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一九三、讨伐张平(1)

公元357年,晋穆帝司马聃虚岁已经14岁了,按照规定,皇帝加成人服,并与这一年的一月一日开始听政,大赦,改元升平,皇太后褚蒜子下诏不再听政,还居崇德宫。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年初,(《资治通鉴》记作去年的12月)前燕慕容恪率领大军将盘踞在青州的段龛消灭,在慕容恪北撤之后,东晋北中郎将荀羡率军击败了前燕青州刺史慕容尘,然后,返回下邳,东晋帝国与前燕帝国在山东地区陷于胶着。到了这一年的二月,前燕慕容儁加封自己的第三子慕容暐为皇太子,大赦,并改元光寿。慕容儁的原太子慕容晔深得慕容儁的喜爱,然而,却于去年六月去世,此时只得立中山王慕容暐为太子。

自慕容儁称帝之后,就立下了夺取中原,并消灭东晋、前秦的决心,这从其前年发诏大规模征兵、相继将和龙旧民逐渐迁往内地、消灭段龛等一系列举动上,都可以清楚地看得出来。然而,要展开一场统一中国的大规模战争,就必须弄到数量庞大的战马以及其他军需物资,于是,慕容儁想到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那就是——掠夺北方高车部族丰厚的战略资源。

高车,又称作丁零、敕勒、铁勒、丁令、丁灵、钉灵,(但也有学者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以为高车、丁零、敕勒为不同的种族)《北史,高车传》记载,最初叫作狄历,后来,北方鲜卑称其为敕勒,南方的人们称其为丁零、高车,起源于赤狄。赤狄是中国古老的狄人之一,其他两支为白狄、长狄,狄人是中国春秋时期北方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赤狄传说是因为喜爱穿赤色衣服而得名。据有的学着考证,狄人与上古时期的鬼方有一定的渊源关系。也有传说,说匈奴的单于有两个十分美丽的女儿,老单于说:“我的这两个女儿是如此美丽,怎能嫁给凡人?只能上配苍天。”于是,老单于建了一个高台,将两个女儿放在高台之上,过了三年,上天仍然没有迎娶,又过一年,一只老狼围着高台嚎叫,并在台下挖了一个洞穴,小女儿说:“老父将我们放在这里,想交给苍天,如今,狼来不去,也许就是上天的旨意。”于是,小女儿与狼结为夫妻,并生下了儿女。因此,敕勒是匈奴族的外甥,敕勒族的语言与匈奴族大体相同,只是稍有差别,并且,敕勒族的人喜欢歌唱,发出的声音也象狼嚎一样苍凉。在《晋书,北狄传》中记载东汉以来入塞的十九个种落中,就有赤勒种,因此,我们也可以概括地以为敕勒是属于匈奴的别部。北方称其为高车,是因为这一部族的人能够制造出车轮高过牛身的大车,这种车子装载日用物品,也可以在晚上的时候,围起来形成一个临时的小堡垒,抵御野兽和贼人的袭击。到魏晋时期,敕勒族人有一部分进入内地,主要分布于太行山两侧的深山密林之中,其中,丁零翟氏主要分布在定州的常山、中山、赵郡和并州的上党郡。见诸于史料的还有定州的鲜于氏、丁零洛氏、丁零严氏等。我们还记得早在石勒灭掉王浚之后,当时,丁零的居住地中山地区发生严重的蝗灾,而石勒却要简阅人口,于是,中山丁零翟鼠起兵反叛,进攻中山和常山,失败后北逃至代郡,而另外一个丁零酋长翟斌则率众投降了石勒。永和七年,当慕容儁前燕进据蓟城之后,丁零的翟鼠又从代郡投降了前燕,被前燕封为归义王。除了内地的丁零部众,塞北还有很多的高车部族,他们大致分为狄氏、袁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此时的慕容儁就是想利用高车部族严冬南下避寒之际,对其展开大规模的突然袭击,掠夺他们的财富。

过去,慕容儁的爷爷慕容廆有匹骏马,叫赭白,卓然不群,石虎讨伐慕容皝的时候,慕容皝准备弃棘城而逃,当他想要乘坐赭白之时,赭白悲鸣撕咬,人无法接近,慕容皝说:“此马在老爸活着的时候,就不同寻常,如今不让人骑乘,大约是老爸的意思。”于是,就下定了坚守棘城的决心,石虎也很快退去了。此时,这匹骏马已经49岁了,依然俊逸无比,慕容儁命人在蓟城东掖门为此马铸造铜像,等铜像铸成,赭白也死去了。

也许赭白之死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也许赭白之死让慕容儁想到了帝国需要更多更好的战马。于是,在刚刚结束了广固之战之后,升平元年(公元357年)一月,(此据《十六国春秋辑补,前燕录》,《资治通鉴》记作五月,似误)慕容儁就命令抚军将军慕容垂、中军将军慕容虔、护军将军慕容平熙等,率领八万步骑,冲入了高车部族的营地,对其发起了大规模的突然袭击,斩杀、俘虏了十余万人,缴获了十三万匹军马,抢掠的牛羊数以亿万计。在这次打击下,高车人损失惨重,不久被迫就投降了燕国,据《十六国春秋辑补,前燕》记载:“光寿三年(即晋穆帝升平三年,公元359年)三月,塞北七国贺兰、涉勒等皆降。”涉勒即敕勒,也就是高车。

也是在这次军事行动的威压之下,居住于塞北的匈奴单于(入塞十九种匈奴之一)贺赖头(即贺兰部)率领三万五千人口主动投降了前燕,慕容儁拜其为宁西将军、云中郡公,将他们安置在代郡的平舒城(山西省灵丘县)。

就在慕容儁塞北大捷之后不久,前秦苻坚发动政变,诛杀了自己的堂兄苻生,年仅二十岁的苻坚登上了前秦天王的宝座。因此,苻坚与慕容儁几乎同时将目光盯向了横亘在他们中间的并州(山西省大部)。

而此时的并州,成了石赵帝国前将领和饱经河北战乱的各族民众们理想的避难之地,盘踞在此的最大势力是石赵前并州刺史张平。史书称其:“跨有新兴(山西省忻州市)、雁门(山西省代县)、西河(山西省离石市)、太原(山西省太原市)、上党(山西省长治市)、上郡(陕西省榆林市东南)之地,垒壁三百余,胡晋十余万户,遂拜征、镇,为鼎峙之势。”张平在永和七年曾投降前秦,被进封为大将军、冀州牧,第二年,他为了自保,又投降了前燕,被封为并州刺史,到了永和十二年苻生命令其率部消灭姚襄,但其却与姚襄和解,又促使了他再次投向了东晋,接受了东晋并州刺史的职务。另外,冉闵的常山太守苏亥也在永和八年逃往新兴(山西省忻州市),投靠张平;上党人冯鸯于永和十一年驱逐了前燕太守段刚,占据安民城(山西省襄垣县北),自称太守,投降东晋,不久,冯鸯担心前燕的进攻,又依附于张平,张平多次向慕容儁请求赦免冯鸯,其后,冯鸯又投降了前燕,被慕容儁封为京兆太守,不久,又背叛了燕国,他与吕护一样都暗通东晋。此外,并州之外的石赵降将李历驻守濮(山东省鄄城县),高昌驻守在东燕(河南省延津县东北),也都是开始的时候投降了前燕,继而又归顺了东晋,也接受了前秦的爵位,不过是为了割据一方。因此,前燕的慕容儁也决心将其逐步讨平。

回过头来看张平的统治区,我们仔细查看地图后发现,虽然张平跨据六郡,居于山西形胜之地,但是,却没有全据山西天险:我们知道,早在晋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并州的陉北楼烦(山西省宁武县)、马邑(山西省朔州市)、阴馆(山西省朔州市东南)、繁畤(山西省浑源县西南)、崞县(山西省浑源县)五县之地已经割让给了拓跋猗卢;而从前燕慕容儁将匈奴单于贺赖头部众安置在代郡的平舒城(山西省灵丘县)这一点上看,如今的前燕势力也已经推进到了陉北附近地区,张平北部只能依托雁门关,屏护北方;而东南,虽说冯鸯以上党投靠张平,但他退居安民城(山西省襄垣县北),由此看来,冯鸯并没有全部占领上党地区,尤其是没有占据冀州通向并州的咽喉——壶关;再说西南,河东地区并不在张平的控制之中,特别是河东地区联系关中的跳板——蒲坂,还牢牢地掌握在前秦的手中,更不用说河东往中原而去的轵关以及上党往河内的天井关,更是不在张平之手。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张平虽处形胜之地,却无形胜之势,外来势力很容易地跨过并州、司州的要隘,进入山西,公元356年,慕容儁就曾经派遣将军慕舆长卿等率众七千取道轵关,进攻裴氏堡(大约在山西省垣曲县境内)前秦的幽州刺史张哲,同时,这也是过去苻菁、姚襄能够顺利进入河东,并踏上关中土地的主要原因。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57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57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