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一○三、石勒之死

反观这两年双方之间的较量,也许只是石勒谋求实现与东晋的和好而实施的“以战逼和”的策略而已。因为,在年老的石勒看来,帝国内部的危机显然要比来自东晋的压力严重得多。

史书记载,虽然石勒本人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是个文盲,但是,却勤于学习,经常让身边的书生给自己读历史书,因此,他对于历史还是很有了解的,如今,石勒已经年迈,让他最为操心的当属在自己去世以后,如何给太子石弘留下一个安定的帝国,而中山王石虎能否辅佐石弘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石虎曾经为自己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也惟其如此,才使得石虎权倾朝野,并且,石虎为人残暴,善于用兵,而太子却懦弱好文,如果不除掉石虎,一旦其不为石弘所用,太子决不是他的对手。但是,反过来想,石虎毕竟是自己的骨肉至亲,而如今正处于乱世之秋,石赵帝国名义上统一了北中国,但是,北面尚有慕容部、段氏、宇文部、拓跋部,西面还有氐王杨难敌、凉州张骏,西南还有成汉帝国,南方还有东晋朝廷,如果杀掉石虎一家,岂不自毁长城?

这种两难抉择让石勒痛苦不堪。

早在晋成帝咸和七年(公元332年)正月,石勒借着招待高句丽、宇文屋孤的使者,等到酒喝得差不多的时候,石勒问中书令徐光:“你看朕与古代开国皇帝中哪一位相仿呢?”徐光回答:“陛下神武谋略超过汉高祖,雄毅卓绝高过魏武帝,自上古尧舜禹以来没有人能够比过您,应该是始祖轩辕黄帝之下吧!”这当然是徐光的阿谀之词。不过,石勒倒很有自知之明,他笑着说:“人谁会没有自知之心?你说的也太离谱了。朕如果遇到汉高祖的话,我甘愿北面称臣,与韩信、彭越等人持鞭争先;假如和光武帝刘秀相遇,我会与之角力于中原,鹿死谁手还不好下结论。大丈夫处事,当磊磊落落,象太阳、月亮那样光明,无论如何也不会象曹操、司马懿父子那样,欺负人家孤儿寡母,如狐狸一般鬼鬼祟祟盗取人家的天下。朕的才能在汉高祖与汉光武之间罢了,岂能与轩辕黄帝相提并论呢!”听了石勒的一番话,群臣全部跪在地上磕头,口喊万岁。

与群臣一起跪下山呼万岁的,当有中山王石虎及其儿子石邃等人。石勒的这番话,表面上是对自己的总结评价,然而,其中表示对曹操、司马懿父子盗取天下的不屑,其实就是说给在场的中山王石虎听的,也隐约地反映出石勒对于身后之事的担忧。在告诫石虎的同时,石勒也没有忘记时刻安抚石虎,石勒曾经去邺城视察宫殿建设,顺便到了石虎的府上,对石虎说:“基础设施建筑不能同时进行,等到宫殿建设好以后,我会为王盖府邸,不要因为现在的府邸狭小不高兴啊!”石虎赶紧脱下帽子拜谢,石勒说:“朕与王共有天下,还拜谢什么呢!”

然而,石虎郁郁不乐的真正原因可不是因为府邸狭小,而是另有隐情。

就在石勒说出自己才能在汉高祖与光武帝之间的话前后,太子的舅舅程遐对石勒说:“中山王石虎勇武权智,群臣中间没有能比过的。我看此人的心志,除了陛下你之外,他是一个都瞧不起。并且,由于他统领军队时间比较长,威震内外,本性又不仁慈,残忍无赖。他的孩子们都成年了,并且都有军职,手握兵权。陛下健在,当然没事,但我恐怕他不会辅佐少主。应该早早将其除掉,以安国家。”石勒回答:“今天下尚未平定,兵难尚多,而大雅(石弘字)年纪还小,应该有一位强有力的辅政大臣。中山王是佐命之重臣,形同鲁国、卫国与周王朝的关系一样,我正要交给他伊尹、霍光一样的重任,何至于象你说的那样呢?你不过是顾虑辅佐幼主的时候,不能独自专擅国舅的权力罢了。我也会把你引为顾命大臣之一的,不要因此多虑了。”程遐哭泣着说:“臣下我说的是为国至公之理,可是,陛下您却拿私情来揣度,拒绝我的建议,这怎么说明主敞开胸襟,采纳忠言,而忠臣尽忠许国的道理啊!中山王虽然是皇太后所恩养,但并非是皇上您的骨肉,不能用亲情来期望于他。他依仗着陛下的谋略,建立一点鹰犬所立的功劳,陛下对于他们父子的酬报和恩荣,也足够了。曹魏任用司马懿父子,最终使得国祚沦丧,以此观之,中山王石虎岂能对于帝国的将来有益?臣因际遇侥幸与太子有亲戚之义,我不把心中的话全部说给陛下,还能有谁会说啊!陛下不除中山王,臣已经能看到社稷宗庙将不再有祭祀了!”石勒不听。

徐遐退出以后,找到石勒最信任的徐光,将石勒的话转述给了徐光,并说:“主上刚才就是这么说的,太子必然危险,你说怎么办呢?”

徐光说:“中山王向来切齿痛恨我们两人,如果这样的话,恐怕不但国家危险,而且你我身家性命也不保,为了安国宁家,也应当尽力去做,不能坐视。”

于是,徐光趁着闲暇,对石勒说:“陛下荡平八州,拥有海内,但是,却神色不太高兴,这是为什么呢?”

石勒说:“吴地、蜀地还没有平定,文字与度量衡也不统一,司马氏还盘踞在建康,我担心后世之人会以为我所建立的帝国不是代表中华文明的正宗。每当我想到这一点,不由自主地脸上带有忧郁之色。”

徐光劝说道:“臣下我还以为陛下您在忧愁腹心之患,哪有功夫去忧愁四肢啊!为什么这么说呢?曹魏继承汉朝,是代表中华文明的正统,刘备虽然兴于巴蜀之地,但是,也不能不说汉朝已经灭亡了。即使有吴国跨居江东,谁能说曹魏不是正统?陛下您既然已经囊括了长安、洛阳两都,为中国的帝王,那司马家的小儿与蜗居蜀地的刘备又有什么两样?如今盘踞在巴蜀的李氏又与三国时候的孙权吴国相同。中华正统不在陛下,能在何处?这不过类似是人体中的四肢上的小毛病而已!中山王凭籍着陛下的指挥,天下人都说他的英武仅仅亚于陛下,加上他为人残暴多奸诈,见利忘义,没有伊尹、霍光的忠诚,他们父子爵位很重,权倾王室。看他一直心事重重,常有不满之心。最近,在东宫饮宴,他透露出轻视皇太子之色。陛下隐忍宽容,但是,臣担心陛下去世之后,宗庙必然会生出荆棘,这是心腹之患啊,请陛下认真思考。”

石勒听后无言。虽然没有对石虎采取措施,但是,石勒还是让皇太子石弘主持政府日常工作,并派中常侍严震辅佐太子,除了征伐、刑杀等大事上呈石勒以外,其他事务全部交由石弘处理,自此,严震的威权超过了尚书令石虎,石虎的府邸门前再也没有了奔走请托的人群,冷冷清清,门可罗雀,石虎更加怏怏不乐。

这就是石勒去世前,石虎闷闷不乐的真正原因。

晋成帝咸和八年(公元333年)5月,石勒本来是要去城外的沣水宫,结果却生病了,只好返回襄国宫中。石勒召中山王石虎与太子石弘、中常侍严震等人共同住在宫中伺候,石虎矫诏命令太子石弘、中常侍严震以及内外群臣、皇亲等人不得入宫探视,石勒的病情外面无人知晓。同时,石虎又矫诏命令石勒的儿子、都督中外诸军事、镇守邺城的秦王石宏以及石勒的养子彭城王石堪返回襄国探病,石勒的病情稍轻,看到石宏以后,不禁大惊,说道:“秦王你为何前来?我让藩王镇守各地,正是为了今天。谁让你来的?还是你自己来的?要杀掉召你来的人!”石虎在一旁大惧,赶紧说:“秦王思念父亲,暂时回来,马上就遣还。”过了几天,石勒又问石虎:“秦王去了吗?”石虎回答:“奉诏已经遣还,现在已经走到半路上了。”但是,石虎却对宫外的石宏假传石勒的旨意,要求他在宫外等待,不让其回邺城。广阿(河北省隆尧县东)一带发生了蝗灾,石虎秘密命令自己的长子石邃率领三千骑兵在灾区巡逻,以备不测。

到了这一年的7月,石勒的病情加重,传出遗诏:“死后三天就埋葬,埋葬以后,内外百官即可除去丧服,不要禁止民间婚娶、祭祀、饮酒、吃肉,各地大员不得擅离职守到京师奔丧,大殓之时,还穿着平时的衣服,尸体用平时常用的车子运送,坟墓里不得埋藏金银宝贝,不得放置器玩陪葬。大雅还小,恐怕不能完成我的遗志。中山王以下官员要各司其职,不能违背我的命令。大雅与石斌要相互帮助,司马氏子弟相互残杀的教训是你们的前车之鉴,务必要相互亲爱。中山王你要深思周公、霍光的事迹,不要为后人留下话柄!”

咸和八年(公元333年)7月21日,石勒病死,享年60岁,自石勒319年即赵王位算起,共在位15年。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47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47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