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一○一、治国之道

石勒于晋成帝咸和五年(公元330年)9月正式登皇帝位,这一年石勒57岁,到咸和八年(公元333年)7月石勒60岁去世,在这2年零10个月的时间里,东晋与石赵帝国之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事。

对于年老的石勒来说,虽然尚有北方的慕容部抗命,但是,总体来说,已经削平群雄,统一了北方,这显然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高句丽、东北的肃慎部落都献上楛矢,宇文部的宇文屋孤派遣使者献上名马;凉州的张骏已经称臣;甚至是东晋的荆州刺史陶侃,也因为石勒杀了他的杀子仇人而派遣长史王敷前来报聘,送上了江南的奇珍异兽。

乱久必治。年老的石勒似乎也意识到,在他的有生之年可能无法统一全国,而事实上,即使是北方地区,象张骏、慕容部等独立的势力,石勒似乎也没有吞并的打算了,更不要说遥远而又潮湿的南方了。他想先把拿下来的地方治理好,再说其他。

上溯至石勒占领了冀州之时起,在局势稍微企稳以后,石勒在自己的统治区内就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劝课农桑。过去,石勒就因为国家粮食不足,下令禁止酿酒;还任命近臣右常侍霍皓为劝课大夫,与典农使者朱表、典劝都尉陆充等人深入各个州郡,招抚背井离乡的流民返回家园,核定户口,劝课农桑,对于农桑最优的农夫,赐五大夫爵位。在襄国设立桑梓苑,石勒登基以后,也象中国古代其他的帝王一样,举行耕籍田的仪式,亲自耕种土地,并制订赋税减免制度。

二是发展工商业。设置尚方、御府、织锦署和织成署等机构,用来管理官府工商业生产;制定金融政策,铸造“丰货”钱币,统一了后赵国的度量衡。

三是重视文化教育。其实,在石勒尚未称赵王之前,就已经十分重视将领豪强下一代的教育,曾在襄国的四门建了十余座小学。石勒不仅建立了学校,而且,还经常亲临大小学,亲自出题对学生进行考试,对于成绩优异的,赏赐布帛。石勒登基称帝以后,又下令让各个郡国设立学官,每郡设置博士祭酒两人,弟子一百五十人,经过三次考试,如果成绩突出,就可以被直接任命为官员。另外,他还注意弘扬汉族传统文化,他主持钦定了重要文化的典籍很多,如续咸的《远游志》和《汲家古文释》,韦谀的《典林》,卢湛的《祭法》和《庄子法》,荀绰的《晋书十五篇》等。此外,石勒还任命衙门王波当记室参军,专门整理包括儒家在内各种学派的学术著作,制定考试儒家学派经典制度。在科技方面,石勒命令尚方令解飞制作司南车、像车,其设计、工艺之精,令人叹为观止。

四是统一法律。在石勒称赵王前后,他下令制订简明扼要的法令,于是,法曹令史贯志制订了《辛亥制度》五千字,施行十几年;登基以后,石勒又下令:“从今往后,所有处罚事宜全部按照法律办事,我自己有时候因为忿怒而下发的诏书,如果针对的是德望和职务较高的人员,你们就不用按照我的命令处罚;或者针对的是那些因王事而死的后代,只是因为偶然原因犯罪,门下省的官员要一一列出上奏,等我情绪稳定,经过认真思考以后,再执行。”有一年大旱,石勒还亲自到廷尉去断案,对于5年徒刑的罪犯全部从轻发落,对于5年以上罪重的罪犯,赏赐给酒食,让其洗澡,等到秋后再次审理下判。史书记载,石勒还没有走回宫,天上就下起了瓢泼大雨。除了制订法律、审理案件之外,石勒一次微服私访,到襄国各个城内贿赂把门士兵,要求放行,永昌门侯王假拒受贿赂,并要逮捕他,石勒深为感动,擢升他为振忠都尉,赐爵关内侯。

五是用人制度。石勒称赵王以后,当时就命令张宾清定五品,后又改为九品,命令州郡每年都要选拔秀才、至孝、廉清、贤良、直言、武勇各一名,并任命张离、张良、刘群、刘謨等为门生主书,专门管理胡人出入,加重对胡人的处罚,严禁侮辱晋人士族。登基以后,另外要求公卿百僚每年举荐贤良、方正、直言、秀异、至孝、廉清各一人,口试优秀的拜议郎,良好的拜为中郎,一般的拜为郎中。并且,被荐举的人士也可以相互再荐举,拓宽选拔人才之路。

五是加强督查。石勒在每一郡、部都设置了都部从事,类似丞相司直,负责纪律。除此之外,石勒还到冀州各郡巡视,亲自接见老人、孝悌、力田、文学之士,并下令远近地方官通知各地,有什么话要向石勒说的,不要隐瞒。

六是建设邺城。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石勒计划将首都迁到邺城,晋成帝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夏,石勒下令建筑邺城宫殿,廷尉续咸上书切谏。石勒大怒,说道:“不斩此老臣。朕宫殿盖不成啊!”命令御史去逮捕续咸。中书令徐光进言说:“陛下天资聪睿,超过了上古的明君唐虞,但是,您却不想听忠臣之言,难道说您是夏桀、商纣一样的君王么?续咸的话能够采纳,就采纳;不能采纳,也特意要包涵,怎么能因为直言而马上要杀掉重臣呢?”石勒叹息说:“为人君还是这样不自由!难道我就不知道这是忠言吗?刚才是说着玩罢了。平头百姓家里有百匹布帛的资金,还想着再买一处宅院,更何况是有天下之富,万乘之尊呢!终究需要做这件事。暂时下令停止建设,以成我这位直臣之气。”于是,赏赐给续咸绢百匹,稻百斛。续咸在《晋书,儒林传》中有小传,史称,师从杜预,“博览群言,高才善文论”。果然,到了这一年的九月,石勒再次下令开始建筑邺城宫殿,命令少府任汪、都水使者张渐等负责实施,石勒亲自就宫殿的规模等作出指示。同时,石勒以为洛阳处于天下之中,又有最终迁都洛阳的打算,于是暂时将洛阳作为南都,在那里设置行台治书侍御史。

七是禁止淫祀。禁州郡诸祠堂非正典者,全部废除,至于“能兴云致雨,有益于百姓者,郡县更为立祠堂”。但是,第二年,石勒的统治区内发生了大范围的恶劣天气:襄国暴风大雷雨,震死了5个人;西河介山,下了鸡蛋大的雪雹,人畜死亡上万,受灾范围包括太原、乐平、武乡、赵郡、广平、钜鹿,纵横千余里,树木折断,庄稼无存。石勒穿着朝服坐在东堂问徐光,古代有没有类似的自然灾害。徐光回答说,有,不过,也许是去年禁止了寒食节,可能触动了上天,应该在介山附近,还让百姓敬奉。徐光自然是要保存一下汉族的民风民俗,于是,石勒同意了,恢复并州百姓过寒食节的习俗。

八是尊崇佛教。建国后,石勒在大和尚佛图澄的倡议下,将佛教定为国教,允许汉人从事译经、传教、建寺等佛事活动。因此佛图澄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争取到最高统治者把佛教纳入国家保护之下,是“佛号世尊,国家所奉”的一代名僧。石勒下令佛图澄及弟子以襄国、邺城为基地,组建了中国佛教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僧团,巡行各州郡,弘扬佛法,并在后赵国境内先后建立了很多座佛寺。

同时,他还下令以胡人为国人,但是,改变过去的习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禁止国人兄弟娶寡嫂,以及在亲人丧期结婚。不过,即使如此,石勒与刘汉帝国一样,并没有处理好民族问题,而是继续采取了“胡汉分治”的政策,设置内史专门治理汉人,另置大单于来镇抚百蛮。分治政策,是在民族不佳之时的临时性措施,用起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对于帝国的稳定有百害而无一益;而帝国内部民族统一统治,则在开始的时候,施行较难,但是,从长远来看,经过了阵痛之后,将对帝国长远的发展、民族融合有利。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统治者要想保持帝国的长治久安,就要在各民族之间“求同”,而不是“存异”,如果满清还让汉人保持明代衣冠服饰的话,也许满清不能统治那么多年了。我们设想一个小例子:假如一位留着小辫子的满人与一位明朝衣冠的汉人发生一件稀松平常的争斗,让人很容易上升到民族矛盾;而假如是衣冠服饰一样的满人和汉人发生同样的争斗,则起码在表象上看,只是一件国民内部的纠纷而已。

而前后赵的统治者,包括后来的慕容燕国,也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种采取“隔开”、“立异”的措施,只能使民族之间原有的不同点更加不同,距离越来越大,在帝国统治强盛的时候,倒可以相安无事;一旦帝国出现危机,民族间的矛盾将会突然爆发……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47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47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