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一一六、继续昏聩

在维护门户利益方面十分精明的王导,在帝国政事上却一点都不热心。

平心而论,王导是一个最善于做人的人,在那样的一个乱世中,他历经无数风波依然不倒,可谓是东晋政坛的常青树。作为一个自然人,王导亦有不少可亲、可爱、可取之处。王导是可亲的,我们过去曾经说过,《世说新语,简傲》记载,高坐道人在王导那里经常躺在王导身边,无拘无束,而当卞壶到来的时候,他就赶紧坐起身来,并说:“那人可是礼法之士。”可见,在众人心目中,王导属于不拘礼法之人,从世俗地位上来看,一名和尚与一位丞相之间,地位悬隔不啻天渊,然而,和尚竟卧于丞相之侧,这足以说明王导本人是可亲的;《世说新语,排调》记载:“王长豫(即王导长子王悦)幼便和令,丞相爱恣甚笃。每共围棋,丞相欲举行,长豫按指不听。丞相曰 :‘讵得尔?相与似有瓜葛 。’”说的是:王导从小就喜爱他的长子王悦,父子二人下围棋的时候,王导想挪动棋子,但是王悦按着他的手指不让动,王导说:“怎么能这样呢?你我之间好像还是有点瓜葛的啊。”在此,也显示出了王导作为父亲可爱、诙谐之处;《晋书,王导传》称:“导简素寡欲,仓无储谷,衣不重帛。”生活还是比较节俭的,当时,晋成帝知道以后,赏赐给王导布万匹,让王导私用。这当然亦是王导为人的可取之处。

不过,王导也是吝啬的,《世说新语,俭啬》:“王丞相俭节,帐下甘果盈溢不散。涉春烂败,都督白之,公令舍去,曰 :‘慎不可令大郎知 。’”家里的瓜果甜点放了很久没有吃完,以至于腐烂变质却也舍不得散给下属吃。

上述不过是王导个人生活方面的一些特点,就其执政晚期却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让很多朝臣感到不满。

一对皇帝不恭。这我们以前说过,这一点可能也是当时陶侃企图废黜王导的原因之一,如今,晋成帝已经成年,理应亲政,但是,由于晋成帝信任王导,而王导也没有主动归政,对此,侍中孔坦每以国事为忧,曾经从容对晋成帝说:“陛下已经成年,圣明的品德逐渐增长,应该广泛听从朝臣们的意见,听取治国安民的道理。”史书记载,咸康元年三月,王导借口有病,不参加朝会,晋成帝带着东晋群臣,亲自到王导家中饮宴,并拜见王导妻子曹氏,后来,在咸康二年,二月,王导的堂弟、尚书仆射王彬去世,而前此,朝廷已经决定在该月给成帝举行大婚典礼,有人为了讨好王导,建议皇帝停止大婚,侍中孔坦再次劝谏。

二任用非人。我们说过王导任用桓景、赵胤、匡术、贾宁等人,这些人都骄纵不法,而且,到后来,王导竟然任命赵胤为护军将军,孔坦的叔叔孔愉说:“中兴以来,处此官者,周伯仁(周顗)、应思远(应詹)二人。今天确实缺少有才之人,岂能让赵胤这样的人做!”但是,王导不听。

三不问政事。王导到了晚年,从原来的不督查地方政事,到后来不管理下属“几案”之事,一直发展到什么事情都不管,尸位素餐,任凭一切自生自灭。《世说新语,政事》记载:丞相尝夏月至石头看庾公,庾公正料事。丞相云:“ 暑,可小简之。”庾公曰:“公之遗事,天下亦未以为允。”按:此时庾冰不知具体担任什么职务,似为中书监,王导去石头城看望他,说:“天气炎热,可以稍微省略一些政务。”庾冰却回答他说:“您的一些做法,天下人并不觉得合适。”这说明,对于王导的诸多做法,很多大臣是不满的。紧接着上条,《世说新语》又记载:丞相末年,略不复省事,正封箓诺之。自叹曰:“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说的是:在王导末年,完全不完全不料理政务,只是签字画押。他自己感叹说:“大家都说我糊涂,后人定会怀念我这中糊涂。”这当然是王导在自我辩护,反过来,起码可以印证,在其晚年根本不处理政务的事实。虽然王导本人不问世事,尸位素餐,但是,他身边的小妾雷氏却“颇预政事”,收受贿赂,因此,蔡谟称之为雷尚书。

四排除异己。王导听说孔坦多次劝谏晋成帝之后,内心十分不满,将孔坦从侍中位置上拿下,外调为廷尉。孔坦怏怏不乐,托病离职。到咸康二年,孔坦病重,庾冰前去看望他,不禁流下眼泪。孔坦慷慨说道:“大丈夫将要死去,你来不询问治国安家之术,竟然象儿女子那样哭哭啼啼相问啊!”临死前,孔坦还不忘给庾冰写信,勉励他“使九服式序,四海一统,封京观于中原,返紫极于华壤。”很快的,这位忧国忧民、并曾经积极主张北伐的孔坦就死去了,享年51岁。

在国难当头之际,王导无所事事的做法引起了普遍的不满。蔡谟自不必说了,《世说新语》关于蔡谟与王导之间的过节,共有四处,以前我们也都提及过:一是“王丞相作女伎”,蔡谟拂袖而去;二是“王丞相轻蔡公”;三是就是前述的蔡谟嘲讽王导的妾为雷尚书;四是蔡谟嘲讽朝廷要给王导加九锡。也许是在王导的影响下,王导的下属王濛以及王濛的好友刘惔也都瞧不起蔡谟,《世说新语,排调》“王、刘素不重蔡公”条记载,二人见到蔡谟以后,把王氏家族的代表人物西晋的王衍拉出来,对蔡谟说:“你与王衍相比咋样?”蔡谟只能回答:“不如。”二人听了十分满意,相视而笑,追问道:“你哪些地方不如呢?”蔡谟却也机警,回答道:“王衍身边没有象你俩之类的客人。”对立双方的厌恶之情溢于言表。除了老对头蔡谟之外,不满的尚有朝廷中的中立人士。以孝闻于天下的国子祭酒颜含,可以说是江东儒家的领袖,当时,朝廷都热烈讨论给皇帝应该给王导加殊礼,晋成帝对王导夫妇下拜,这在当时引起了朝廷的轩然大波,孔坦等人就提出了异议,继而产生的讨论,这种讨论极有可能是王导为了反击不利言论而故意制造的舆论。太常冯怀征求颜含的意见,颜含回答:“王导虽然尊贵,但按理来说,不能这样。让皇帝降礼的言论,大约是你们商量的事情吧,老夫老了,不合时宜。”正如颜之推在《家训》中所言,颜家世代以儒学传家,真正的淡泊处世,仕宦要做的“往前看有五十人,往后看有五十人”,深谙中庸之道,但是,即便如此,颜含也指出了如果皇帝拜王导,那究竟谁是皇帝?冯怀问礼之后,颜含对家人说:“象这种事竟然来问我,难道说我修养不够,有邪恶之行么?”对王导等人的无视君上、败坏正统礼教的做法,隐隐提出了不满;过去我们也曾说过,颜含在被问及江东名士的优劣之时,只说:“周顗之正直,邓攸之廉洁,卞壶之忠义,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根本没把王导放到眼里。而随着王导的不断昏聩,连原属于王氏阵营的孔愉也无法忍受,《晋书,孔愉传》记载,咸和八年之时,朝廷褒奖孔愉、陆玩,增加两人的下属人数,而孔愉上书推辞,称:“方今强寇没有消灭,政务繁多而人民的劳役繁重,百姓困苦,奸吏为非作歹,强bao之人肆无忌惮。……人民嗟怨,人神感动。”王导看到孔愉的上书之后,十分厌恶,他对孔愉说:“你说的奸吏为非作歹,强bao之人肆无忌惮,你给我说清楚,你说的都具体指谁!”孔愉还想将朝廷的得失尽情地说一番,被旁边的陆玩阻止,才作罢。有一点忧国忧民之心的人都对王导的所作所为颇有微词,即使与王导最亲近的郗鉴也曾经想规劝他,可见在王导治下的东晋社会已经到了何等黑暗的程度了。《世说新语,规箴》记载,“郗太尉晚节好谈,既雅非所经,而甚矜之。后朝觐,以王丞相末年多可恨,每见,必欲苦相规诫。王公知其意,每引作他言。临还镇,故命驾,诣丞相,翘须厉色,上坐便言:‘方当乖别,必欲言其所见。’意满口重,辞殊不流。王公摄其次曰:‘后面未期,亦欲尽所怀,愿公勿复谈。’郗遂大瞋,冰矜而出,不得一言。” 说的是:郗太尉晚年好发议论,虽然这不是他平素所擅长的,但他很为此自负。后来上朝觐见皇上,因为王导晚年做了很多让他不满意的事情,所以每次见面,他都要极力规劝。王导知道他的用心,所以每次郗鉴说话时,王导就把话题转移了。郗鉴将要回到驻地,特意又坐车到王导那里,胡须翘着,面色严肃,一入座就说:“要分手了,我一定要把自己的看法对你说说。”他情绪激动,口气严肃,说话都有些不流利。王公抓住他说话的间隙对他说:“以后什么时候见面还不知道呢,我也想倾诉一下我的心里话,希望您不要再说了。”郗鉴听罢大怒,一句话也没说,铁青着脸就出去了。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49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49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