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六、冉闵称帝
“杀胡令”一方面使得六夷团结起来一致抗击石闵,而另一方面,也让汉人扬眉吐气,他们以乞活军为基干,团结在石闵的周围,使这场本属于石赵帝国宫廷内部的争斗,转变成为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之间的血腥厮杀。
就在石闵诛杀了石鉴之后,尚滞留在邺城的姚弋仲之子、曜武将军姚益,武卫将军姚若率领数千禁卫军,冲出邺城城门,逃往滠头。在儿子们回来之后,姚弋仲领兵前往邺城讨伐石闵,驻军邺城东北的混桥。
国不可一日无主。
石鉴被杀之后,司徒申钟、司空郎闿等四十八人一起向石闵上尊号,也许是石闵还是念念不忘那句“继赵李”的谶言,坚决要将皇帝之位让给李农,而李农也是以死坚决推辞。在这种情况下,石闵说:“我们都是晋朝人,如今晋室尚存,愿与诸君分割州郡,各自称牧、守、公、侯,上书迎接晋天子还都洛阳,大家看怎么样?”
尚书胡睦进言说:“陛下圣德应天,应当登上大位,如今,晋氏衰微,远远逃窜于江边,怎能统揽英雄,混一四海啊!”
石闵说:“胡尚书所言,可以说是明白天机,知道天命啊!”
于是,石闵即皇帝位于邺城的南郊,大赦,改元永兴,国号大魏,恢复原来的冉姓,(《晋书,穆帝本纪》称其“僭称天王”)。追尊其爷爷冉隆为元皇帝,父亲冉瞻为烈祖高皇帝,尊母亲王氏为皇太后,立妻子董氏为皇后,立儿子冉智为皇太子,封其他儿子冉胤、冉明、冉裕均为王。以李农为太宰、兼太尉,录尚书事,封齐王,封李农的诸子均为县公;文武全部进位三等。派出使者持节向各地屯兵反抗的宣布赦免的命令,但是,没有一个听从的。
与此同时,身在襄国的石赵帝国新兴王石祗也得到了石鉴被杀的消息,于是,石祗也在襄国继位称尊,改元永宁,任命汝阴王石琨为相国,各地占据州郡的六夷拥兵之人都相继响应了石祗。在四面皆敌的情况下,为了打破孤立无援的不利局面,冉闵想到了远在江南的东晋朝廷,他派出使者辗转来到长江北岸,告诉东晋朝廷:“胡人逆乱中原,如今已经将其诛灭。如果能够派军前来共同讨伐,可派军前来。”此时,冉闵已经称帝,因此,他对于东晋朝廷而言,极易让人想到诸葛恢曾经说过的:“灭一胡,又添一胡。”虽然冉闵是汉人,但他从小在石赵帝国长大,身居石赵帝国高位,如今称帝的他与东晋朝廷没有任何归属关系,以后难免会与我争夺天下,况且,东晋政权过江以后,对于稍晚过江的原西晋高门大族都看低一等,视为低等另类,仿佛在中原时间稍长一点就低贱很多似的,而冉闵这位已经自立为帝的石虎养孙,在东晋朝臣看来,他们之间的冲突,大约与石赵帝国内讧几乎没有什么两样,并且,也许冉闵这种狂妄的口气也让一向视为中华正朔的东晋名士,感到不值一哂吧。同时,东晋朝廷已经考虑加封业已投降的蒲洪来经营河北,支持一个已经称帝的冉闵,那置蒲洪于何地呢?因此,冉闵的看似联合、实乃求救的下书,自然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