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二五四、君川大捷

太元四年(公元379年)三月。

前一月,中线秦军攻陷了襄阳,东线秦军占领了彭城,并攻下了淮阴,西线的魏兴还在鏖战,也就是在此时,东晋派出了毛穆之的西进部队。到了这一月,雪上加霜的是,大战之后,东晋境内又发生了大范围的传染病。三月十日,时年十八岁的孝武帝司马曜下诏称:“敌人大举进攻,所在郡县相继沦陷,军国事务数倍于平日,百官要齐心协力,做好各项工作。加上遇到了灾荒之年,百姓饥馑穷困,特令供给宫廷之物务必节俭,皇族开支、百官工资均暂时减半。其他劳役消费,只要不是军事需要的,都要停止或减少,以应对目前的局面。”孝武帝司马曜的这份诏书下发一个月后,西线的魏兴城陷,太守吉挹自杀,而东线的秦军则正酝酿着一场进攻淮南的大战,前秦右将军毛当、强弩将军王显也率领二万军队,从襄阳前线调往东线,协助东线军队进攻盱眙。

盱眙,又在淮阴西南,是淮南的又一重镇。自秦兖州刺史彭超于二月占领彭城、后将军俱难攻陷淮阴之后,即引兵南下合力进攻盱眙,至今已包围盱眙两个月之久,但盱眙城却一直迟迟不下,这也是秦军从襄阳调兵东进的原因。此时,前秦王国用于淮河下游地区的兵力已经高达十四万人,到太元四年五月十四日,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围攻之后,前秦军队终于攻陷了盱眙城,抓获东晋高密(山东省高密县,系东晋侨治郡)内史毛璪之。在攻陷盱眙之后,前秦军队马不停蹄,继续南下,进攻三阿。由于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说:“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唐代司马贞也将此语编入《史记索隐》,三阿作为帝尧故里,一直成为人们争议的话题。对于三阿城的具体位置,目前有几种说法,大致分为高邮说、宝应说和金湖说等。《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的“三阿”条目,称:三阿在“在江苏高邮县西北”。《舆地纪胜》“高邮有北阿镇,离城九十里,即晋时三阿”。《高邮州志》“东晋时尝侨置幽州。太元四年,苻秦将句难、彭超围幽州刺史田洛于三阿。去广陵百里。即此。”另外,明清高邮的地方志上也是如此记载的;《资治通鉴》此处的附注云:“晋侨置幽、冀、青、并四州放江北三阿,今宝应军即此。”此地现属于江苏省金湖县,这就是金湖说;还有一说就是宝应说,称东晋时期,位于宝应西南70华里塔集附近的平阿县,才改称为三阿,认为其地在射阳县湖集镇正南方20华里。但是,宝应说和金湖说,均与史书三阿“去广陵百里”的记载有一定程度的出入,因此,晋代的三阿大约在如今的高邮湖内高邮一侧。

三阿,是东晋淮河下游防御体系的第二道防线,也是东晋幽州刺史、并州刺史、冀州刺史和青州刺史的侨治治所,驻守在此的是东晋幽州刺史田洛。秦军包围了三阿,距离兖州刺史治所广陵(江苏省扬州市)仅仅有百里之遥,如果秦军拔掉三阿,将直接饮马长安北岸,因此,东晋朝廷一片震惊。于是,孝武帝司马曜下诏命令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虏将军,率领水军进抵涂中(安徽省滁州市滁河一带);命令右卫将军毛安之,游击将军、河间王司马曇之(河间王司马钦之子,实为司马懿弟司马馗之后),淮南太守杨广、宣城内史丘准等率领四万晋军进抵堂邑(江苏省六合县北);又命令谢玄的兖州军队与上述两支部队一起合力解救三阿。同时,司马曜还命令长江两岸军队加强警戒。

对于东晋的援军,秦军右将军毛当、将军毛盛率领从襄阳而来的这两万精锐骑兵,前来迎击堂邑晋军。毛当所部趁着东晋右卫将军毛安之等部在堂邑立足未稳,对堂邑晋军发起了突然袭击,毛安之四将缺乏协同,相互惊扰,一时之间四万军队登时溃散,建康局势更加严峻。与此同时,兖州刺史谢玄率领三万兖州军队自广陵(江苏省扬州市)进驻白马塘(今地不详),前秦后将军俱难命令将军都颜率领骑兵进击谢玄所部,双方在白马塘西边展开了一场激战。自太元三年七月,前秦王国发起东线战役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取,连下东晋淮北诸城,又深入淮南,夺占了淮阴、盱眙,并击败东晋朝廷四万援军,可谓是所向无敌。不过,前秦军队经过了十个月的紧张战斗,军队其实已经十分疲劳,而相反的,谢玄的兖州军队在救出了彭城戴逯之后,就一直在广陵休整。此时,早已摩拳擦掌的兖州军队在谢玄的带领之下,无不以一当十,大败秦军,并阵斩都颜。白马塘西之战,是谢玄新组建的兖州军队第一次与前秦骑兵的一场面对面的交锋,它是在堂邑之战晋军大败的情况下,东晋军队取得的一场大胜,也是十个月来晋军与秦军的第一次大胜,极大地鼓舞了晋军士气。

击败秦军都颜所部之后,谢玄继续推进到三阿附近。五月二十五日,围困三阿城的秦军主力军团转而与谢玄所部在三阿城下激战,初战告捷之后的谢玄所部气势如虹,在三阿城下再次击败了秦军俱难、彭超之军,秦军撤三阿之围,退守盱眙。谢玄之军顺利解除三阿之围之后,与三阿城内的田洛守军合兵一处,聚集了五万人马,即于六月七日继续北上,开始收复失地。谢玄军推进到了石梁(今地不详),与田洛一起发起对盱眙的进攻,俱难、彭超悉数出战,但两次战败以后的秦军已无战心,在谢玄军的打击下,第三次大败而逃,向东逃往淮阴。在淮阴渡口上,秦军在淮河上架起了浮桥,从这里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从淮河北岸运至南岸,这里也是连接淮河南北秦军的重要一条通道,自此驻守的是前秦洛州刺史邵保。

谢玄深谙兵法,他没有给秦军太多喘息的机会,在收复盱眙后不久,即命令部将何谦之、都护诸葛侃率领水军,趁着涨潮从水路直扑淮阴,首先焚烧了秦军的淮河浮桥,接着,又与淮阴秦军展开激战,俱难等人第四次被击败,俱难、彭超率领残兵败将狼狈逃往淮河北岸,而驻守淮阴的邵保被晋军临阵诛杀。谢玄的兖州之军自出师以来,仅仅十余天就取得了四场大捷,将秦军赶出了淮南地区。

然而,这还没有完。

谢玄所部不愧为善于打硬仗、能够连续作战的英勇之军,谢玄看到俱难、彭超逃往淮北,立即亲自率领何谦之、戴逯、田洛等全力展开追击,连战连胜的晋军如入无人之境,第五次将秦军击败,君川之战,前秦军队几乎全军覆没,主将俱难、彭超两人渡过淮河,仅仅保全了一命。据胡三省注:“今盱眙县北六里有君山。此盖君山之川也”。根据胡注,君川在今天江苏省盱眙北,但根据上下文,在盱眙之战结束之后,俱难、彭超二人即率军撤往淮阴,而淮阴之战中,又北撤淮北,此时不可能又在盱眙城北再战,也许史料记载错乱,也许君川另有其地,也许淮阴之战与君川之战同时进行,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结合《晋书,苻坚载记》、《谢玄传》、《刘牢之传》的记载,我们推测,秦军在淮河之上除了有淮阴的浮桥之外,在盱眙北面的淮河之上也有连接南北的浮桥,或者运输船只。淮阴之战,谢玄采取了关门打狗的办法,命令水军先将秦军的浮桥烧毁,致使秦军无法回到淮北,于是,俱难等人只好率军沿淮河南岸向西而来,企图于盱眙附近乘船或者渡过浮桥,晋军各路迅猛追击,并在君川之战中将走投无路的秦军一网打尽。谢玄的参军刘牢之还在盱眙缴获了秦军的辎重和运输船,击破了浮桥上的秦军守军;都护诸葛侃、单父县令李都也击破了敌人的运兵船。实际情况大约是:秦军仅有的运输船只将为数很少的将领和士兵运到了淮北,其余的秦军全部被晋军歼灭。

渡过淮河的秦军后将军俱难,将所有的过错都推到彭超的身上,诛杀了彭超的司马柳浑。秦军的十余万大军,在数十天之内伤亡殆尽,这是自秦王苻坚登基以来,前秦军队第一次遭受到如此的惨败,消息传到长安,苻坚大怒,立即命令用囚车将彭超抓回长安问罪,彭超闻讯畏罪自杀;苻坚又将俱难废黜为平民。为犒赏堂邑之功,苻坚下令任命毛当为平南将军、徐州刺史,镇守彭城;任命毛盛为平东将军、兖州刺史,镇守胡陆(山东省鱼台县东南);任命王显为平吴校尉、扬州刺史,镇守下邳(江苏省睢宁县西北)。

将秦军赶出淮南之后,东晋朝廷从容将淮河北岸尚在坚守的堡垒军民,撤往南岸。君川大捷的意义不仅在于一场战役的胜利,更重要的是让前秦占领淮南的战略企图破产了,使得继之而来的前秦灭晋之战变得更加复杂和艰难。君川大捷之后,东晋孝武帝司马曜派出殿中将军前往谢玄军中慰问,进谢玄军号为冠军将军,加领徐州刺史,进封其为东兴县侯,刘牢之也因功被加封为鹰扬将军、广陵相。君川大捷以及前此的四次胜利,让谢玄的兖州军队真正成为了一支令国人尊敬、让敌人胆寒的劲旅,谢玄正式都督徐州兖州二州后,这支军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北府兵”,自此,北府兵对于东晋以后数十年的政局一直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谢玄加领徐州刺史之后,原徐州刺史王蕴被征召为尚书仆射、左将军如故,不久又升为丹阳尹,王蕴不愿意在朝中任职,坚决要求调往地方,此时正巧会稽内史郗愔以年老要求退休,于是,朝廷将王蕴任命为都督浙东五郡诸军事、镇军将军、会稽内史,接替了郗愔的职务。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63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63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