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当桓温提出伐蜀计划之时,朝廷均以为不可,理由主要有三:一是桓温军队不足,此时的桓温仅仅是安西将军、荆州刺史,以一州之众担当灭国之任,自古以来不曾有过;二是蜀道险远,易守难攻,军粮转运困难,一旦失败,将全军覆没;三是大军西进,石虎会趁虚南下。其实,大家的担忧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司马昭灭蜀几乎用了倾国之众,如果不是邓艾奇袭得手,蜀国失误连连,可能也要遭到惨败。但是,这是从常情做出的判断,而任何具体的战争形态从来都不可能与过去的完全重复,也从来都是与敌方的政情、军情、民心、失误、己方的决心、勇气,甚至是运气密切相连的。因此,当众人一致反对、桓温些许动摇之时,袁耽的堂侄袁乔,时任建武将军,都督沔中诸戍江夏、随、义阳三郡诸军事,江夏相,他劝说桓温说:“经营大事,本来就不能按照平常的经验去判断,智慧之人了然于心,然后,一切都在计划之中。如今天下的灾祸,就这两个敌寇而已。蜀国固然险固,但它与石虎相比,实力较弱,要扫除敌人,当然要先从容易的下手。如今,逆流而上将近万里,历经天险,敌人如有防备,我们不一定能够成功。可是,现在的情况是:蜀人自以为有重重天险,不修战守之备,如果我们带领一万精锐部队,轻装迅速奔袭,等到他听到我军进攻的消息,我们已经度过了重重险关,李势君臣如果不自量力,与我军一战,我们一定能够捉拿了他。众人以为我军西进,则石虎会觊觎荆州,这又是似是而非之论。为什么呢?石虎听说我们万里征伐,一定以为我方会做好后方的准备工作,必然不敢有所行动;即使他渡过了长江,诸军也足以守好边境,不用担忧。蜀国沃野千里,号称天府之国,过去诸葛亮以之来抗衡中国,如今李势的确不能为害,但是,他处于上游,极易骚扰我们。如果能够采取奇袭的办法攻下它,拥有它的人众,那对于国家有巨大的好处。”于是,桓温才下定了袭取蜀国的决心。

永和二年(公元346年)11月11日,时年35岁的桓温亲率益州(治所在巴东郡【四川省奉节县东】)刺史周抚,南郡(湖北省江陵县)刺史、谯王司马无忌(在王敦之乱中被王廙所杀的司马承长子)的部队,向成汉帝国境内长途奔袭而去。桓温向朝廷发出西上的奏章之后,不等回复即命令部队进发,在临出发之前,他任命安西将军长史范汪为留守,负责后方事物;又加授周抚为都督成汉境内的梁州汉中、梓潼、巴西、阴平四郡诸军事,以江夏相袁乔为先锋,命其率领两千精锐部队先期出发。消息传来,朝中上下十分担忧,只有刘惔却说桓温此举一定能够成功,别人问为什么,刘惔回答:“我的判断来自于桓温赌博。桓温是个赌徒,在赌博的时候,他没有必胜的把握,是绝不下赌注的。我担心的不是他能不能灭掉蜀国,而是担心等他灭掉蜀国之后,会利用灭国之余威来控制朝廷。”刘惔只是在隔岸观火,其实,当时身为主帅的桓温并不轻松,当大军渡过三峡的时候,桓温看着两岸险峻的高山和脚下湍急的江水,慷慨地说:“既然要作忠臣,就不能再作孝子了啊!”从这里我们能够深深地体会到那种苍凉和豪迈,也能够深深地体会到他对此去胜负的难料。当初,诸葛亮在鱼腹平沙之上造八阵图,以八行石头垒成,每行相距两丈,军队将领没有一个人能看明白的,桓温看后,说:“这个阵图是常山蛇的阵势。”

桓温的这只精锐部队沿着长江逆流急速西上,一路上如入无人之境,很快越过了三峡天险,在部队经过三峡的时候,部队中一位将士捕获了一只小猴子,母猴在岸上的高山峻岭之间哀号,一直追随部队走了一百多里也不离开,到最后母猴绝望地跳到了船上,气绝身亡。有人将母猴的腹中切开,发现肠子都断成了一寸一寸的。当桓温听说以后,不禁大怒,立即将那位捕获小猴子的官兵废黜,这大约就是成语“肝肠寸断”的来历。(见《世说新语,黜免》)

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桓温大军西上的脚步。这只大军迅速穿越成汉帝国的巴郡(重庆市)、江阳郡(泸州市),然后折向岷江,进入合江,抵达青衣渡口(即鱼涪津,在今四川省乐山市),桓温带领的这只孤军已经将成汉帝国的重重险阻抛在了身后,来到了四川的腹地。而此时,已经到了永和三年(公元347年)的二月。

成汉帝国皇帝李势下令动员全国的军队进行抵抗,他命令叔父右卫将军李福、堂兄镇南将军李权、前将军昝(音:赞)坚等人,率军数千从山阳(峨眉山之南)向乐山附近集结。各位将领打算在岷江南岸设下埋伏,等待晋军自投罗网,但是,昝坚却坚决反对,于是,汉军从青衣江北鸳鸯碕渡江向犍为郡(四川省彭山县)进发。

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三月,桓温大军继续北上,进抵彭山县南的彭模。

近在咫尺的两只大军之间的决战将一触即发!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52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52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