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一一九、咸康三年(1)

晋成帝咸康三年,并不是一个十分特别的年份,在《晋书,成帝本纪》中,仅仅在该年的正月条上记载,东晋政府从此开始兴立太学,招收愿意学习儒家经典的学生,并且说,由于江东的士大夫们早已沉溺于老庄之中不能自拔,因此,儒学始终难以恢复其原有的地位。除此之外,这一年再无大事可记。似乎,这一年平静得没有发生什么似的。

然而,放眼整个中国地区,我们却发现,这一年却发生诸多对以后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我们知道,在这一年里,石赵王国的石虎在年初就任大赵天王,继而,于该年的7月,杀掉了原任太子石邃,并立了新太子石宣。这不可谓不是石赵王国里发生的大事。

而对于偏安一隅的成汉帝国,这一年同样为将要发生的大事孕育着大的变故。我们知道咸康元年,李雄之子李期杀掉了太子李班自立,此后,他依靠其兄李越,疏远李雄旧臣,仅仅信任尚书令景骞、尚书姚华、田褒、许涪等数人。继而又诛杀了侄儿尚书仆射、武陵公李载,并且,传闻他又鸩杀了兄弟李霸、李保等人,弄得国内人人自危。堂叔李寿威名远播,深为李期之兄李越及尚书令景骞忌惮,而李寿也看到李期、李越兄弟十余人,正值壮年,均拥有强兵,也是心怀不安,他在外镇守着涪城,每到应当朝觐之时,总是推脱边疆有敌情,不应久离防地,而不敢回到成都。这时,东晋建威将军司马勋进屯汉中,收集流民,李期命令李寿出关进攻,击败了司马勋,于是将东晋势力从汉中赶出,并在此地设置了守宰,戍兵南郑。这更让李寿找到了长期在外的借口。但是,长期在外终究不是个办法,如何彻底结果问题呢?于是,他数次延聘巴西的隐士龚壮,问以自安之术。龚壮的父亲和叔叔均被李特所杀,一直想借李寿之手来报仇雪恨,因此,他对李寿说:“节下若能舍小从大,以危易安,则开国裂土,长为诸侯,名高桓文,勋流百代矣。”继而,劝说李寿发兵斩杀李期等人,然后,归顺东晋朝廷。李寿同意了,便开始与自己的长史略阳罗恒、巴西解思明共谋发动政变,占据成都,向东晋称臣。

而成都城内的李期却依然“多所诛夷”,将妇女资财籍没入宫,以至于“内外凶凶,道路以目”。后来,李期又鸩杀了李寿的养弟安北将军李攸,并与李越及景骞、田褒、姚华密谋袭击李寿等,计划借着市桥被烧而发兵。同时,李期又多次派心腹、中常侍许涪到李寿的驻地,观察动静。对此,《华阳国志》则有迥异的记载,称:“会养弟攸从成都病还,死道中,乃佯言越药杀之。又诈造妹婿任调书,言期、越当废寿,以惑群下,群下信之。”说的是,李攸本是病死的,而非李期所杀。我们从李越、李期素来没有防备这一点可以看出,说李期杀了李攸以及李越、李期阴谋诛杀李寿,也许完全是李寿继位以后杜撰出来的谎言。由此,也让我们感觉到前此李霸、李保传闻是李期所杀,似乎也有可能就是李寿为了篡位而提前散布的流言。也许,李寿在咸康三年就已经开始一步步地实施他的篡位计划了。

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李寿就在咸康四年4月,与手下文武盟誓,并允许士兵们随意劫掠成都城内的资财,他依靠这种办法搜集了将近一万部队——一万同心同德之人决非一时就能办妥,这也说明了李寿早已密谋的事实。

他以李奕为先锋,率步骑一万,自涪城向成都发起了突然袭击。李期、李越没有料到李寿突然发兵,素不设备,而城内的李寿之子李势则里应外合,打开了成都城门,于是,李寿顺利夺取成都,纵兵虏掠,乱兵甚至将李雄的女儿及李氏妇女都抢来奸淫,乱兵所到之处多所残害,然后,李寿屯兵于李期的宫门之前。

事到如今,李期赶紧派遣侍中犒劳李寿,此时,牢牢控制成都的李寿扩大了打击面,他上奏相国、建宁王李越,尚书令、河南公景骞,尚书田褒、姚华,中常侍许涪,征西将军李遐及将军李西等李期的亲信们,都是“怀奸乱政,谋倾社稷,大逆不道,罪合夷灭”。不得已,李期只好听从,于是,将李越、景骞等人全部诛杀。

充分利用了李期之后,李寿矫任太后氏令,废期为邛都县公,软禁起来。李期叹息着说:“我本是天下之主,却作为一个小小的县公,不如死了算了!”于是,自缢而死,时年二十五岁,在位三年多。李寿给其谥号为幽公。李雄的其他儿子也全部被李寿所杀。李期之死当然是咎由自取,但是,我们从李寿将李期的兄弟全部诛杀,斩草除根这一点来看,史书上将李期之死写成是完全自愿的,似乎让人难以置信。

处理了李期兄弟,罗恒、解思明以及李奕、王利等人劝说李寿自称镇西将军、益州牧、成都王,然后,向东晋称臣,但是,李寿的妹夫任调与司马蔡兴、侍中李艳及张烈等人却劝李寿自立为帝。李寿命人占筮,占筮者回答:“可以做数年的天子。”任调高兴地说道喜曰:“当一天天子就行,何况是几年呢!” 解思明反驳说:“数年天子,怎能与百世的诸侯相比!”李寿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任侯说的是上策。”于是,在同年即帝位,称汉皇帝,大赦境内,改元汉兴。以董皎为相国,罗恒为尚书令,解思明为广汉太守,任调为镇北将军、梁州刺史、知东羌校尉,李奕为镇西将军、西夷校尉,大臣全部换为自己的私人,并安车束帛聘龚壮为太师,龚壮固辞,李寿特意准许,将其视为老师和朋友。追尊父亲李骧为献帝,母亲昝氏为太后,立妻子阎氏为皇后,以世子李势为太子。

与成汉帝国发生弑君事件一样,在咸康三年,与之紧邻的仇池氐王杨难敌的儿子杨毅,也被其族兄杨初所杀,杨初杀死杨毅以后,兼并其众,遂自称为仇池公,不再奉行杨毅向东晋称臣的政策,转而开始向石赵王国称臣。

同样的,对于位于石赵王国北部的鲜卑四部而言,这一年也十分重要。我们说过,在晋成帝的咸和四年(公元329年),也就是东晋平定苏峻之乱的那一年,鲜卑贺兰部秘密联络了拓跋诸部大人,将拓跋纥那从代王的位置上赶走,拥立了自己的外甥拓跋翳槐为代王,而拓跋纥那则逃往宇文部避难。于是,在经过8年之后,拓跋政权又一次从老大拓跋猗迤这一支暂时回归到了老三拓跋弗的这一支。

为了救亡图存,新任代王拓跋翳槐奉行与石赵帝国和解的政策,派遣自己的弟弟拓跋什翼犍作为人质来到襄国,拓跋部虽然暂时消除了外患,但是,立有拥立大功的拓跋翳槐的舅舅贺兰蔼头却没有把拓跋翳槐放在眼里,居功自傲,对拓跋翳槐十分无礼,双方之间的矛盾逐渐积聚。在拓跋翳槐即位不足7年之际,即到了晋成帝咸康元年(公元335年),拓跋翳槐终于忍无可忍,将舅舅贺兰蔼头招来杀掉。拓跋翳槐为这次鲁莽之举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刚刚恢复元气的拓跋部再次陷于分裂,不少归顺拓跋翳槐的部众又重新背叛,此时,身在宇文部的原代王、拓跋翳槐的堂兄弟拓跋纥那,趁机从宇文部返回拓跋部复辟,国人重新拥立拓跋纥那为主,而拓跋翳槐则狼狈逃往襄国,投奔已是居摄赵天王的石虎,石虎赏赐给拓跋翳槐宅邸、妓妾、奴婢及其他生活用品,对其很是优待。

拓跋纥那,在《魏书》上被称为炀帝,拓跋翳槐即位前,已经在位5年,现在,他以复辟后的这一年,即晋成帝咸康元年作为后元年,然而,好景不长,到了咸康三年,石虎命令将军李穆率领5000骑兵,长驱直入大宁,将拓跋纥那再次赶走,重新立拓跋翳槐为拓跋部首领,背叛拓跋纥那的拓跋部国人有六千余落,拓跋纥那这次往东投奔了慕容部。而复辟后的拓跋翳槐又将咸康三年作为后元年,在盛乐旧城东南十里重建盛乐城。此时的拓跋部可以说处于极度衰弱的境地,我们从石赵王国仅仅出兵5千就赶走了拓跋纥那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而且,《魏书,序记》记载的6000余落背叛拓跋纥那的部众,大约就是拓跋翳槐复辟之初的部众总数。

代王拓跋翳槐被《魏书》称为烈皇帝,他就象是一个过渡君主,在其复辟之后一年,到了咸康四年10月就去世了。拓跋翳槐去世的时候,留下遗命说:“一定要迎立弟弟拓跋什翼犍为主,社稷才能安稳。”当时,拓跋什翼犍仍在邺城做人质,而在盛乐拓跋翳槐尚有两个弟弟,即三弟拓跋屈和四弟拓跋孤。诸部大人以为拓跋翳槐复辟不久,国内动荡不安,并且邺城路途遥远,石虎不一定就放拓跋什翼犍回国,在往还之间,国中恐生变故,因此,大家决定从拓跋翳槐的兄弟中选择一位年长之君。对比留在盛乐城的拓跋翳槐的两个弟弟,拓跋屈刚狠多诈,不如拓跋孤宽和柔顺,于是,诸部大人梁盖等人将拓跋屈杀掉,共同推举拓跋孤为主。拓跋屈被杀之后,诸部大人找到了拓跋孤,可是,拓跋孤却说:“我哥哥拓跋什翼犍比我年龄大,自然应该由他继承王位,我怎能越位!”于是,拓跋孤亲自前往邺城迎立二哥拓跋什翼犍,并请求石虎让自己代替哥哥留在邺城做人质。石虎听了拓跋孤的诉说,想起自己的太子石邃为了皇位竟有弑父之心,不禁为拓跋孤的义举所感动,于是,他不仅没有乘人之危,将两兄弟一并扣押,继而灭掉拓跋部,反而将他们兄弟二人一起送回了拓跋部。拓跋什翼犍回国途中,于咸康四年11月,在繁峙(今山西省浑源县、繁峙县一带)以北,改元曰建国,将国土人众一半分给弟弟拓跋孤。拓跋孤后被北魏太祖拓跋珪追尊为高凉王,而拓跋什翼犍就是《魏书》上所称的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继位之年刚刚19岁,在他即位以后,即开始了复兴拓跋部的艰难曲折之路。

这些事情都是发生在晋成帝咸康三年、四年的大事,而这些事件均对各国以后的政治走向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49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49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