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淝水之战是以谢氏家族子弟为主导,依靠与谢氏家族有千丝万缕联系的豫州、兖州、徐州将士取得的一次决定性的胜利,它的胜利保存了东晋的国祚,促使了前秦王国的瓦解,也奠定了南北割据的局面,然而,淝水之战的大胜并没有给谢氏家族带来应有的荣誉,反而让谢安陷于功高不赏的窘境。十一月庚申日,孝武帝司马曜下令卫将军谢安到金城犒劳凯旋而归的胜利之师。十二月,东晋朝廷任命谢石为尚书令,进谢玄军号为前将军,谢玄坚决推辞。到第二年三月,又进谢安为太保。不过,事情到此为止,对于淝水之战的有功将士,司马曜没有再进行任何的封赏,封赏事宜一直拖到谢安去世以后才进行,已经两年以后的事情了。是司马曜不愿意封赏,还是谢安为了避嫌予以拒绝,我们已经无由得知。不过,我们可以确切地知道,在淝水之战结束以后,谢氏家族面临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而这场危机还源于谢安的女婿王国宝。王国宝是王坦之的第三子,在谢安的主导下,孝武帝司马曜与太原的王蕴之女结为婚姻,而王坦之家族却将女儿嫁给了司马曜的弟弟司马道子。由于谢安讨厌王国宝的为人,因此,一直对其压抑不用,当然,谢安此举未必不是压抑太原王坦之家族的一种举措,这令王国宝十分怨恨。于是,王国宝利用堂妹是会稽王司马道子王妃的便利条件,逐步赢得了司马道子的信任,并通过司马道子馋间谢安。年轻的司马曜虽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酒肉皇帝,但却一直想要恢复皇权,他当然不愿看到谢氏家族成为下一个威胁皇权的庞大力量,因此,开始对谢安疏远起来。其实,王国宝的谗言仅仅是司马曜疏远谢安的诸多因素之一,疏远谢安主要还在于此时的谢氏家族一门独大的客观情况,已经引起了皇帝和其他门阀世族的警惕。这些因素大致有这些:一是来自于皇权与相权的基本矛盾;二是来自于桓氏家族的反击,在淝水之战前,因江州刺史一职让一直以来处处推让的桓冲大怒,使得谢氏家族与实力尚强的桓氏家族关系出现了裂缝;三是来自亲近桓氏的旧族的不满。虽然桓温篡逆之心,世所共知,但谢氏女婿、琅邪王氏王珣,却公开表示桓温“废昏立明”,对社稷有功,这引起了谢安的不满,与王氏离婚,两族遂成仇人,王珣也一直受到谢安的排挤。琅邪王氏自王导王敦以后没再出现过掌握地方实权的军阀,但该家族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四是其他宗族的不安。韩康伯之叹,将谢氏之兴直接比作王莽之时,话说得是很重的,直接反映了当时普通世族对谢氏家族的不满。

据《晋书,桓伊传》的记载,孝武帝曾经召豫州刺史桓伊入宫饮宴,当时谢安在座,司马曜让桓伊吹笛助兴,桓伊当即吹了一曲,然后,他放下笛子说:“臣下弹筝虽然不及吹笛,但自以为也能将音韵和于筝歌,并请再找来一位吹笛的伴奏。”司马曜就让宫中的歌妓吹笛,但桓伊又说:“宫中吹笛之人与臣难以配合好,臣有一位奴仆,与臣配合得很好。”司马曜对桓伊的直率十分赞赏,就同意召桓伊奴仆入宫,于是,那位奴仆吹笛,桓伊则抚筝歌唱《怨诗》:“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桓伊歌声慷慨,动人心魄。谢安听着听着,不禁泪流满面,他不由自主地挪到桓伊的席子上,捋着桓伊的胡须,赞赏道:“使君的确不同凡响。”桓伊当然是在借古讽今,替谢安鸣不平,司马曜也是心知肚明,十分惭愧。桓伊虽然是桓氏的疏族,但是,他与谢安之间的关系却很好,两人对音乐都有着共同的爱好,《世说新语》记载,每每桓伊听到有人放声歌唱,就不由自主的说道:“我可怎么办呢!”谢安说他对于音乐是“一往有深情。”除了私交甚好之外,桓伊也参加了淝水之战,对于淝水之战的贬损,无疑也会损害桓伊的切身利益。

淝水之战后,秦王苻坚退回长安,秦王国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秦中央政府逐渐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各地“所在屯结”。在东晋上层出现排挤谢氏家族倾向的同时,东晋军队也瞅准这个时机,对前秦王国发起了反攻:东线,鹰扬将军刘牢之率军攻下了谯城,以安丰太守戴宝率军戍守。刘牢之因此也被升为龙骧将军、彭城内史,赐爵武冈县男,食邑五百户。西线,车骑将军桓冲派遣上庸太守郭宝攻秦魏兴、上庸、新城三郡,秦魏兴太守褚垣、上庸太守段方均投降晋军,新城太守麹常弃城而逃,三郡均被东晋朝廷收复。桓冲又命令杨亮之子、将军杨佺期进据成固,进攻秦梁州刺史潘猛,与潘猛汉中地区胶着。杨佺期为弘农杨氏,门第高贵,他与哥哥杨广、弟弟杨思平均骁勇善战,杨佺期自认为江南所有的高门都比不过自己家,有人将他们家与琅邪王珣相比,他都十分不满。我们知道,东晋门阀等级森严,据颜延之的《观我生赋》自注说,随晋元帝司马睿下江东的有一百家士族,因此,江东就有了《百家谱》,到司马曜时代,朝廷更是派人帮助贾弼之修订《十八州士族谱》,七百余卷,形成了完备的家谱学。这些流亡江东的士族权利完全按照过江早晚决定,由于杨佺期的父亲杨亮归降晋朝较晚,因此,每每被江左大族视为低等士族,“婚宦失类”,这让他经常是切齿痛恨,一直想通过建功立业,恢复家族昔日的荣耀。通过东晋军队的一系列反攻,截止太元九年年初,东线晋军已经收复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而西线晋军则推进至汉中地区。

到了这一年的二月,病中的桓冲因为自己曾担心谢安没有能力抵御苻坚大军而失言,再加上与桓氏交好的朱序也因谢氏子弟的缘故而回到了江东,这让桓冲十分惭愧,病重而死,时年五十七岁。过去,郗鉴、庾亮、庾翼临终的时候,都上书安排自己的亲戚,而桓冲只给谢安写信说:“妙灵、灵宝尚小,亡兄寄托不终,以此为恨!”灵宝就是桓玄。桓冲的灵柩离开江陵的时候,江陵百姓临江哀号。《世说新语·尤悔》称桓冲闻淝水大捷,发病死,“谈者以为此死,贤于让扬之荆。”明眼人以为,桓冲之死,避免了桓氏与谢氏在淝水之战以后终将爆发的大乱,也使得桓冲的令誉得以保全。

桓冲生前身兼荆州和江州两州刺史,加上此时的谢玄立下大功,因此,有人请求任命谢玄为荆、江二州刺史。谢安担心谢氏名声太盛,又害怕桓氏家族不满,于是,任命梁郡太守桓石民为监荆州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河东太守桓石虔为监豫州扬州五郡军事、豫州刺史,豫州刺史桓伊为都督江州荆州十郡豫州四郡军事、江州刺史,维持了桓氏家族在豫州、荆州、江州的存在。谢安这样安排是颇具深意的:桓石民曾任谢安参军,且名望较高,让其担任荆州刺史相对易于控制;桓石虔屡立战功,且骁勇难制,将其放在豫州,东有徐兖刺史谢玄,西有江州刺史桓伊,且豫州长期属于谢氏地盘,不难控制;让桓伊担任江州刺史,处于中游地带,当然是为了隔开桓石虔、桓石民两兄弟。谢安用这种方式,维系着桓氏、谢氏家族利益的平衡。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65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65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