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八十一、浔阳首义(1)

苏峻并不傻。

他知道,以自己初来咋到的流民帅的身份和声望,要想攫取大权,那比登天还难。因此,他在攻下台城以后,分别采取了以下措施,将消极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一是,苏峻在攻下台城的第二天,他就下令大赦,只有庾亮兄弟不在赦免之列。

二是,以成帝的名义,仍然任命王导为司徒,居于百官之首;任命祖约为侍中、太尉、尚书令;任命自己为骠骑将军、录尚书事;任命祖约的女婿许柳为丹阳尹,前将军马雄为左卫将军,祖逖儿子祖涣为骁骑将军,其他朝廷原有官吏,基本上不做调整,比如,张闓仍然是尚书,刘超仍然是右卫将军,这都是苏峻企图稳定朝野、将此次出兵目的仅仅局限于消灭庾亮兄弟范围内、尽可能减少对立面的重大举措。此时,因司马宗事件而被免职的西阳王司马羕,将苏峻看做是诛杀奸臣、为弟报仇、护卫皇室的功臣,他晋见苏峻,说了苏峻很多好话,苏峻仍然恢复司马羕的西阳王、太宰、录尚书事的爵位和职务,司马羕的儿子司马播也恢复了官职。

三是,立即派遣部队东去吴郡,捉拿庾亮的弟弟吴国内史庾冰。在攻下台城以后不久,苏峻就命令部将韩晃率军进入义兴郡,派部将张健、管商、弘徽等率军进入晋陵。苏峻的部队进入三吴地区,目的有二:一,捉拿庾冰,这当然是不言自明的事,留下庾冰在三吴重地无疑是一个祸害,同时,这一行动也足以向所有的人表明,自己此举仅仅是因为庾亮兄弟被逼而兴。二,保护建康的粮仓和后院——三吴地区,一方面防备江北的郗鉴,另一方面是应付三吴地区可能发生的变乱。

这一系列举措,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这一效果体现在:在苏峻攻下台城以后,短期内各个地方大员,包括徐州兖州刺史郗鉴、三吴的虞潭、会稽的王舒等人,都在观望之中。《世说新语,任诞》有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记载:“苏峻乱,诸庾逃散。庾冰时为吴郡,单身奔亡。民吏皆去,唯郡卒独以小船载冰出钱塘口,蘧篨覆之。时峻赏募觅冰,属所在搜检甚急。卒舍船市渚,因饮酒醉还,舞棹向船曰 :‘何处觅庾吴郡,此中便是 !’冰大惶怖,然不敢动。监司见船小装狭,谓卒狂醉,都不复疑。自送过荆江,寄山阴魏家,得免。后事平,冰欲报卒,适其所愿。卒曰 :‘出自厮下,不愿名器。少苦执鞭,恒患不得快饮酒;使其酒足余年毕矣,无所复须。’冰为起大舍,市奴婢,使门内有百斛酒,终其身。时谓此卒非唯有智,且亦达生。”说的就是庾冰逃难的事。当时的情形是:当苏峻东征大军到来的时候,吴郡的官民都一哄而散,庾冰只好单身逃亡,只有一个小卒用小船装着庾冰南逃。小卒用草垫子盖住庾冰,吴郡到会稽要经过钱塘江,所在的哨所盘查很严,小卒到街市上买来酒,喝醉以后,一路长啸,遇到检查站,就用船桨敲打着说:“何处找庾冰,庾冰就在此!”检查站的官兵都以为这位小卒是在说胡话,就放行了,他亲自将庾冰送到山阴的一个姓魏的人家,才躲过了这场灾难。历史没有留下这位小卒的姓名,但是,这位无名小卒却真堪称为乐天知命、处变不惊的达人。从此,我们起码能够知道:庾冰南逃会稽,不是投奔会稽内史王舒,这说明,王氏家族在苏峻得势之初,态度并不明朗,并没有明确反对苏峻;其次,从吴郡到会稽要经过很多县,而这些地方都还是听从中央(即苏峻)的,并没有给予庾冰的逃脱以方便。

四是,逼死太后。到了同年三月,也就是在苏峻攻下建康后的一个月,苏峻逼死了庾亮的妹妹庾文君,庾文君死时年仅32岁。右卫将军刘超率领所属的“君子营”老班底,亲自修造陵寝,于4月24日,将庾文君合葬在晋明帝的武平陵里。

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苏峻没有估计到陶侃的态度,在苏峻看来,自己并没有与陶侃作对,而且陶侃也对庾亮不满,没有理由帮助庾亮来对付自己。虽然,在入城的当天,建康城内的确出现了大乱,但是,第二天,自己就及时予以了制止。并且,史书并没有记载,苏峻诛杀了庾亮乃至其他大臣亲属的材料,也有可能是因为,大多数官员甚至包括王导和庾亮等人已经把自己的家眷转移到了会稽地区了,也有可能是苏峻根本就没有下令纵兵滥杀。如今,连王导、郗鉴等参与建康保卫战的重臣都在观望,从这一点来说,苏峻也并没有把陶侃看错。但是,他却低估了另外一个人超凡的说服能力,那个人就是——温峤,温太真。

其实,在庾亮到来之前,温峤就已经听到了建康沦陷的消息,他痛哭失声,每每见到来客,不论是从建康逃出的人还是其他的宾客,都是悲哭相对。很快的,庾亮就来到了温峤的大营,《世说新语,赏慕》曾记载,当时的人们曾经把庾亮比作能粉饰太平的“丰年玉”,而如果把此时的这个“丰年玉”比作丧家之犬,却一点都不过分。在他看来,自己唯一所能拉拢住温峤的,就是给其封官许愿,于是,他对温峤宣布太后的诏书,说晋封温峤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宰相级),可是,他太低估了温峤了,温峤与他的姨夫刘琨一样是发自内心的忠于王室,他当即就断然拒绝,说:“现在最要紧的是先把贼人消灭了,还没有立下功劳,就接受赏赐,这种事我从未听说过,这将会让天下人怎么看呢!”坚决推辞,拒不接受。

温峤一直以来就对庾亮十分尊重,即使庾亮到了这部田地,温峤依然推崇庾亮,并把自己江州的部队分出一部分给庾亮这个已成“光杆司令”的护军将军。温峤、庾亮二人驻兵浔阳,不知道建康的消息,也都感觉苏峻兵强,不敢轻举妄动,这时,一位从建康逃出的年轻人范汪也来到了浔阳,这位范汪,字玄平,从小父母双亡,依附于外公新野的庾家生活,新野庾家与庾亮的颍川庾家本是一家,后来分支。等范汪来到浔阳之后,庾亮和温峤去询问建康方面的虚实,范汪说:“贼人政令不一,贪暴纵横,已有灭亡的先兆,虽然目前很强,但容易变弱。如今的朝廷有倒悬之急,应该及时进讨。”温峤深为赞同。当天,温峤的平南将军府和庾亮的护军将军府同时聘请范汪为参军,于是,范汪从平头百姓直接做了庾亮的护军将军参军,而温峤和庾亮也开始了下一步的准备工作。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小说在线阅读_第45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第45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