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一二四、欲废王导

我们知道,王导末年颇为乱政,正如王导、庾亮等当事人死去数年以后,庾翼给其兄庾冰的书信中说的那样:“……大较江东政,以伛儛豪强,以为民蠹,时有行法,辄施之寒劣。如往年偷石头仓米一百万斛,皆是豪将辈,而直打杀仓督监以塞责。山遐作余姚半年,而为官出二千户,政虽不伦,公强官长也,而群共驱之,不得安席。纪睦、徐宁奉王使纠罪人,船头到渚,桓逸还复,而二使免官。虽皆前宰之惛谬,江东事去,实此之由也。……”说的就是王导的姑息养奸。庾翼在信中举了三个例子,其一是王导任用的将领们公然率众偷盗石头城内的军粮,而政府却不是追究主犯,而仅仅诛杀了低位低贱的仓库主管塞责。其二是山遐罢官之事。其三是纪睦、徐宁奉命捉拿罪人,却不能成行。庾翼总结道,江东政治现状是豪强欺压百姓,无法无天,而国家法制不行,即使偶尔施行,也是加诸于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头上,最后,庾翼说,这都是前宰(指王导)昏庸悖谬所致,江东大事已去,根源即在于此。抛开庾氏与王氏家族之间的恩怨不提,庾翼所说的当时情况大约还是真实的。

据 《晋书,庾亮传》记载,庾亮曾经给郗鉴写信称:“昔于芜湖反覆谓彼罪虽重,而时弊国危,且令方岳道胜,亦足有所镇压,故共隐忍,解释陶公。自兹迄今,曾无悛改。

主上自八九岁以及成人,入则在宫入之手,出则唯武官小人,读书无从受音句,顾问未尝遇君子。侍臣虽非俊士,皆时之良也,知今古顾问,岂与殿中将军、司马督同年而语哉!不云当高选侍臣,而云高选将军、司马督,岂合贾生愿人主之美,习以成德之意乎!秦政欲愚其黔首,天下犹知不可,况乃欲愚其主哉!主之少也,不登进贤哲以辅导圣躬。春秋既盛,宜复子明辟。不稽首归政,甫居师傅之尊;成人之主,方受师臣之悖。主上知君臣之道不可以然,而不得不行殊礼之事。万乘之君,寄坐上九,亢龙之爻,有位无人。挟震主之威以临制百官,百官莫之敢忤。是先帝无顾命之臣,势屈于骄奸而遵养之也。赵贾之徒有无君之心,是而可忍,孰不可忍!

且往日之事,含容隐忍,谓其罪可宥,良以时弊国危,兵甲不可屡动,又冀其当谢往衅,惧而修己。如顷日之纵,是上无所忌,下无所惮,谓多养无赖足以维持天下。公与下官并蒙先朝厚顾,荷托付之重,大奸不扫,何以见先帝于地下!愿公深惟安国家、固社稷之远算,次计公之与下官负荷轻重,量其所宜。”

信中,庾亮首先回顾了当年陶侃欲废黜王导,自己反复劝阻的事情,然后,庾亮指出了王导在成帝身边安插“武官小人”,愚弄皇上,此处的“武官小人”,当指赵胤、贾宁、匡孝之辈。等成帝成人之后,王导又“不稽首归政”,万乘之君,有位无人。这是指咸康元年(公元335年)成帝加元服后,王导仍然不归政于成帝。庾亮信中所说的“师傅之尊”,是指在咸康四年5月,王导被任命为太傅之事。我们虽然不知道庾亮写给郗鉴这封书信的确切日期,但是,根据信中言及的上述事件,大致可以断定,庾亮试图废黜王导的时间在咸康四年5月王导为太傅到咸康五年7月王导死前这一段时间。

在咸康四年5月,也就是石虎大军与慕容部昌黎之战后不久,东晋朝廷以司徒王导为太傅、都督中外诸军事,以郗鉴为太尉,庾亮为司空,6月,又重新设置丞相一职,以王导为丞相,此时的王导达到了空前的地位。庾氏与王氏之间的矛盾,既有双方执政理念的不同,也有两个家族争权夺利的因素,很难说庾亮阴谋废黜王导没有一点私心。

而庾亮与王导之间矛盾加深,则来源于一个人从中挑拨,此人正是庾亮下属的东中郎将、南平太守、南蛮校尉、陶侃之子陶称。据《晋书,孙盛传》记载:“时丞相王导执政,亮以元舅居外,南蛮校尉陶称谗构其间,导、亮颇怀疑贰。”而 《晋书,王导传》也称:“于时庾亮以望重地逼,出镇于外。南蛮校尉陶称间说亮当举兵内向,或劝导密为之防。”由此可见,陶称确曾谗构庾、王二人。庾亮出镇荆州之后,极力消除陶侃生前在荆州的影响,巩固自己的地位,这肯定让陶侃后人陶称心怀不满,也许陶称的目的,就在于利用庾、王之争而从中渔利。

庾亮废黜王导之举没有实施的原因,主要还在于手握京口强兵的太尉郗鉴的不同意。作为被史家长期忽略的郗鉴,虽然不具备当时的名士风度,但是,他两次不同意废黜王导却不仅仅出于与王氏家族之间的私谊。回顾东晋建立之后的政局,三五年之间就要来一次内乱,门阀士族之间为了权力之争,必要刀兵相见,如此下去,江东政权必然会在不断的内耗中崩溃,因此,郗鉴稳居京口,不同意陶侃、庾亮废黜王导,其实是为了整个江东政治的稳定,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因此,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赞叹道:“东晋之臣,可胜大臣之任者,其为郗公乎!”

除此之外,庾亮的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陶称居心叵测,而镇守襄阳的桓宣也不是庾亮的旧人,自咸和七年(公元332年)襄阳之战之后,桓宣就以流民帅的身份镇守襄阳,襄阳位于武昌上游,顺汉水而下,足以威胁夏口、武昌,从陆路南下,又可威胁江陵,因此,曾经驻守此地的周访、甘卓都对王敦有过威胁,这也使庾亮不敢放手东下的直接原因。另外,荆州军府内部也对此意见不统一,《晋书,孙盛传》记载,孙盛秘密劝说庾亮:“王公神情朗达,经常有世外之情怀,岂肯做凡人所欲之事呢?这一定是奸人想馋间内外大臣啊!”吕思勉先生称:“导贼周顗而作色于蔡谟,世外之怀安在?外宽和而内深阻,当时名士,固往往如是,然导居元辅之位,因贪权嗜利,好谀恶直之故,遂不恤败坏国事以徇之。”不过,此处孙盛所说的“凡人事”,大约是陶称或者其他人对庾亮进言,王导欲为废立大事吧。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与王导本人的“静以对之”的应对之法,也很有关系。《世说新语,雅量》称:“有往来者云:‘庾公有东下意。’或谓王公:‘可潜稍严,以备不虞。’王公曰:‘我与元规虽俱王臣,本怀布衣之好。若其欲来,吾角巾径还乌衣,何所稍严。’”同时,又给陶称写信,劝说他庾公是成帝的大舅,应该好好听从。

另外,在陶侃死后,王导在咸康元年(公元335年)利用石虎南巡之机,迅速反击,收回了庾亮占据的建康上游四郡,也增加了庾亮兴兵东下的难度。

虽然庾亮废黜王导的计划不遂,但是,由于庾亮虽在外藩,却内持朝权,这让王导十分不满。《世说新语,轻抵》记载:“庾公权重,足倾王公。庾在石头,王在冶城坐。大风扬尘,王以扇拂尘曰:‘元规尘污人。’”按:庾亮未在石头,而在石头的当属后来被任命为中书监的庾冰。不过,根据该条注引的《中兴书》曰:“于是风尘自消,内外缉穆”以及《晋书,王导传》记载“于是谗间始息”上来看,大约在王导、郗鉴、庾亮三人末年,庾氏与王氏矛盾也确实逐渐缓和一些了。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50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50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