进入蓟城,然后从蓟城西进;而这次,深谙用兵之道的慕容垂又将采用哪条行军路线呢?

《资治通鉴》记载:“三月,庚子,燕主垂留范阳王德守中山,引兵密发,逾青岭,经天门,凿山通道,出魏不意,直指云中。魏陈留公虔率部落三万余家镇平城。垂至猎岭,以辽西王农、高阳王隆为前锋以袭之。”《晋书·慕容垂载记》记载:“垂从之,留德守中山,自率大众出参合,凿山开道,次于猎岭。遣宝与农出天门,征北慕容隆、征西慕容盛逾青山,袭魏陈留公泥于平城,陷之,收其众三万余人而还。”结合两处记载,要想弄清楚慕容垂伐魏的具体行军路线,就必须确定下述三个地望的确切位置:青岭(青山)、天门、猎岭。胡三省注称:“青岭即广昌岭,所谓五回道也。其南层崖刺天,壁立直上,盖即天门也。”猎岭,胡三省注称:“在夏屋山东北,魏都平城,常猎于此。”广昌岭,位于广昌县境,即今天的河北省涞源县,广昌县为西汉设置,属于并州代郡,东汉属于冀州中山国,晋代又属并州代郡。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江西省广昌县同名,而改为涞源县。《中国古代地名大词典》青岭条称:“在河北省易县西南,即五回山,亦曰广昌岭,东晋时慕容垂袭魏,由中山逾青岭,经天门,凿山通道,直指云中。” 《水经注·滱水条》称,“《春秋·昭公七年》,齐与燕会于濡上。杜预曰:濡水出高昜县。东北至河间鄚县入易水,是濡水与虖池,滱、易,互举通称矣。博水又东北,徐水注之。水西出广昌县东南大岭下,世谓之广昌岭。岭高四十馀里,二十里中,委折五回,方得达其上岭,故岭有五回之名。下望层山,盛若蚁垤,实兼孤山之称,亦峻竦也。徐水三源奇发,齐泻一涧,东流北转,迳东山下。水西有《御射碑》。” 滱水,即河北省定州市上游的唐河,也就是说广昌岭是位于广昌县(即河北涞源县)东南的山岭。确定了广昌岭的位置,那么,胡三省有什么根据就断言青岭就是广昌岭呢?根据胡三省对天门的描述,我们发现《水经注》同条在记述滱水上游时有一段这样的记载:“滱水自县(山西省灵丘县)南流入峡,谓之隘门,设隘于峡,以讥禁行旅。历南山,高峰隐天,深溪埒谷。其水沿涧西转,迳御射台南,台在北阜上。台南有御射石碑。南则秀嶂分霄,层崖刺天,积石之峻,壁立直上。”很显然,胡三省对于天门 “层崖刺天,壁立直上” 的描写,是来源于《水经注》灵丘南隘门“秀嶂分霄,层崖刺天,积石之峻,壁立直上。” 这也让人怀疑,青岭并非如胡三省所云的是涞源的广昌岭,而是灵丘的隘门。综合前田正名《平城历史地理学研究》、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蔡宗宪《南北朝交聘使节行进路线考》等有关资料,从平城南下到黄河岸大致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从平城翻越句注山、雁门关,沿汾河南下;一条是自平城向东南,经莎泉(山西省广灵县境)、灵丘,沿滱水流域东南行,翻过倒马关,抵中山城,从中山城沿着太行山东麓路南下经邺抵达黄河。而从平城到中山大致又有两条路线,一是经由上谷路,先向东北,再转东南的大迂回路线;二是从平城穿越太行山、恒岭(前田正名认为就是广昌岭),直达中山。慕容垂这次出兵伐魏,当属走的第二条从中山到平城最直接、距离最短的道路,不过对于这条道路的具体路线,学者们也有一定的分歧:从平城到倒马关一段,严耕望认为是从平城向东南,沿滱水河谷,经灵丘至广昌,从广昌再下倒马关;日本学者前田正名虽然也认为从倒马关通往广昌的路应该是存在的,但也指出从平城经灵丘之后,有灵丘道沿滱水河谷直下倒马关,并不须经过广昌。也许此次慕容垂也没有经过广昌,而是走了更为直接的道路,从中山到倒马关,直扑灵丘隘门,因此,所谓的青岭和天门可能均在灵丘县境。猎岭,胡三省注称在夏屋山东北,夏屋山,又名夏壶山、贾屋山、贾母山,俗名草垛山,在今山西代县东北六十里,与句注山相接,为山西北部险要之地,但此处与平城距离遥远,从平城远来打猎似不合理,猎岭当另有所指,也许是指平城附近的某一座山岭。

太元二十一年三月二十六日,在迅速处理了平规之乱之后,后燕皇帝慕容垂命令弟弟范阳王慕容德留守中山,他自己亲自率军从中山秘密出发,越过青岭、天门,开凿山路,出其不意,直扑平城而来。经过十八天的急行军,闰三月十二日,后燕军队抵达平城郊区的猎岭。此时,驻守在平城的是拓跋珪的堂弟拓跋虔,拓跋虔号称名将,武艺绝伦,与拓跋珪的弟弟拓跋仪,是北魏数一数二的猛士,素有“卫王弓,桓王槊”的美名。平城附近有三万多家部众,拓跋虔素来轻敌,平时根本不设戒备,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后燕军会突然到来,等到后燕军抵达平城城下的时候,他才发觉。当时,燕军刚刚经历了参合陂之败,个个畏惧魏军,慕容垂发现这一情况,立即命令辽西王慕容农、高阳王慕容隆率领未经战阵的龙城兵,作为前锋,朝平城杀来。拓跋虔发觉以后,部队没有时间完成集结就匆忙应战,而燕军龙城兵个个奋勇争先,所向无敌,在燕军的突然袭击下,拓跋虔大败,临阵被杀,平城魏军全军覆没,屯驻该地的三万多户魏国部民全部被燕军虏获。

取得平城之战的胜利以后,慕容垂引兵北上参合陂,燕军看到漫山遍野的尸骨,堆积如山,全军恸哭,声震山谷。慕容垂摆下香案,祭奠燕军亡灵,老人既悲愤,又惭愧,情绪激动之余,口吐鲜血,倒地不起,因此旧病复发,躺在两匹马架着的软轿上,拉回了平城,驻军于平城西北三十里,靠山安下大营。此时的拓跋珪也听到了拓跋虔阵亡、平城大败的消息,他十分惊慌,想到再次逃跑;拓跋部属下很多附属部落,听说拓跋虔战死的消息,各个怀有贰心,拓跋珪也是惶恐不安,无计可施。太子慕容宝之军继续西进,抵达云中(内蒙古托克托县),但是听说父王病重的消息以后,也停止了军事行动,回到平城,拓跋珪听说慕容垂已死,打算追击,可发现燕军并没有撤离,而是驻守在平城以北地区,拓跋珪只好又退回了阴山。如果此时燕军继续西上,迅速膨胀的北魏将立即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

然而,天不假英雄之年。燕军驻扎在平城西北十几天,却一直没有继续西进,这是因为,在此期间,慕容垂的病情不仅没有好转的迹象,反而日渐加重,燕军听说拓跋珪将要前来,于是,在平城以北四十里处建筑燕昌城以后,燕军开始撤离。燕军撤至上谷的沮阳(河北省怀来县南),慕容垂病死在那里,终年七十一岁,在位十三年,他遗诏说:“如今灾难正多,丧礼务从简易,早上去世,晚上入殡,下葬三日后即脱掉丧服,处理政务。强寇正在寻找时机,秘不发丧,到京师以后,再发丧举办哀悼仪式。”慕容宝依次命令,秘不发丧,四月二十三日,燕军回到中山,四月二十五日,公布慕容垂的死讯,举行哀悼仪式,追谥为成武皇帝,庙号世祖。四月二十九日,时年42岁的太子慕容宝登基即位,大赦,改元永康。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70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70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